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第二十三章 和州通判(上)

    张信带上展昭就出发,一艘小船来到扬州码头接上王珪和他的小厮就前往了如皋。

    王珪:安定先生邀请了泰山先生、徂徕先生一起到如皋中禅寺讲学,主讲经义、治事二斋。

    张信:哦,那倒是可以去听听

    其实张信根本不知道这三人到底是谁,但只要不上班,干嘛都行,现在这个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好处立马显现,只要是讨论学问,那就可以带薪旅行。

    寺庙在如皋县城北,靠近运河。而整个寺庙内,山水亭台美轮美奂,根本就是一个园林。

    二人刚到这边时候讲学已经开始,开始张信还是能听听,过了一会儿就立马找了个理由跑了。

    张信出来时散心的,不是上学的。寺庙香客不多,逛起来还是颇有一番韵味。

    这是一旁一个年轻男子正在教十几个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学习论语,有时候也讨论一些实事。

    张信听到男子关于土地兼并的时候说:昨日我说的本届科考张探花关于一条鞭法,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更好地方法避免土地兼并。

    张信蹲在一旁听着,有几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答案后,男子听了听给出了表扬,但也说出了其中问题。

    突然男子看向张信:那位小哥,你听了这么久,不知道你有没有更好地方法,随意说,言者无罪。

    张信:我啊,有啊,但我说了估计你不敢听,一,摊丁入亩。二,官绅一体纳粮。三、公田制,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有期限。

    男子听完人一度人都傻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小哥,你这从哪里听来的,是不是你家大人,不知你家大人乃是何人。

    张信:我家大人?我老爹吗?他才不懂这个,这个是我自己想的啊。

    男子:你自己想的,怎么可能。我与杜衍、范仲淹都聊过,他们也就觉得张小探花的可行,只是要等小探花当了宰相后再去变法。

    张信:这么高评价吗。。。。难得啊。

    男子:学生建昌军南丰曾巩曾子固,请小公子告知这三法乃谁让做的。

    张信:告诉你干嘛,你要拜师啊。

    曾巩:肯定拜师,这三法比我几年想的还要透彻,如果能跟这位先生学习,那肯定受益无穷啊。

    张信:好高评价啊。。等等,你叫什么?曾巩?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的那个曾巩。

    曾巩:正是学生。

    张信:不对啊,我几年前就听说过你,你不是在东京吗。。。哦~~~你是这次授官来这边的?

    曾巩:学生惭愧,学生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张信:那难怪。你该好好补习一下应举时文了,我老师擅长这个,你要不跟我走,我叫我老师来教你。

    曾巩一把上前握住张信的手说:小公子,你老师是不是就是那三篇的大儒。

    张信:不是,我老师就是一个村里教书先生而已,不过现在就不知道是不是混的更好。。你那三篇就是我做的。

    就这时候突然远处来了一人喊道:曾兄,你在这里啊。

    曾巩看过去:王兄。。。王兄。。。。

    可等人走进了,那名王兄突然说:张贤弟,你也在这啊。

    张信:王安石。你怎么在这啊。

    王安石:我授官淮南节度判官,这次节度使大人也来了,我就跟着一起来听听讲学,正好听说曾巩在这教书,于是我来了。。。

    曾巩:王兄这小兄弟你也认识?是你家亲戚吗?

    王安石:啊?你们还不认识吗?这就是你一直念叨的小张探花啊。。

    曾巩一听立马恍然大悟一样:对对对,能说出这样办法的,又这般年纪,我怎么没想到是小张探花呢。

    张信:老王,你来了正好王珪也在外面,我们一起出去吃酒去。

    王安石:行啊,难得人这么齐。

    于是张信让展昭把王珪叫了过来。

    一行几人去往寺外找了一个不错的馆子点了2只肥鸡、1条鱼,3斤羊肉,筛了2角酒就开始吃。

    曾巩:本年的第二、第三、第五都来了这是如皋城的盛世啊。

    王安石:子固你也心满意足了吧,你一直惦记着小张探花终于看到了。

    张信:对啊,子固,刚刚有人说要拜我为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突然曾巩直接跪地:学生曾巩拜见老师。。。。

    张信:这孩子一直这样吗

    王安石:贤弟收下吧,子固大才,只是不善于科举,如果有你助力说不定他能为朝廷做不少事。

    张信:和州下面缺个假司法参军(代理司法参军)子固帮我管管?

    曾巩:学生敢不从命

    王安石:这司法参军也算一个重要官位,你这么安排了。。。

    张信:只是假而已,现在没人也是我管着,所以让子固帮忙也没问题吧。等真有人上任再调开他。

    王安石:张贤弟,这次正好遇到了,我想问问你的一条鞭法到底怎么弄。

    张信:这个啊,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王安石:不错不错,只是此法我觉得有一些问题,比如现在大宋银少,百姓手上没有白银,如果要交税就要换白银,奸商就可以提高白银价格

    王珪:还有火耗问题

    张信:这就是第二步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并且如果我为相的话,我有办法弄来大量的白银,同时设置朝廷名义设置银行,方便百姓兑换白银。

    曾巩:老师办法不错啊。最好找个村子、乡镇去测试测试。

    泰州完了三天,张信就带着曾巩一家回到了和州,而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大事九月下旬,元昊采纳张元之策,于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集左右厢兵10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一路出彭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

