机车王

第三十六章 第三类消费者

    一个星期后,好奇猫再次高调发博,贴上五只壶,分别是顾泽燕的“西湖少年”、匿名的“素英迎凤”、黄维的“谢幕”、吴倩华的“交织”和范敏敏的“天籁”。前四只壶是一期最受关注的四只,而第五只壶是机车王交易平台上第一只委托设计壶,好奇猫解释到,范老师不负所托,他很满意,此壶壶型是借鉴古希腊基萨拉琴的形状,篦了九根直线算琴弦,壶把拉出根柔软的橄榄枝,似少女之手抚在了琴弦上。然后整把壶洒金,洒金并非不规则的金花,而是一个个五线谱的蝌蚪,壶名取为“天籁”。一时间,范敏敏的设计极受好评。

    这时,人们才惊觉好奇猫居然把一期体验壶最受好评的四个壶全给扫了,后知后觉地登录体验壶交易平台,猛然发现,一至四期的好设计的体验壶几乎被抢光,不禁垂首顿足,只好期盼后面几期。

    然而,这还没完,有个叫季行的家伙,委托黄维设计一款壶,给了铭文“当时法,因事礼,西戎九十二;灭中山,驱林烦,云中雁门代。”

    “这什么意思?”紫砂论坛上有人问道。

    “看上去好牛逼的样子”

    “西戎很明确,西边的少数民族,九十二啥意思?”

    “中山应该是中山国吧,据说中山国的人是白种人,也是少数民族吧。”

    “让我想起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好奇猫大神,出来解释一下。”

    “别提好奇猫,一想他扫了一期四壶,我就好气!”

    “好气猫,出来解释一下!”

    谁知这“好气猫”绰号一出来,立马得到无数相应,而大概好奇猫有点得意,平时不太理睬评论的他,居然真的出来解释了:

    “前两句来自于《商君书》,原文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鞅变法,秦国变强,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王,获霸主称号。后面是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灭中山国,驱逐林胡和娄烦,设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好像委托者是因为黄维第一只壶的想法是‘历史的淘汰’,所以相应提出‘变革进步’。”

    “大佬就是大佬,典故杠杠的。期待中。”

    紧跟着季行,有个叫陈盈的,委托吴倩华设计一款壶,说喜欢简单点的,壶名《崛起》。

    “中华崛起?这么高大上?”

    “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怎么放在茶盘上?”

    “觉得雕塑会比较好,光素器怎么做?”

    “好难啊,吴倩华上只壶以色彩运用取胜,为啥点名她做这个壶?”

    “这个壶要是吴倩华也能做,我发誓我也委托她做一个。”

    大概是不让顾泽燕寂寞,一个ID“机车王”的人向她下了委托,要求用机车壶装饰,做一个文人壶。要求过于简单,似乎是要考验顾泽燕的能力。

    “机车王,真的假的?”

    “也许是真的,这不是要求用机车壶来装饰?”

    “要求是文人壶,也就不是现代壶。”

    “以机车王的名义,这是在考试啊。”

    “刻绘不是问题,顾泽燕擅长瘦金体,很文人,但铭文可能是个考验。”

    “泥绘总不能一般般抄写前人的山水画吧,机车王没那么简单。”

    “没要求就是最难的要求,要考小顾的立意了。”

    “我觉得更是考技艺,如果一般的泥绘刻绘,恐怕过不了关。”

    “看小顾怎么应标了,机车王的委托啊,不搞出个独创,有负圣恩啊。”

    “觉得是接皇帝的旨意。”

    “问题是皇帝没旨意,要揣摩圣心。”

    “静观其变。”

    答案的揭晓,用了一周多时间。

    黄维的壶仿造青铜器,四方壶,用青泥,四面微微鼓起。四棱用兽纹浮雕装饰,底部下沉,几乎贴着地面,四角抽角,安放四足,四足为坐俑,象征对四方的征服,壶面一面贴了几片竹简,上刻铭文;另一面则装饰以风卷葵用的风卷纹,象征时代变化。壶盖一圈为连续的胡服骑射纹案。整个装饰繁杂,基本以贴绘、浮雕为主,壶型应该算传统壶型,和其他体验壶的设计简化的倾向不同,反而化简为繁,颇得青铜器的神韵,取名“霸壶”。

    “这壶太炫技了,放茶桌上,绝对吸引眼球。”

    “不能放茶桌,得供起来。”

    “喝茶吹牛逼,每个装饰都能说出典故来,特有文化的样子。”

    “老味十足,赞叹。”

    “我怎么觉得四足的坐俑的做法有西方的装饰感觉呢?”

