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厚土

第二十三章、相帮无二话

    三栓前边的住户叫张五妮,像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其实是一个男人。当年他家连续生了四个女孩,到了第五个生了他,男孩取个女孩名字好养活,就起名叫五妮。

    五妮家房子后墙跟留着一条窄窄的小沟,叫阳沟,也叫地水。阳沟的作用既能排泄房顶流下的雨水,又能当做宅基地之间的界限,以这条小沟为界限,前边是五妮的宅院,后边是三栓家的宅院。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都是和谐相处,除非触及了这条宅基界,那就要撕破脸皮闹架,甚至闹到法院打官司。

    “三栓在家吗?”,五妮没有敲门,直接打开三栓家的堂屋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村里人串门从不敲门,他们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不礼貌、不文明,恰恰感觉是一种亲近。

    很久没有人来串门,五妮大驾光临,他有点激动,“五妮哥,您坐下,我给您沏茶”,虽然五妮比三栓大很多,但在本家族中他们是同辈,还是以兄弟相称。

    五妮喝着三栓沏的茶,开门见山地说,“有点事想让你帮忙”。

    “咱左邻右舍的,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

    “今天是礼拜天,你小侄子从学校回家,我和你嫂子这几天都忙,你能帮忙把他接回来吗?”

    “小事一桩,我一会就骑车去”。

    “天要下雨,你带着雨具”。

    “好的”。

    五妮的儿子叫张鸿光,在镇中学上学,每个礼拜六都要回家拿一次干粮和替换的衣服。那个时候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也是比较稀罕,一家一辆,谁出门谁骑,很困难的家庭还没有自行车,出远门只好借邻居的。五妮每个礼拜六的下午都要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把孩子接回来。

    三栓把五妮送走,心想,人家托咱办事情,一定办好。看天已过晌,一边啃着煎饼,一边把那辆父亲留下的破自行车推出了,修理了一番,又打足气,就飞也似地骑出去。

    也就是半个小时的光景,三栓大汗淋漓地来到学校门口,接上鸿光,让他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位上,紧蹬自行车往回赶。

    黑云已经将天空遮严,不时地几道闪电将黑幕撕裂,迸发出一声声沉闷的惊雷,瞬间黑幕在合拢,向大地压迫着,仿佛天空触手可及。北风越刮越急,他们又是逆风行驶,三栓使出浑身力量,艰难地蹬着自行车往前挪动着。鸿光看着三栓太吃力,有几次想在自行车上下来,两个人推着自行车走,但三栓没有答应。一个炸雷响过,大的雨点稀稀拉拉砸下来。

    三栓停下自行车,从身上掏出一块塑料布,盖在鸿光头上。

    “二叔,你给我盖上,你咋办?”

    “你们小孩娇嫩,淋着容易感冒,二叔壮实着哪”。

    两个人说着,又上车吃力地往前赶。

    风越刮越紧,雨也是越下越大,大的雨点砸在三栓的脸、胳膊上,就像是被子弹敲击的那么生疼,他全让不管这些,一门心思地往前赶,就想尽快把鸿光送回家。

    风吹得他抬不起头、睁不开眼,汗水和雨水充满他的脸颊,攥着车把的两手也被风吹的麻木不听使唤,蹬着的车轮像有千金重。

    “二叔,咱歇一会再走吧”。

    三栓腾出一只手扶着鸿光,吃力地说:“还是加把劲继续走,一会雨下大了,咱俩更没有办法走了”。

    快到村庄了,大雨开始倾盆而至,从公路到村边是一条土路,路上已经泥泞不堪,自行车的两个车轱辘沾满了泥巴,已经根本骑不动。三栓只好把鞋脱了,让鸿光拿着,自己扛起自行车,艰难地迤逦往前走。

    到了鸿光的家门口,鸿光拉着三栓的手,“二叔,你家没有人做饭,来我家吃饭吧”。

    三栓把他推进大门里,“你快回家吧,你爸爸妈妈等急了”。

    三栓扛着自行车,踩着泥泞回到家,撂下自行车,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五妮感觉过意不去,几次过来喊三栓吃饭,都被三栓谢绝了,一再表示,“街坊邻居的,帮这点帮不算什么”。五妮也就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