    宁夏隆德北)前往,诸将不从。

    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

    夏军乘宋军混乱之际,断其后路,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

    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

    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迂回笼竿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在纵横600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

    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陕西诸路20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十一月,张少贤调任保安军节度使、泾原路总管

    而张信这时候在城东的新河村前后买了1000多亩地,同时还任命了家将张巨为村长统管这边2000多村民,并还组织了300人民兵队伍,其他青壮也是每几天就要来训练一次,当做预备队。只是稍微不一样的是张信已经在这建好了几个巨型的水车,利用这里水网水流大的特点。利用以前从天工开物中学到的东西,做了简易机床,然后用水流带动齿轮开始钻铁管。张信也想用精铁也就是钢。

    于是新和村旁十几个炼铁高炉拔地而起,张信来和州前就发现这里竟然是后世的钢都,煤炭、铁矿资源非常丰富。。

    所以在村旁不远的一个荒地,这里背靠山、面靠长江,是个炼铁的好地方。附近正好有个大的铁矿,几个小煤矿,支撑现在的需求绰绰有余,幸亏张信看过一些穿越爱好这得视频,高炉建造起来挺顺利,北宋基本用的是灌钢法,所以张信的高炉算是超前科技产物。

    至于高炉里面有两个问题比较折磨张信,第一就是耐火砖问题,第二就是炼焦。

    土法炼焦第一就是找露天煤田,好在张信小时候就听说九江府产煤有比较大的露天煤矿,然后就是后世的巢湖煤矿,而这时候巢湖属于无为军下属的巢县,于是张信通过官方关系找到无为军知军田坚,言明自己准备炼铁,需要买下清溪、尖山等四处山体挖煤,到时候无为军分2成,田坚半成,并且无为军的兵器盔甲制造、修复由张信包了。

    于是整个无为军即可与张信达成合作挖矿。同时他们还凑钱准备让张信在巢湖边也建造铁场,这是后话。

    当然除了自己这边还有老爹那边,张信写信给老爹去朔州朔县附近安泰堡那边,那里是华夏最大的露天煤矿,去那边挖煤、炼铁

    突发炼焦分几个步骤;

    第一就是洗煤,炼焦用的煤要纯洁没有杂质的,然后用竹筛在洗煤池中反复冲洗,直到最后煤全部沉淀到筛子表明,而且煤的表明非常平滑、发亮。

    第二就是建窑,先将窑的地基用石条夯实,再砌砖,砖缝严密,为此窑壁做了多层防止漏气。

    第三就是内壁防火砖,现在只能用一般窑的火泥来砌

    最后就是把洗好的煤放入窑内,再不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点燃,最后靠燃烧的废弃与煤结合,出了焦炭。

    只是这个环境污染大,张信基本都放在山里操作。

    宋代私自锻造盔甲是违法的,可张信是干嘛的,通判,正好管着这一块,所以官方造一些,自己留一些的事情还是干了。

    与此同时张信还造了一个卡bug的东西,外挂装甲,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用麻、丝绸紧密编制出一个背心,但是背心四周都有插袋,袋子里可以按照需求插钢板、陶瓷片,整个弄完就是一个挂甲,这种私人持有朝廷抓到了也不能说什么,但是张信的民兵队伍全部装备上了这种简易盔甲。至于武器张信让他们做了三种:近战用的手刀、铁鞭,远程的弩,少量弓,最后就是长枪。

    至于阵法,那肯定就是小兵团作战的巅峰-鸳鸯阵,只是现在火枪少全部用弓弩替代

    当然张信的队伍也不都是黑户,怎么着也弄了一支百人的编制,只是装备上都穿着军衣,穿着护卫前后的挂甲,带着一把手刀加竹木弓就没了,可谓寒酸。

    不过张信按照范阳笠的样式锻造了明制碟形盔,每个士兵配置了臂膊、铁护手、胫甲等当然这些属于选配。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日常操练却比边军差不多了多少,俨然有私军的样子,当然这些人也是这样想的,通判相公以后是要当侯爷的,到时候他需要有自己的亲兵吧,现在就是他练亲兵的时候。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山东一带遭受严重饥荒,老百姓怨声载道。王伦率领数百人杀死了沂州巡检使朱进,并占据了沂州地区,这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恐慌。

    王伦是“捉贼虎翼卒”的成员,主要职责是打击各路“盗贼”。

    他和众多的袍泽按照经济收入也是下层,每天收入刚刚超过16文钱(厢军平均收入,他的部队不属于京东路禁军),也就比北宋每人十文钱的最低生活标准好一些(这些钱是北宋给的救济最低补助),他们在被长官朱进带着镇压同样穷困的沂州民众时悍然造反。

    王伦领头杀死了朱进,因为沂州所处的京东路有北宋四成的战马储备,还是北宋南京所在地,驻军力量强大,足足有141个禁军指挥(一个400人骑兵指挥,140个500人步兵指挥),王伦就带着两三百名战友转战到淮南、江南。北宋的淮南地区总共只有58个禁军指挥,江南的力量更是是京东路五分之一,因此人数最多时有上万(主力还是那几百个战友)的王伦如鱼得水

    不久之后,朝廷命东头供奉官李沔、左班殿直曹元喆率部平叛。得知官军前来围剿的消息后,王伦迅速调整部署,撤离沂州,转而率兵突入淮南一带,所到之处连战连捷,当地官吏惊恐不已,只得闭门自守,不敢与王伦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