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英红

第五章 万行的布局

    王钦若接言道:“交趾黎朝已历两世,此时若不策动黎公蕴兵变,待太子黎龙乍坐稳皇位,则黎氏政权将历三代,渐趋稳固,于我大宋南境将是重大威胁。”真宗点头同意。王钦若又将万行如何通过线人联络到俞献可,俞又如何汇报到枢密院,自己又如何策划,将澶州甲仗库中一张八牛弩分拆并挑选张瑰及精壮士卒南下的诸般过程告知真宗,真宗表示满意。

    黎公蕴夺位后恢复李姓,改元顺天,立李德政为太子,以佛教为国教,仍尊万行为国师。后又听从万行与民休息并向宋称臣的策略,派遣员外郎梁任文等到东京上表请封。梁见真宗时,真宗喝道:“前朝黎恒王位就是不义而得,今天李公蕴又想仿效黎恒吗?甚可恶也。”梁任文听的汗如雨出,不敢做声。真宗看他害怕的样子又言:“算了,看你等是山野粗鄙之人,就不责罚你们了。”继而封李公蕴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自此,交趾李朝政权得到宋的承认。李朝迁都升龙后,又在都城东北建护国寺,专奉万行。此后,万行便深居简出,少理国中事务。日常一切都交给一能与一智操理。

    时光如梭,一转眼,已是十九年过去了,时宋真宗已驾崩,年轻的仁宗赵祯继位。天圣六年,交趾李朝十九年秋,李公蕴病重去世。消息传到护国寺,此时的万行已是垂垂老矣,听到李公蕴去世,也不免怅然。回想五十年前,他初见李公蕴时,彼时李公蕴还是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只是一瞬,便已是物是人非。

    这一日,万行忽觉精神恍惚,心神不宁,自感大限已至,即传一能一智,并报宫中李德政。

    李德政早闻听万行身体欠安,忽听护国寺急报,便连夜起驾去看万行。万行见李德政,对其言:“当年你父亲夺位之后,曾问我国策,我对他言:我交趾国,南邻占婆,北接大理,更兼宋虎视眈眈。且我国多年来战乱频繁,民力已尽,当此,务要与民休养,积蓄国力。二十年内,不宜再兴兵戈。”

    李德政言:“父亲在时,也是这样说的。今我交趾国力昌盛,依国师之见,此时能否有所作为呢?”

    万行低头不语,他这一生见多了兵乱与血光,早已厌倦,但也知李德政自幼便是心高气傲之人,将以有为。沉默了一会儿道:“对占婆及大理,可徐徐图之;但对宋,则不宜动兵。”

    李德政听言,备感失望。其实在他心中,只有大宋才是自己的敌人,也只有战胜宋朝,才能满足自己的野心。此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只低头站着,轻说:“喔,知道了。只愿国师身体安康,助我建功立业。”

    万行摇头:“我已时日无多,怕不能再陪伴陛下了。”李德政问:“那,国师身后——”

    “陛下放心,我四个徒弟,俱能为陛下所用。一能受我衣钵,主持护国寺;一空与一慧,久居宋地,往来情报必不会有失;一智聪明过人,我将授以兵书及方术,可助陛下治军。”

    李德政听言大喜,再拜万行大礼,万行也不言语,自闭目休息了。

    李德政走后,万行又唤了一智,一智进了屋中,万行言:“我四个徒弟中,算你和一空最聪明。”

    一智言:“多谢师傅教导,我远不及大师兄的。”

    万行言:“潜入宋地,隐姓埋名传递情报,确是万分危险。一空机敏过人,行事又谨慎,我才放心让他去。今你三个师兄我都已安排妥当,只有你,需另做打算。”

    “全凭师傅派遣。”

    万行点头:“我让李德政授你太尉,你看如何。”

    一智睁大眼睛看看万行:“师傅,我一个和尚,不会打仗啊。”

    万行拿出一部抄本,笑道:“你莫慌,这里有兵书九卷,是我早年游历宋地时,抄录的中原历代兵家典籍,以你的聪明,必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一智接过书,略翻了翻,所记载均是孙吴韩诸葛等历代名家用兵心法秒门。

    万行言:“兵者,凶器也。你需谨记。”一智点头。

    万行言:“另有三部秘术,我需口传于你。”一智近前,万行将三部秘术口授于他,一智自幼聪慧过人,不一会儿便烂熟于心。万行又言:“此秘术乃是我早年遍访山僚诸仙人所得,分是灵蛇魅、舍首金刚与九天御雷真经,此三术均为上古奇术。前两部灵蛇魅、舍首金刚,你可选择寺中聪慧弟子教之,以助你行事。只这九天御雷真经,只能你自一人知晓。此术乃是催动九天落雷,地上无论木石人兽,落雷触之即炸为炭。”

    一智听言骇然,不想世间竟能有此异术。

    万行接言:“只是这九天御雷真经威力太大,有违天道,施法之人三天内必遭天谴,全身七窍流血而死,故而一生只能用一次,不到万不得已,切不能用,你记住了。”

    一智吸了一口凉气,手心已冒出汗来。万行见他样子,安抚道:“莫惊,许是你永远不会用到此术的。”一智低头不语,过了会儿,又道:“那我离寺后,还请师傅赐名。”万行想了想,:“当年,我路过郭村,见你一个孤儿行乞,便收你为徒,你便姓郭吧,就叫盛溢,如何?”一智跪下磕头谢赐名,再起身时,见万行已然闭目圆寂。

    安葬万行之后,李德政便授郭盛溢太尉,统领交趾全军。而后数年,郭盛溢率交趾军先后南破占婆,北胜大理,交趾国势也日趋隆盛。

    也在此时,千里之外,宋秦州地界。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带着两匹马正在山路上行走,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坐在马背上。这汉子名叫林刚,而那小孩儿,是他的独子。他的两匹马上都驼着茶叶,此刻他们正要去陇山北麓的归胡部族,以茶叶交换马匹。

    宋自太祖朝建立以来,一直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压制,北方契丹交战,所需大量战马,而西北各边疆牧民地区,水草丰美,多产牧马。为此,宋朝官民多以内地物产与边境牧民交换马匹,除宋朝官方外,民间亦有大量以此为生者。林刚,汾州河县人,早年曾随军征战契丹,也做过军头。宋辽澶渊之盟后,林刚回到家乡务农。因家境贫寒,只生得一子,取名林凡,其妻不久后病故,因林刚经年累月外出贩茶换马为生,林凡只能交给家中老母亲照看长大。前年,林母亦去世,林刚每次出门只得带着年幼的孩子。

    归胡部族,是秦州边境党项族的一个部落。秦州地处宋西北边境,南接吐蕃,北邻党项,归胡部便是这里一支地处三界之中的熟户部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与农耕汉族杂居。自唐五代以来,频繁的战争与商贸往来,使得党项与吐蕃等民族中的少数部落,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其中不少部落酋长还接受宋朝的官职任命,这样的部落也称作熟户部族,归胡部族便是这样一支党项人部落。其祖先曾是党项牧民,本有废听氏、往利氏、野辞氏等诸姓,后受宋朝册封,改姓胡、李等姓,其酋长胡敬忠,本姓米擒,后改姓胡,因率部族归属有功,受封官职。归胡部族,共有百户约五百余人口,平日以牧马为生。西北边民,饮食多肉少菜,对茶叶需求若渴,几乎一日不可无茶,汉民多有往来以茶换马为生者。

    天将暗时,林刚带着林凡行至小陇山北坡,远远看见几处帐篷包,炊烟寥寥。这时远处一个骑着棕色大马的汉子飞驰而来,林刚一看,原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