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权臣

第102章 誓师出征,黄武涛变卦

    次日清晨,平度城西城门之外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巍峨的城墙在朦胧中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凝视着城外早已整装待发的大军。

    数万南征将士已经列好阵型,长枪如林,铠甲映日,战马嘶风,每个兵士都身姿挺拔,神情肃穆,散发着凌厉的杀气。

    田敦异身穿麒麟甲,在众将的簇拥之下,稳步登上点将高台,目光深邃坚定,环顾四周。

    数万南征将士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这位威武的总兵身上,他们的眼神各异,有的敬畏,有的崇拜,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对田敦异的信任。

    “新军将士们!”

    田敦异一声高喊,三军将士尽皆肃立,只有如云的旌旗在微风中缓缓飘动。

    “如今江山纷乱,社稷临危,盗匪猖獗,百姓罹难。”

    “我田敦异奉天子明诏,出任莱州总兵,筹建新军,讨伐叛匪,复我河山,救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

    “幸得诸位不弃,踊跃参军,另有义军兄弟,殊途同归,阖军来投,方有我新军今日之盛!”

    “壮士如云,英雄满列,军威浩荡,气吞山河!”

    “当下正是诸位将士建功立业之时!”

    “匪首赵飞鹄等人,盘踞莱州之南,烧杀淫掠,屠戮百姓,无恶不作,罪行罄竹难书,人神共愤!”

    “我命令诸位将士,即刻南征,吊民伐罪,收复失地,将叛匪赶尽杀绝,为惨遭屠戮的莱州百姓复仇!”

    “复仇!”

    “复仇!”

    “复仇!”

    三军齐声呐喊,震天动地,每个人的心里想的都是那些曾经欺压过自己的人。

    有大户,有官军,有官员,有叛匪。

    曾经的屈辱和苦难,此刻都转为了对敌军的仇恨和怒火。

    “牢记新军的军纪,与民秋毫无犯,有敢欺虐百姓者,立斩不饶!”

    “跟随你们的将官,奋勇杀敌,勇立战功,得胜归来,定有奖赏!”

    “为了那些曾经像你们一样,被人肆意欺压,剥削掠夺的百姓,我命你们向南进军,一往无前,将他们解救出来!”

    “不破敌军,势不回转!”

    “不破敌军,势不回转!”

    “不破敌军,势不回转!”

    三军再次齐声呐喊。

    誓师完毕,田敦异下达出征的军令,各位将军驰马回到各自军阵之中。

    很快,一个个军阵转向南方,在各级将官的带领下,有序地向南开拔。

    田敦异也带兵回到平度城,宣布全城戒严,开始准备守城事宜。

    以五千新军,迎战赵飞鹄的三万主力,优势在我。

    ······

    莱西城中,赵飞鹄收到官军开始调动,向平度城集结的消息之后,便知道官军南征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先前平度城一战,他麾下的猛将吴天戈战死,所统兵马几乎全军覆没,让他对这个新任的莱州总兵不禁刮目相看。

    田敦异绝对不是卢继祖那样的草包。

    他马上取消了率军东取文登的计划,亲率主力屯兵莱西,并吩咐莱州以南的诸将,不得盲目与官军野战。

    若官军来攻,则坚守城池,争取时间。

    他相信,只要田敦异敢率军南下,自己的三万主力绝对能将平度城拿下来。

    到那时,官军粮路一断,自己再南北夹攻,定能让田敦异有来无回。

    就算官军主力回援,自己再撤兵回莱西就是,也能保住莱州以南的几座城池不失。

    又几日过去,斥候再次传来消息,官军主力已向南开拔,平度城只有田敦异率军驻守。

    守军不过几千人。

    赵飞鹄分析之后,大喜过望。

    本来只想夺回平度城,没想到还能捞到一条大鱼。

    田敦异一个总兵,带着几千人的官军,那与白给何异?

