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洋,刚打劫了郑和

第33章 南风起

    “我父亲信回回教,所以,一直希望到天方国(麦加)朝圣。我七岁那年,父亲凑够了朝圣的盘缠,便搭乘一艘去古里国的船,准备经由古里前往天方。”

    “听母亲讲,那艘顺利到了古里,父亲也搭上了前往天方的商船。不过,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父亲没有回来,我们也没有收到父亲的消息。”

    “朝圣之路艰险,十个人有八个死在路上,父亲估计也遭遇不测,不然,肯定回来找我和母亲。”

    陈祖义听完这些事,心里也不是滋味。

    作为一个虔诚的回回徒,去天方国朝圣,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但六百年前的明初,交通没有那么便利,朝圣之旅自然是十分艰险。

    “如果这次能活着出去,咱们一定去一趟天方国。”

    马忠笑了,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将军,真的吗?”

    “那是自然!你也想去看看的吧?”

    “嗯。”

    马忠也信回回教,去一趟天方国,既是完成去朝圣的愿望,也能了他寻找父亲的心愿。

    “旧港这个地方,将军您也清楚,是用刀子说话的地方。父亲走后,我和母亲便相依为命。”

    “家中物品被贼人抢走,房屋也被贼人霸占,我当时尚且年幼,还没有能力跟对方拼刀子,所以日子过得苦一些。”

    史料记载。

    旧港、爪哇一带,上至百岁老人,下到三岁小孩,腰间都别有一到两把短刀。

    当发生冲突时,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刺死对方后,只要三天内不对抓住,便默认不用偿命。

    在如此彪悍的民风之下,年幼的马忠过得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一次,母亲因为一条鱼跟人起了冲突,对方数刀将她刺死,还是您给钱让我办完了丧事,并在将军府给了我份差事……”

    说到这里,马忠做了一个深呼吸,舒缓一下内心的痛苦。

    “不然,估计我已经死在旧港街头了。”

    陈祖义没想到,前辈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汉。

    忽然间,他觉得自己能继承这副身体,还是十分骄傲的。

    “那凶手呢,你报仇了吗?”

    说到这里,马忠来了精神,“报了!十三岁那年,我寻到当时的仇家,他们一家七口,全部被我杀了。”

    “嘶……”陈祖义倒吸一口凉气。

    他想责备马忠,但又觉得自己不配。

    旧港什么样子,自己太清楚了,如果不能像马忠这般杀伐果断,怕是都活不到第二天。

    “我有些乏了。”

    “将军,您休息吧。”

    陈祖义躺下身,假装睡去。

    他的脑子很乱,想了很多事情,回忆了很多穿越以来的行为。

    他自认为是一个好人,践行着普世的价值观,试图在旧港打造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度。

    但马忠的事情,让他不禁感慨。

    由于自己的天真,自己才会中施进卿的诡计,落入郑和之手,自己的陈家军也全军覆没。

    旧港现在什么情况,虽然他没有得到消息,但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人们会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这是人的本能。

    或许,只有像马忠这样,敢爱敢恨,杀伐果断,才能博得一线生机吧?

    陈祖义的脑子很乱,万千思绪中,终于浅浅地睡了。

    临近夏季,太平洋上的东南风渐起。

    郑和的船队早已踏上归途,此刻,天元号正在占城国短暂停泊。

    占城国,位于今越南南部,因为距离大明较近,所以郑和与国王约好,返程时再来接上占城国使者。

    使者团登船后,还带了大量的象牙、犀牛角、乌木等贡品。

    此时,明朝大将张辅正在攻打越南黎氏。

    占城国国王占巴的赖,配合大明军队北上讨伐黎氏,夺回了部分领土。

    黎氏与大明的战斗正处于胶着状态。

    张辅派人联络郑和,希望借郑和的力量夹击黎氏。

    他是靖难名将河间王张玉的长子,曾随父亲一起参加了靖难之役。

    张辅、郑和两人,年纪相仿,靖难之役中有着过命的交情。

    郑和欣然同意。

    五月。

    郑和在占城一带堵住了黎氏的逃亡路线,张辅指挥明军在海上大败黎氏,黎氏父子被双双擒获。

    张辅自此名声大噪,次年受封英国公。

    之后,朱棣在交趾复设郡县,交趾又一次并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疆土。

    这是后话。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

    郑和船队历经两年的航行后,终于回到应天府南京。

    郑和回到南京后,第一时间面圣。

    “微臣郑和,参见陛下!”

    朱棣大喜,“郑和,你我之间不必多礼,坐,给我讲讲此番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恭敬地落座。

    “回禀陛下,船队此次奉旨出使西洋,航行两万三千余里,巡使海外十五个邦国,各国均派出使者,随船回拜陛下。”

    “哈哈哈哈,好事,好事呀!”朱棣抹了把自己的胡须,“十五个邦国,数量不亚于先帝呀!”

    “各国慕我大明威名,渤泥国国王甚至亲自前来面圣。”

    “好!明日大殿之上,我要好好赏赐诸国使者。”

    “使者们也带来了各种贡品,将在明日面呈陛下。”

    “哈哈哈!郑和,此番出使西洋,真是收获颇丰呀!朕要赏你,要重重的赏你!”

    “微臣不敢贪功,西洋路途艰险,若没有众将士相助,绝不会有这番成绩,郑和望陛下犒劳随行将士。”

    朱棣认可地点点头,他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那三日后,在太湖大宴随行将士,届时论功行赏,你觉得如何?”

    郑和赶紧起身下跪,“微臣替将士们,谢陛下恩典!”

    “起来吧,这是他们应得的。”

    喜悦之余,朱棣想起了几件事。

    “郑和,我问你,爪哇国西王杀我官兵一事,你是如何处理的?”

    “禀陛下,得知西王暴行后,船队将士共同情愿,希望捉拿西王。但西王派出使者,痛陈悔意,并提出以六万金补偿逝者家属。微臣临行前,陛下曾嘱咐,要宣教化于海外,我念西王知错能改,暂且同意西王的提议,安抚了众将士。”

    郑和小心翼翼说完,等着朱棣的反应。

    他明白,下西洋虽然整体顺利,但各种细节处理得是否妥当,还需要朱棣来定论。

    如果朱棣对于细节不满意,那将功亏一篑。

    朱棣没有表态,而是走到郑和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知我者,郑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