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洋,刚打劫了郑和

第92章 见过大世面的

    书信送出的第二日。

    满剌加国北境的暹罗大军已经开始向后撤退,但是海上的十三艘战船仍没有丁点要后退的意思,依然与满剌加国水师在海上对峙。

    陈祖义找到李兴,“李兴,敌人的船没有撤退,下一步该这么办呢?”

    李兴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想必对方读不懂书信的意思,若是他们知道我在这里,他们还敢不退?”

    陈祖义提醒道:“之前咱们说好的,对方要是不退兵,你可是要亲自上阵的。”

    “那有何难?”李兴道,“我要是亲自走一趟,他们得跪着给我送回来。”

    陈祖义看到李兴这个自信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

    “你笑我?”

    陈祖义说:“哪有哪有,我只是想说,船我已经给您备好了。”

    李兴一愣,船都给我备好了?

    他瞪着眼睛看着陈祖义,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呀。

    “对了,我怕对方每人听不懂汉语,通事也给你找好了。”

    陈祖义自顾自地说:“咱们船上也没个懂暹罗语的,懂暹罗语的通事还是在满剌加国现找的。你得带两个通事,一个把汉语翻译成回回语,一个把回回语翻译成暹罗语,真是麻烦~”

    这种情况,被称为重译。

    朱棣在位时,致力于打造一个庞大的朝贡体系。

    随着大明外交触角的不断扩展,远方国家与大明之间,已经无法仅通过一名通事完成双方语言的翻译。

    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名通事,先把A翻译为B,再把B翻译为C,一直翻译成汉语为止。

    元代诗人陈樵在《海人谣》中就有,“九译来朝万里天,北风不动琅玕死”的描述。

    九译来朝,两个人说个话,需要九个人在中间翻译,实属不易。

    而当时的西洋,遍布回回商人的足迹,所以回回语是西洋最通用的语言。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停止后,回回人更是迅速填补了东西洋的贸易空白,这是后话。

    李兴是不会说回回语的。

    他问陈祖义:“我怎么觉得你没安好心呢?”

    陈祖义打个哈哈,“咦……咱们理应互帮互助呀。再者说了,您要是不去,我被他们抓了,出使欧罗巴的任务怎么办?”

    李兴打心底里看不上暹罗国等西洋国家,而且被人奉为座上宾的事情,他也喜欢做。

    “那我勉为其难去一趟吧~”

    陈祖义满意地点点头,“事不宜迟,你早些出发吧。”

    说着,陈祖义拉着李兴来到甲板。

    “你坐咱们的船去不合适,显得敌意太大。我跟拜里米苏拉借了一艘船,看着就像是使者坐的。”

    李兴朝船边望了望,那是一艘满剌加国的双体帆船。

    满剌加国建国时间短,人少国弱,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多只能造一些独木舟。

    但是海上风浪太大,稍微遇到一点海浪,独木舟就会被打翻。

    为了增加稳定性,西洋的土著们想了一个办法。

    将两艘独木舟并排放在一起,用几根木头将两艘独木舟固定起来。

    之后,在上边搭一个平台,立上桅杆,挂上船帆,一个简易版的双体帆船就出来了。

    双体帆船较独木舟而言,稳定性更好,载货量也大,航行距离也远,深受当地民众喜欢。

    麦哲伦船队途径东南亚时,当地土著有的便用的这种帆船,也让欧洲人开了眼。

    即使在当代,双体帆船也很有市场。

    满剌加国直接向大明朝贡之后,大明援助了一些船匠,满剌加国这才造出五艘像样的中式大船。

    说是大船,长度也不过七八丈而已。

    而这五艘大船,一艘归拜里米苏拉专用,剩下四艘正在和暹罗国的战船对峙。

    李兴看不懂陈祖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行,我什么时候坐过这样的小船,你把我那艘船开过来。”

    陈祖义哪管那个,派人把李兴架到小船上,之后示意满剌加国的水手,可以开动了。

    李兴咒骂着:“陈祖义,你个挨千刀的!你给我回来!”

    但是其他人完全不管他说什么,依然按照陈祖义的命令出发了。

    李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往最前线。

    ……

    “沙马将军,有一艘满剌加国的船,在向我们靠近。”

    沙马眉毛一扬,“哦?拜里米苏拉想通了,把陈祖义送过来了?”

    “没有看到陈祖义,但船上的人看样子是大明的人,说是要跟您谈谈。”

    沙马深吸了一口气。

    他明白,来找他的人和给他写信的人,估计是同一个人。

    这人是陈祖义的人?还是满剌加官厂的人?亦或者是征西船队的人?

    不管怎么样,还是把人带上来再说。

    李兴登上暹罗国的船后,趾高气昂地来回踱步,恨不得用鼻孔看人。

    “让他们的首领出来见我!”李兴对着两个通事说,“翻译给他们听。”

    大明的通事先将李兴的话翻译成回回语,满剌加国的通事又把回回语再翻译成暹罗语。

    船上的士兵不清楚李兴的来历,也被李兴的架势唬住了。听懂以后,立刻去告知沙马。

    沙马听完手下的描述后,心中也不忍有些嘀咕,觉得这次来的人来头不小。

    “把人带过来吧。”

    李兴随着领路的人,来到会客厅。

    看到沙马以后,李兴也不客气,直奔沙马的专座,一屁股就坐下了。

    李兴问:“知道我是谁吗?”

    李兴那不可一世的样子,确实把沙马镇住了,他一时间也拿不准李兴的身份。

    沙马心中有些愠怒,也不敢表现出来,他猜测,对方背后没有个上万人的军队,都做不出这么嚣张的事情。

    眼前这位一看便是宦官,在西洋敢这么嚣张的宦官,沙马只能想到两个人。

    一个是郑和,另一个是王景弘。

    沙马见过王景弘,那……此人莫非就是郑和?

    那个一举歼灭陈祖义部众,率兵捉拿了锡兰国国王的郑和?

    “阁下莫非是征西船队的正使大人?”

    沙马不敢直呼其名,只能以郑和的职位代称。

    两名通事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正使”这个词,简单翻译为了“使者”。

    李兴听后,点头道:“算你有眼力价儿。”

    沙马一听,犹如五雷轰顶。

    郑和什么人?大明的征西大将军,统领大明在西洋的所有水师,麾下两万余人。

    要是他对自己起了杀心,自己自然是人头不保。

    但郑和为什么在这里呢?

    沙马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即使面对郑和,也是毫无惧色。

    “扑通”一声,沙马跪在李兴面前。

    “我沙马有眼无珠,没能早早认出大人,还希望大人高抬贵手!”

    大丈夫,就是要能屈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