    这田敦异定然插翅难逃。

    他连忙下发军令,立刻整备三军,待官军主力开始攻城之后,立刻西进,前去攻打平度城。

    并且命令莱州南部诸将,务必黏住官军主力,令其不能北归。

    ······

    即墨城。

    就在新军主力南下之时,扮成游方道士的谢平,也带着几名从人,到了城门之处。

    守门兵将很快验过身份,又收了一些孝敬银子,便放了行。

    不多时,谢平便已带人到了黄武涛的府门之前。

    他自称黄武涛的远方亲戚,递上了拜帖。

    不多时,府门打开,黄武涛亲自将其迎入府中,两人一边嘘寒问暖,一边走向里院密室,仿佛真如多年未见的亲戚一般。

    可密室房门一关,谢平顷刻间收起了和煦的笑容,一副威严的神色。

    “在下田总兵帐下参谋,谢平,奉总兵之命,前来协助你操持献城归降的一应事宜。”

    黄武涛恭敬地拱手道:“黄某见过谢参谋。”

    谢平接着说道:“如今我大军已经南下,不日便可到达高密和胶州城下。”

    “用不了多久,便能攻下这两座城池,届时便会东来。”

    “黄将军可要牢记那日在平度城下,与总兵大人的约定,按约献城归降,不然,恐祸及将军,悔之晚矣。”

    黄武涛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黄某担心,可能无法如约献城。”

    谢平立刻阴声道:“怎么,黄将军想要食言?”

    “你可知道,以总兵的脾气,你要敢违抗他的命令,恐怕下场不美啊。”

    黄武涛连忙说道:“我自然不敢违约,只是现今即墨城中,并非只有我一家的兵马。”

    “我先前还从平度带来吴天戈的残兵四五千人,他们虽然也已归于我的麾下,但并不一定听从我的指挥。”

    “况且,赵飞鹄因为平度之战,已经对我有所猜疑,特地派来了他的心腹战将戴财与我一同守城,他手下还有三千多精兵。”

    “两厢一对比,我的兵力也只将将优于他们。”

    “如果仓促献城,恐怕不能成功,反而遭来灾祸,若乱了总兵的谋划,那黄某岂不是死罪?”

    谢平冷冷一笑道:“将军在即墨经营多年,若真想献城,区区四千丢了魂的残兵,还有一个孤将戴财,岂能挡得了将军?”

    “恐怕将军另有心思吧。”

    黄武涛当然另有心思。

    他刚退回即墨的时候,的确是一心想投靠田敦异。

    但是随着心情逐渐平静下来,竟渐渐有些后悔。

    特别是赵飞鹄传来了他的军事部署,以四城围住平度一城,田敦异若有动静,便能击其后路,让官军无法从容南下。

    黄武涛深以为然。

    他担心的就是,官军被赵飞鹄主力牵扯住,不能南下。

    而自己又真的献城,投降了田敦异,届时即墨城远在平度之南,反而成了南方数城的众矢之的。

    他也不信田敦异会为了自己一个刚刚投靠的降将,就能冒着丢失平度城的风险,前来救他。

    因此他觉得,维持现状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名义上他仍是赵飞鹄的大将,守着自己的地盘,但是又不得罪田敦异。

    至于投降还是不投降,等看看战局再定也不迟。

    黄武涛接着说道:“想必总兵也已得知了赵飞鹄的军事部署。”

    “以在下看,此次官军南下,恐难建功,若我仓促归降,且不说能不能诛灭戴财和吴天戈的四千残军,即便功成,那即墨城岂不是扎在了敌军之中?”

    “凭我的兵力,我断难守住即墨城。”

    “因此,还望谢参谋将此情形回报总兵,那日平度城下之约,黄某定然遵守,只不过待官军收复南方几城之后,黄某再行归降,方能更加稳妥。”

    “还望总兵和谢参谋理解。”

    黄武涛说的不无道理,但是谢平此行的目的,就是促成即墨归降。

    若在两军大战之时,即墨突然投降官军,那匪军定然阵脚大乱,军心惊惧。

    届时匪军被切为东西两段,新军主力面对已成孤立之势的高密,胶州和胶南,那顺利攻下此三城更有把握。

    到那时,一部继续南下收复剩余失地,一部北上解平度之围,那整个莱州府尽皆收复。

    不过谢平在来即墨之前,田敦异也已猜到黄武涛不见得会按约归降。

    因此,他给谢平的命令,便是尽力而为,并不强求。

    毕竟在田敦异的军务规划里,即墨归降,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他能归降,那新军的战略目标更容易达到,他若不归降,新军也能一城又一城地慢慢把匪军据点拔出。

    但谢平岂是尽力而为之人?

    我谢平若无法促成黄武涛归降,那又与庸人何异?

    我“汉家”使臣,岂是这么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