    “玛雅人也有这种装饰的”

    “三星堆也有。”

    紧接着,吴倩华的壶也出炉。用黄泥,壶型侧面视图像是却月壶,但肥了一点,正视图底部原本的直线也改成圆弧,这样就形成了四个角,四面全部是曲面,壶脊纵向上压了一道深深的筋纹,就一道,筋纹向下逐渐减淡,离底部三分之一时消失。整个设计非常简单,但几乎让人一看就知是一个小孩撅起屁股四脚着地的抽象。

    “就这样?说好的高大上呢?”

    “这叫崛起?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吗?”

    “撅起吧,撅起也不错哦,好可爱。”

    “都是小年轻吧,婴儿开始移动的第一步就是翻身抬脑袋撅屁股。”

    “真的,小孩子就是这样的。越看越喜欢。”

    “得,我消失,这壶是给年轻妈妈的。”

    “虽然立意不是那么高大,但不得不承认吴倩华思路清奇。”

    “我想象了一下,此壶放在茶案上,并不会觉得是屁股,而会觉得是却月。”

    “比较抽象的一个设计,你可以任意想象,关键是你喜不喜欢这个型。”

    “我觉得女孩子都会喜欢,比较温润可爱,男人就难说了。”

    “《素英迎凤》壶也是女性壶,男人也喜欢,但男人会不会用就难说了。”

    “和素英壶完全不同的风格,这个壶应该年龄更小一点的女生喜欢。”

    “女性壶,一帮大男人在瞎逼逼,不如直接网上做个调查。”

    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女性表示喜欢,未婚女性觉得很cute,已婚女性都表达了对婴儿的母性。男人大多表示不理解,于是一个新类别“女壶”诞生了,专指只有女性才喜欢的壶。

    顾泽燕的壶则是用了机车壶,正好有一款生胚是汪寅仙的半月,不是曼生壶的半月,曼生壶半月是半个球体,而汪寅仙是竖起来的半个扁圆柱体。壶名《夜雨》,壶身用的是深青泥,顾泽燕在两个半圆面上都加了边框,将刻绘都装在了框里。很传统的设计。一面泥绘,画的是荷花,如同莫奈的睡莲风格,大部分都以印象派手法,画得模糊昏暗,又用白色斜拉了几条细丝,表达小雨。中间偏左是主题,画了一颗晶莹的水珠,完全写实,水珠表面有反光,立体感很强。水珠里面则是突然明亮起来,是一张中国传统工笔的荷叶,画得很细,筋络毕现,稍有变形,以体现水珠的凸镜效果。背后则是瘦金体刻绘,铭文一首诗:

    梦惊觉兮雨糟糟

    夜昏昏兮不见晓

    天光黯兮鸟虫寂

    方知昨日晴是好

    “工笔、写实、印象,用了三个技法,炫技!鉴定完毕。”

    “这泥绘,太精美了。”

    “从构图来说,利用水珠来突出重点,手法也是可圈可点。”

    “水珠中荷叶用工笔而不用写实手法,一定有作者的用意。”

    “我觉得工笔比写实可能更好,工笔更能体现内心的纯净。”

    “我只想说,水珠画得好,觉得壶面凸出来了。”

    “采用印象派画背景,也算是一种很好得尝试了。”

    “没人评价诗吗?难道写得很一般。”

    “诗很一般,前三句都用兮,敷衍;后一句大白话。”

    “大俗见大雅,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难道不是大白话?”

