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英红

第十三章 一空的野心

    寒来暑往,光阴飞逝,一晃已是十年过去。时已宋宝元二年秋,交趾升龙都城护国寺的一间密室里,正坐着李德政与万行的四位弟子。

    李德政坐于正中,左边坐着护国寺住持的一能与一智,此时已是交趾太尉的郭盛溢;右边,坐着刚归国的一空与一慧。

    李德政道:“此次能一举攻破侬全福部并擒拿贼首,克复广源州,解我东北边境一处大患,尽是太尉领军有方啊。”

    郭盛溢道:“不然,此次能够击败侬全福部,俱赖我一空师兄的情报准确,且事先早已将侬部的布防地图及其巢穴暗道绘图告于我知,故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擒拿贼首,一空与一慧师兄当居首功才是。”

    李德政点头称是,“多年来,两位师傅久居险境,屡次传送关键军事情报,助我军连克大理与占婆,二位真正居功至伟。”

    一空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我们该做的,此次捕获侬全福固然可喜,只是走脱了他妻子阿侬及其子侬智高等一众家眷,未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着实可惜。”

    郭盛溢道:“彼时,我军本已团团围住侬部全族,但那蛮僚着实凶悍,侬全福率族中猛士拼死冲杀,我军十倍于彼,竟不能敌,直被侬智高等冲杀出一条血路逃走,我军战死伤者无数。”

    一空道:“也罢,我等只尽人力,其余俱是天意。”

    李德政道:“虽如此,亦是大胜。依四位大师所见,目下形势,可否攻宋了呢?”

    一能看看李德政,缓缓说道:“陛下,过去数年,我军虽连胜大理与占婆,但民力已然耗尽,且占婆虽被我军击败,但未伤其元气。此时攻宋,毫无胜算。”

    李德政也知万行临终前曾对其说过,对宋不可动兵,但过往几年,连续的军事胜利已然激起了他的野心,在他心中,只有战胜宋朝才是真正的胜利。

    郭盛溢道:“万行尊师曾叮嘱我,兵者凶器也。一能师兄说言极是,请陛下三思呀。”

    李德政哑口无言,他虽为交趾王,却是十分尊重万行国师和他的四位弟子,“那,我交趾军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当是哪里呢?”

    一空道:“据我看来,下一步,应举全力攻取占婆,以绝南方之患;对宋,则宜缓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李德政摇摇头说:“此时我军连战连捷,若不乘士气正盛攻宋,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一慧道:“陛下,小僧与师兄多年往返所见,宋广南东西两路地区,多为秦岭山地,耕地本即贫乏,自宋太祖开朝以来,其纵容豪绅不抑兼并的国策,又加重了民间土地兼并,小农无田耕种只能卖身为佃户,民生十分艰苦;再兼其文官冗员数量众多,朝廷及各地方州府开支巨大,且上下贪腐不绝,现又每年输送岁币于北辽,朝廷入不敷出,即加重小民税赋,其地早已是民怨沸腾,故其历年来多有民变,大者可有乱民据府占州,朝廷难以平患,只能招安了事。当此形势,若我交趾急攻冒进,反而使其上下一心共抗我军,于我十分不利。不如待广南西路发生民变之时,我朝上表请派军助剿,无论宋廷是否应允,我可乘其乱时寻机进军,其为上策也。”

    李德政想了想,“一慧师傅所言确是很好,可若广南西路久不生变,那我奈之若何。”

    一空道:“陛下放心,水烧不开,我们就加一把柴。”

    李德政闻言大喜,他知一空在宋已经营多年,能出此言,必有把握。又道:“即如此,当尊一空师傅所言,先灭占婆以绝后患。再乘乱进军攻宋”

    一能问道:“师兄,占婆虽在我军连年打击下已呈颓势,但尚有一战之力,若我军南征一时难以进取,宋军乘虚再从北方来袭,我军将如何处置。”

    一空道:“无需多虑,现宋北境形势虽暂时安稳,但眼前就将有一劲敌来攻,宋虽不至灭国,但也难以招架,定是无暇南顾我交趾。”

    一能与郭盛溢闻言,同时道:“大师兄所指,莫非是——李元昊。”

    三日后,一空与一慧返宋,一能与郭盛溢送他们上船。临行前,:一空对郭盛溢言“师弟,侬全福既已受戮,但侬氏一族其势尚在,不可掉以轻心。我有密报,其子侬智高已辗转广源州傥犹州等地招拢其旧部,你需早做安排。”

    郭盛溢回道:“师兄所言极是,此次我军虽擒得贼首,但也损失甚重。诸峒蛮民骁悍轻死,强行举兵进剿确为下策,若能收之为我所用最好。”

    一慧道:“诸蛮中虽以侬氏势大,但亦有黄韦周等氏,师弟或可用之。”

    郭盛溢回道:“多谢两位师兄指点。”

    一能说道:“一空师兄,一慧师弟,此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郭盛溢道:“天佑我交趾,一智定尽全力,早日踏平占婆,再出兵入宋,到时,与两位师兄再聚于邕州城楼之上。”

    一空听了大笑:“一智师弟呀,区区邕州,便是你的志向了吗。我交趾天军何不可直取广州。”

    一能与郭盛溢听了一怔,郭盛溢想到了万行师傅曾说过,早年间游历到广州,看到那里才是万商云集、海内繁华之所在,今听了一空之言,想到自己也许有一天,真能率军策马西江,看那江上万帆竞渡之景,不禁胸中升出万千豪气,哈哈一笑,对一空说:“好,师兄才是真豪杰。愿我们师兄弟早日举杯共饮西江之畔。”

    胡敬忠再进到弓兴寨中见到大石头,已是黄昏时分了。近两年来,他的身体状况已明显不如以前,多年来,为保护部落而与吐蕃作战,身体受了多少次伤,自己也数不清了,这些旧伤时常隐隐作痛,令他苦不堪言。他觉得已经难以胜任朝廷赐予的沿边巡检并左千卫将军职,便在年前向朝廷告辞,希望朝廷可以让弟弟代替自己,而自己也可与大石头团聚朝夕相处,无论是回到归胡部落里天高海阔,还是继续留在弓兴寨中为质,只要能与儿子在一起对他都是幸福了。但这请求被秦州知州曹大人严词驳回。其实他也清楚,因为弟弟至今膝下无儿,如此这般,朝廷定不会授其官职的。

    另还一有件事,也是胡敬忠放不下的,就是会大石头寻个好媳妇,其实早有许多党项熟户部族的酋长提过此事,愿嫁自己女儿给大石头,与归胡部族结亲,胡敬忠也见过其中几个姑娘,自己很是满意,可到了弓兴寨中说与大石头时,这小子却没开窍似的,凭死不答应,气的胡敬忠没少抽过他嘴巴,可这大石头其他事倒也好说,只这结亲一事就是不肯。胡敬忠也纳闷,自己与她娘相好时,也就十八岁,可如今这大石头都二十出头了,长的也是五大三粗的,比自己还高出一头来,直像个小石塔一般的,可怎么的就没这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