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田厚土

第三十七章、不愧文化人

    “三栓,三栓,到村里开会”,老憨在三栓家的院墙外边喊着。

    “叔,俺家里有哥哥,让我去干嘛?”三栓实在不愿意去村里,因为去村委就会看到会计木生。从那次他骂了自己后,三栓一直不敢给他朝面,有时真遇到了,也低头走过去,反正不愿意看到他。三栓和木生家隔着一条胡同,但在三栓看来,这条胡同就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他家的领域自己没有能力靠近,自己的地盘人家也不愿意融入,他承认差别,经济条件的,本身素质的,有些是可以融入的,有些很难结合。这就是界限,也是一种阶级。

    “书记让你参加会议,你就去呗!别给脸不要!”

    “好,叔,这就去”三栓赶忙答应着。

    三栓来到村里,发现村上比较有名望的几个人都来了。他们是村民议事会成员,召开的会议叫村民议事会,商量村里发生的大事,然后再通过支部村委决定。这里边有支部书记金山,支部委员二华,老憨,拴柱,大雨,还有好友石柱。没有看到会计,他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金山说:“今天召开村民议事会,因会计木生有事,让咱村的秀才三栓参加,把大伙的意见记录好,再整理一个会议记录”。然后给三栓一个本子,还有一支钢笔。

    三栓心情十分的激动,有点受宠若惊,还有点惊慌失措。自从回到村里,他看到的都是白眼,接受的都是冷遇,。现在书记点名让自己参加会议,而且会议内容比较重要,他感到莫大的荣耀。

    他站起来,局促地对书记说:“谢谢,我一定尽力”。

    金山示意他坐下,继续说:“今天召集大伙来开会,议题就是一个,商量山界纠纷事情,昨天大伙都上山了,表明了咱村的态度,但光闹不是办法,也解决不了问题,大家开动脑筋想些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事情,给村民一个交待,也维护咱村的权益”。

    金山话音刚落,栓柱站起来,挥舞着拳头“那天如果不是警察上去阻拦,我就领着大伙把他们的机器砸了。如果山毁在咱手里,就对不起祖宗。要我说,找一些人,上山砸他一个稀巴烂,看他们再张狂”。栓柱属炮仗的,点着就响,说话不思考,直来直去不藏掖。

    二华接着说:“打仗不是办法,咱不能做违法事情,要依靠政府,依靠政策,盲干不行”,二华在村里算是一个有智谋的人,村里的事情,金山喜欢交待他办理,办事有章法,让人放心。

    让大雨发表意见,他急忙摆摆手,说:“我还没有想好,大伙先说,大伙先说”。他是出了名的诸葛亮,不轻易表态,说话不痛不痒,一团和气。

    石柱说:“他们开山侵害了咱村的利益,不光停止他们的侵权行为,还要让他们补偿,补偿些钱,大伙也能分摊点”,石柱很有经济头脑,看问题,说事情,总是站在经济角度上。在村里自己合适就干,不合适就算,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合适干”。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发言,“一座山让人家开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山属于咱村的,咱为啥不和他们一样做开山的生意?村里有收入,村民也实惠,光种地没有机会致富”。

    到了老憨这里,不知道他在认真地听,还是根本没听进去,脸上没有表情。慢吞吞地把香烟从嘴里拿出来,说:“俺听村里的,听大伙的,没有啥意见”。

    金山说:“大雨,你就说说了”。

    他慢慢地点上一颗烟,慢条斯理地说:“大伙的意见我都听了,都很好,我也没有啥好说的,要说有点想法,就是咱村的力量有限,还是往上级跑跑,用上级政府的力量制服他们,那样咱村也省心”。

    金山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然后目光洒向三栓,“三栓,你发表一下意见?”

    三栓局促地合上本子,站起来,“我还是一个学生,农村的事情不懂,没有好说的”。

    “别害怕,年轻人才是咱村的希望,发表一下看法吧”,金山进一步强调。

    三栓感觉很突然,只知道今天让他来做记录,根本没有想到让他发表意见。但书记既然这么器重自己,也是表现自己的一个机会。他稍加停顿,有板有眼地说:“我有三条意见,一是梨花村的人开山侵害咱村的利益,要找到实在的根据;二是必须旗帜鲜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个事情;三是依法办事,利用法律这个武器”。

    三栓说完,金山赞许道,“还是大学生说话有条理,不愧咱村的高材生,小伙子就是有希望”。

    三栓又一次站起来,很谦虚地说:“书记过奖了,书记过奖了”。

    金山很庄重地说:“大家上山做得很好,表现了咱杏花村人的骨气,今天开的会议也很好,大家的发言我琢磨了一下,咱看看是不是这样。村里安排几个人轮流上山守着山界,阻止他们的侵权行为。然后,我去镇上找有关部门,再看看有关文件,让上级直接关停他们的采石场。在这个事情上,咱必须有理有据”。最后他又强调一句,“三栓把今天的会议内容整理好,交到村里存起来,备以后查阅”。

    “好的,我一定做好!”三栓很坚定地答应着。

    散会了,金山嘱咐三栓,“咱爷俩一块走”。

    来开会的人陆续走了,剩下老憨打扫卫生。金山和三栓一前一后地走出村委大院。

    “三栓,今年能考上大学吗?”金山扭头问三栓,三栓紧走一步,跟上金山,“不知道那,还有一个多月哪,我也在等待”。

    “我看你行,考上大学是咱村里人的光荣,真考不上,也别泄劲,就跟着我在村里干,我会好好培养你的”,金山说的很轻松,但在三栓听来,感觉莫大的幸福,“我听您的,您多操心”,三栓真诚地表态。

    “有困难尽管找我,于公于私都该帮助你”。

    “让您多操心了”。

    “那次,你到村里反映牲畜啃青的事情,村里也没有好办法,你给村里叫板,这不是给我难堪吗?”。

    “老爷爷,俺年轻不懂事,您别给我一样”,三栓赶忙陪理道歉。

    他俩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金山的家,彼此寒暄了一下,就各自回家了。

    今天参加这么个重要的会议,还有刚才书记说的话,让三栓感觉到久违的温暖。没有必要自暴自弃,绝不能让村里的一些小人物影响了成长,也不能让虚假现象迷惑自己。

    会议开得很民主,但大家心里清楚,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金山早有主张,开会仅是一个形式。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和金山预计的一样。

    金山找到镇上有关部门,翻阅了有关文件,得知国家有规定,距离村庄米的区域不允许开山。他有了尚方宝剑,又找了分工领导,强调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聚众上访,到时候谁也收拾不了。镇上干部就怕有群众上访,于是,安排有关部门查封了山石开采企业,拆除了机器设备,并进行了罚款。企业关闭了,山上消停了,涉及到山界的问题随之解决了。

    村里的几个长者,为害怕有后患,自发筹集了一些钱,找工匠雕刻了一块石碑,刻上“山界”两个字,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爬到山顶,把这块石碑栽上。

    三栓也跟着参与了这个活动,但他感觉有点可笑。没有了利益和纷争,竖立界碑有点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