    “我同意大俗见大雅的说法,最后一句的句式和前面三句不统一,恰恰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

    “方知昨日晴是好,似乎反映了某种变故。”

    “的确,反映了一种变故,造成心情坏掉了。”

    “难道是被裁员,房贷还不出了?”

    “楼上思路清奇,不过我顶你一下。”

    “我刚被裁员,我喜欢这只壶,能不能卖给我?”

    “我也刚被裁员,强烈要求卖给我,我很惨的。”

    “我也刚被裁员。”

    “我也刚被裁员。”

    “我失业很久了。”

    “我更久。”

    “MD,一帮失业人员吵着买高价壶,我等996族情以何堪。”

    不知道是否因为季行、陈盈和机车王的带动,还是黄维、吴倩华与顾泽燕不辱使命,突然涌现出一批新壶友,大多数带着铭文而来,有的甚至带着软件设计好的壶型而来,还有的直接给了个概念,委托设计。通过沟通,一只只体验壶被制作出来,有的壶设计者、制作者、装饰者都并非同一人。而这些壶友在收到壶后,都鲜格格挂到论坛上,什么思想情感、什么创作理念、什么实际效果一通评论,这批人更加注重设计和美观,以及工的精致与否,根本不在乎壶体是否手工壶,也不在乎是否本山矿,只要达到效果,能便宜就便宜。自然这股潮流也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有人说这是帮穷鬼,连全手的钱都要扣;有人认为不尊重紫砂传统,奇形怪状似妖魔鬼怪,但更多的人认为,文人壶又回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诗句还是不错的,比如:

    黄钟奈何无情雪,

    云门未闻易水流。

    还有:

    吴戈越甲霜铁冷,

    黄金错刀星文流。

    气不平,志未酬,意难休。

    还有:

    舞罢飞燕去,

    曲终醉翁留。

    等等。

    一旦潮流形成,就会马不停蹄,很多壶友等不及体验班的作品出炉,便开始学样委托,或找朋友写铭文,或自己摆弄软件设计壶型,千奇百怪,人人都希望在委托壶上烙上自己的印记。毕竟设计多样,大多数还是手工壶才能实现,于是接单的手艺人也开始组团,通常都是装饰和做壶组成一对,无职称老匠人也颇受欢迎,毕竟他们的工费低且活好。至于能设计制壶装饰都行的壶手,人数不多,单都来不及接。

    在一年多前机车王推出廉价高质的机车壶后,好奇猫所定义的第一类消费者,即商品壶消费者已经形成,而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了第二类消费者,即收集机车王的新款式。现在,第三类消费者也开始形成,而且大有席卷之势,很多第二类消费者其实也是第三类消费者,他们会订制自己的壶,但是由于价格还是比机车壶来得高很多,他们也不放弃收集机车壶的限量款。

    对的,机车王的机车壶有限量,倒不是公司故意搞限量,只是壶型越来越多,根据销售渠道的反馈,每种壶型都需要产量调整。更有几种壶,产量降到了千只以下,又加上泥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这些产量极低的机车壶,被壶友当作限量壶收集,反正正价也不贵,不到150元。

    机车王的一条线,每小时生产1000个壶体,一天只开足8小时,也就有8000个,一年出去节假日,产量在200多万个,差不多3亿销售额,如果三班倒不停机,可达9亿,而如果全年开足,则可达14亿左右,但因为收手工组装的限制,实际上瓶颈在人力上,并没有这么大的产量。对于机车王来说,当前技术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人工组装用机器替代。

    即使现在的3亿的销售额,也已经在低端壶市场上引起冲击,一众机车壶已经因为没有暴利而撤出市场,另一批则也在调整自己的工艺,继续和机车王竞争,毕竟低端壶还有超过20亿的市场。机车王倒是喜欢这种竞争,但是依然讨厌他们的部分利润来自于仿冒全手工壶。其实仿冒越来越少了,客户流往体验壶和机车壶两个方向流动,传统手工壶自己都收到了冲击,过去的那些说辞,实在是越来越难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