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权臣

第108章 田敦异进京

    几日之后,谢平再次造访了黄武涛,黄武涛对他颇为恭敬。

    两人寒暄之后落座,黄武涛道:“先生莅临寒舍,有何教我?”

    谢平道:“专程前来恭贺黄将军,受到总兵重用,获任胶州水师参将一职,可喜可贺。”

    黄武涛道:“都是先生的功劳,若非先生当机立断,杀了戴财,帮我了却了后顾之忧,否则哪有我的今日。”

    “黄某多谢先生。”

    谢平摇手道:“都是我画蛇添足了,黄将军本就一心归降总兵,我杀了戴财,也是我误会了黄将军,又何来功劳?”

    他喝了口茶接着说道:“不过我这个人,既多疑,又多事。”

    “今日除了恭贺将军,也是来给将军提个醒。”

    “将军本是赵飞鹄的手下大将,如今反正,立刻被总兵委以重任,可见总兵对将军颇为看重。”

    “但新军中难免就有流言蜚语,觉得总兵太过信任将军。”

    “他人都说,若将军手握重兵,雄踞莱州之南,万一生了反心该怎么办?”

    黄武涛起身怒道:“这是谁人诽谤?黄某虽曾身处匪营,也是被时势所迫。”

    “如今既已归降总兵,只思为总兵办事,哪里会有反心?”

    “若黄某身受猜疑至此,自去找总兵辞了这个差事便是!”

    谢平却安慰道:“黄将军息怒,自古身受大任者,哪个不受人猜忌?”

    “连总兵在莱州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中之人也从未停止弹劾,又何况将军呢?”

    “对黄将军的这些猜忌传到总兵的耳朵里,黄将军可知总兵怎么说?”

    黄武涛道:“请先生告知。”

    谢平道:“总兵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黄武涛身负大才,缺少的就是施展才华的机会。”

    “本总兵相信黄武涛,定不会负了我田敦异。”

    听了谢平的话,黄武涛一脸肃然,拱手对着左前方施了一礼。

    “总兵对我如此信任,黄某又怎能背叛总兵?”

    “自当将水师练好,以报总兵知遇之恩。”

    谢平知道铺垫的差不多了,该进入正题了,于是说道:“上位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不必多说。”

    “可作为属下,也当妥善谋划,不让同僚和上位生疑。”

    “汉初三杰,立国首功的萧何,与汉高祖在沛县时便是好友,可谓汉高祖最信任之人。”

    “但身居高位之时,也不得不以贪污自污。”

    “战国之时,秦国的大将王翦,领全国之兵前去伐楚,更是兵多权重。”

    “为了让秦王放心,也不得不向秦王催促良田美女,以示自己绝无反心。”

    “如今将军身处要职,日后更有精兵在手,不得不尽早谋划,免得生出龌龊,引来灾祸。”

    黄武涛连忙问道:“先生何以教我?”

    谢平道:“总兵爱民如子,你自然不能效仿萧何王翦。”

    “依我看,将军可以将家室送往莱州城,以示自己绝无反心,既能堵了悠悠众口,将军也能放心为总兵编练水师。”

    “当然,这也是我多事,何去何从,还请将军自己定夺。”

    黄武涛低眉思索了一番,谢平所说,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今之计,也只好如此。

    “多谢先生教我,我会尽快在莱州城置办府邸,将家人全都送过去。”

    谢平起身拱手道:“祝将军早日将水师练成,为新军建立大功!”

    黄武涛也起身回礼。

    ······

    北京,紫禁城。

    崇祯收到莱州捷报之后,大喜,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他再次命王承恩在朝堂之上当着诸位大臣宣读捷报。

    吴甡和陈新甲等保举田敦异的大臣们,也随之对田敦异大加赞誉。

    崇祯立刻下旨,让田敦异妥善安排莱州事宜之后,立刻进京述职。

    一来另行封赏,二来尽快与朱徽婵完婚。

    田敦异先前去莱州之前,崇祯便说过,只要田敦异建了军功,便亲自为田敦异和朱徽婵主婚。

    田敦异早就知道崇祯定会召他进京,即便崇祯不下旨,他也会主动上疏,申请进京。

    因为他要尽快把登莱巡抚的位置拿到手。

    要想在这乱世有所作为,单单一个莱州府是绝对不够的。

    按照他之前的计划,只有将登州府也顺利拿下,才能真正地割据一方。

    况且,他能那么快地建好新军,在莱州攻城略地,靠的都是自己背包里的银子和物资。

    但坐吃山空,长此以往,总有用完的时候。

    他必须尽快将收支扭亏为盈,安心攀爬科技树,让莱州工业区能生产各种工业品和各种火器。

    所需的人力和矿产,单单一个莱州府远远不够。

    但按照大明朝的规制,只有文臣才能担任巡抚和总督的职务。

    为的就是节制武将,以免出现以武乱国,割据一方的情况出现。

    而田敦异身上又没有功名,到时必然受到朝野无数人的反对。

    但这个登莱巡抚的位子,田敦异志在必得。

    他提前便派人拜访了陈新甲,送去了密信,让他找人适时保举。

    也派人给曾樱送去了捷报,意思自然是提醒他别忘了之前的承诺。

    规制规制,去NN的规制,我田敦异高低要把这个位子搞到手。

    至于朱徽婵,自然也是田敦异谋求登莱巡抚位子的必要一环。

    当初若非她横插一杠,非要招自己做驸马,田敦异也许早已和周樱完婚,解决了婚姻大事。

    但当时为了顺利来莱州,他也不得不先答应。

    他也曾想用“拖”字诀,以军务繁忙为由,将此事推迟,直到一年半以后北京城破,天下形势大变,这个难题也就不再存在。

    但细想之下,他还是决定做这个驸马。

    一来能和崇祯亲上加亲,减少他的猜疑。

    崇祯娶了自己的姐姐,他娶了崇祯的妹妹,自己既是小舅子,又是崇祯的妹夫,自然能让这个多疑的皇帝对自己少一些猜疑,至少能让他晚一些猜疑。

    要知道,自己刚刚稳定了莱州城,崇祯就派了王德化来监军。

    如今自己收复了整个莱州府,如果不尽早谋划,不知他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只要获取了崇祯的信任,那谋求登莱巡抚的位子便有了更多的保障。

    二来给自己娶个美貌的公主,也不见得是个坏事。

    至少能增加不少情趣不是。

    虽然她是二婚,但田敦异自诩也能继承一些丞相遗风。

    再说了,日后自己身边的女人也少不了,最后谁能成为正妻,到时候竞争上岗就是。

    至于娶了公主还能不能造反,这更不是个问题。

    我田敦异乃是大明忠臣,忠肝义胆,一片赤诚。

    我只想诛灭满清,以雪国耻,科技立国,造福百姓。

    我哪里想过造反?

    即便以后位高权重,被部下硬生生按着披上衣服,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终究是被那群丘八逼得。

    众怒难犯嘛~

    我一个权臣都挡不住,你朱徽婵又怎能挡得住?

    谋得登莱巡抚,成为大明的驸马,便是田敦异此次进京的主要目的。

    ······

    没多久,田敦异就收到京里送来的旨意,让他进京。

    田敦异命侯文林镇守胶南,赵骏镇守平度,穆天卓镇守即墨,郭占山镇守莱州,李书瀚镇守潍县,另在其他城池各派新军和卫所军驻守。

    其余诸将和官吏,也要切实做好各自的差事。

    而后他便回到莱州,让王汉率领两百名精锐近卫,随他一同坐船前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