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四友一个都不能少

第六十八章 乡里情怀

    “满儿今天可是想吃肉了?”

    己吾县外的农庄边角,一妇人看着自己儿子盯着橱窗上的碗发呆,脸上多了几分黯然。

    那个碗并不名贵,可之前若是煮了肉,总是会用那个碗来盛放荤油。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煮汤的时候放点荤油,便已经算得上难得了。

    孩子想吃肉,她却给孩子画了几天的饼,莫说是窗台上装着肉与荤油的瓦罐与碗,就算是家里的米缸也快要见底了。

    别说吃肉,就算是想吃粟米吃个半饱,也得掺些干野菜才行。

    “要不把墙上的獐皮煮了?你去把毛刮下来,皮煮了让孩子啃啃,嚼多了就不馋嘴了。”

    说话0的是一老夫人,鬓间已经看不到多少青丝,头上灰白成了主要色调。

    这是典韦的家里,对话的是典韦之妻与典韦老母,二人当家方知柴米油盐之量,若是不想饿着孩子,恐怕只能期待典韦能领了军饷买点粮食回来了。

    如果典韦那边又不发军饷月俸,恐怕只能拿家里的物件出去和乡邻换一些粮食度日了。

    “娘,那獐皮是留着做皮衣的,若是冬日不管行军还是狩猎,都要当心寒风……”

    “拿点边角去煮了,再给满儿蒸一碗粟米,至于之后,先等人回来再说,若是不发饷钱,我那口箱子里还有两匹布。”

    “可那是来年开春赶制新衣服的……”

    “我孙子都快断粮了,哪还顾得上来年的新衣?”典母叹了口气,“我当年拉扯韦儿长大,可谓是吃尽了苦头,这方面我有经验,少什么都不能少了吃的,至于衣服……拿去年的衣物补一补吧。”

    “好吧,我去蒸两碗粟米。”

    典韦之妻周氏推开房门,先去院子角落里看了看前几日河滩挖来的野菜,如今入了秋这些菜也是吃一顿少一顿,可若是没有这些野菜,恐怕家里早就没米了。

    自从曹兖州平了匪患,县里粮铺也慢慢多了起来,可那些米缸里插着的牌子上写着的数字,远远不是自己这种家庭可以正视的。

    最多就是典韦发了军饷,才能去粮铺里多买点米面,然后看着米缸里的那条黑白的分界线缓缓向下,担心着下一次月俸能不能按时发放。

    只可惜自家汉子一身武力却只能守着一面大旗,可若是真的逼他去做冲锋陷阵之军士,万一哪天有个好歹怎么办?

    收拾好心情,将那些生活中的酸楚埋进心底,周氏抓起了最后一把野菜,那些菜若是放在后世的菜市场,只会存在于垃圾堆里,可在这个时代都是舍不得丢掉的粮食。

    周氏没有抱怨什么,她本身也不是什么富家女,嫁到典韦家中之后也没有饿着自己,若是家中那口子去打猎,有时候还能吃上肉,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一阵马蹄声与车轮声传来,周氏抬头看去,那是两匹骏马拉着的车,最起码在周氏看来就是骏马,在此之前她近距离见过的牲畜里,最神骏的是庄中地主家的两头驴。

    只是匆匆一眼周氏便落下了眉,专心择着面前的一把野菜,那种马车上下来的人,怎么会和自己这种家庭有关系?

    “娘子!”典韦的声音让周氏身形一滞,她有些不敢置信的抬头,自家男人就在马车侧面,脸上还有几分欣喜之色。

    “阿郎,这是……怎么了?”

    周氏起身将手上的泥土简单蹭了蹭,随后有些拘谨地看了看马车旁边等候的其他车夫,才将典韦拉到一侧小声询问。

    “今日有一君侯过陈留,请我去担任他的亲卫统帅,答应到了青州立马给我们分田。”典韦挠了挠头,“反正我是混出头了,我们快把满儿与老娘接过去。”

    “不知道母亲她愿不愿意……此地可还有公公的坟茔灵位……”

    身为女性她所思所虑自然会更加详细全面,她这么一开口就连典韦也犹豫了起来。

    故土难离人之常情,放在老人身上更是如此,而且典韦的母亲性格其实颇为强势,身上那股固执劲儿上来谁都劝不住。

    尤其是有了孙子后,典韦说话也不好使了。

    “只要能让我孙子不愁吃穿,这祖宅不要也就不要了。”

    两人正在谈话之间,典母已经从屋里走了出来,她虽然身影有些佝偻,脸上皱纹也相当深,但是那一双眼睛还算明亮,听力也没有问题。

    故土难离,那是因为在故土最起码过的不会差,有房子遮风挡雨有几亩薄田可供吃穿,再加上邻里救济,就算遭些罪责总是能活下去的。

    典韦小时候也挺能吃,还不是被她拉扯大了?因为有着能活下去的下限,所以故土难离。

    可若是在外地有了更好的发展,典韦母亲也不是迂腐之人。

    乡里人眼中,典韦母亲泼辣、不讲理、倔强执拗还贪便宜,可若是不这么做,当年丈夫死了之后她又怎么养得活典韦?

    如今典韦参军吃饷家里尚且饥一顿饱一顿,若是当年不强势些。他又怎么能把典韦拉扯大?

    自己受过的苦难,肯定是不想家中晚辈再受过一次的,就算故土难离,她也希望自己孙子能过得更好。

    “我儿既然得了贵人赏识,切记要知恩图报,我那孙子可不能跟你学坏了!”

    “娘,孩儿又不坏,我等还是莫要让君侯久等。”典韦扶着母亲先上了马车,期间听着母亲慢慢讲家里有什么值得带走的物件。

    “东房里的农具你给庄里刘叔送去,当年你可没少在人家里吃饭,那些瓦瓦罐罐的送到庄里张寡妇家,以前我下地的时候都是托她照看你的……”

    明明母亲在乡里名声一般,可到了这时候她却将家里的众多物件全部分了出去。乡亲之间就是这样,平日里为了点小事斤斤计较,但一到这时,当年受了谁的恩欠了谁的债都记得清清楚楚。

    既然要离开陈留,那么这些事情自然要理清,典韦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拉扯大自己竟然受了那么多救济也在外面借过那么多债。

    崔钧为典韦准备了两辆马车一辆板车,结果最后两口箱子便将整个屋子装了进去。

    余下的那些,便化作一份份乡情,流向了乡里所有心怀善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