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苍生而已

序 天下将亡,其发有门

    日升一刻,从漠北而来的风到达了漠边的孤城,砂砾敲打着伤痕累累的墙石发出哗哗如海浪一般的声音。

    那是百十年来如一日的声音。

    守将们拄在城头,一动不动似与石块融为了一体,大量的衣衫褴褛的平民缩在城墙下避风,一片片黑压压的,不知是睡着还是死了。

    城内早已没有房屋建筑,它们被拆成了最原始的石头与木头送上城墙,然后涂上火油扔向任何靠近城墙的人。

    城外一个个奇怪的帐子蔓延十数里,旌旗朔朔连成奇怪的鼓声,有人长歌,曰之山河。

    成千上万的人拿着弯刀长枪涌向孤城,用一切手段在城墙上抠下任何能抠下的东西,军人、民众、石头甚至抓下一把沙子。

    他们相信早晚有一日这座孤城会被磨平,早晚有一日大漠的黄沙会涌入富饶的土地。

    危!

    危!

    危!

    而今漠北的急报三日一封的送到京城,已经持续了两月之久。

    红墙中的大人物们先经历了第一封急报的紧张,又经历了第二封三封的急切,到今日却是早已习惯了那些衣衫褴褛骑着马狂奔入宫门的漠北将士。

    朝堂上开始埋怨漠北的将军挟危要赏,明明两个月前便说守不住,如今敌人却依然被拒在大漠之上,这不是欺君吗?!

    于是弹劾漠北将军的折子以远超军情急报的速度递进宫墙。

    许是怕临阵换将出事,又或者是朝中几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大员们还是没有谴责这欺君罔上的漠北将军。

    反倒是让当朝右相写了封勉力的信和一颗圣上前几年亲手种的桃树结出的桃子一并打包好送回了漠北,作为京城对漠北的支持,也是圣上对漠北将军的信任。

    京城里立时传出了“一桃万军”、“千里桃红,以报君恩”之类的说法,传为佳话。

    至于别的,如兵卒、粮草、军械之类的支援则留着日后再说。

    那颗桃子所代表的荣耀,必是比这些加起来都重的。

    毕竟十万担粮食哪个三品以上的官员抄抄家都能凑出来,但是圣上的桃子只有最顶层那寥寥几人能吃。

    于是,漠北的事便算解决了,宫里不再议军需,言官也不再上书批驳漠北将军。

    只有军情急报依旧像是市井泼皮一般耍着赖的三日一次进入宫中,惹的很多人心中不快!

    好在晚夏早秋是宫中忙碌的日子,熬过了盛夏的暑气,出宫避暑的娘娘们和在太虚宫修道的圣上都回到了宫里,秋收、秋围、祭祖等这些大事都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所谓的急报倒也没有那么显眼了。

    近日最大的新闻是三年没上过朝的圣上刚从太虚宫回到宫里,连两位相爷还没见,便下旨升左相之子李知文为光禄寺卿,且即刻召入宫中奏对。

    李知文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一朝从七品跳到三品,青袍换紫袍,这是何等的荣宠?

    不出一日的功夫,他便成了京城里风头最盛的年轻才俊,不愧为左相之子。

    当然这都是些闲散人的看法,圣上回宫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是一个李知文这么简单,它很可能为拉锯了整整三年的党争放下帷幕。

    有人说圣上决心重振朝纲倚重左相,只要当今圣上不再沉迷黄老,压制党争,那么大夏一定会中兴的!

    在这种氛围下,大家都认为圣上在,漠北的战事便可以迎刃而解,西北的粮荒天灾也会被皇恩吓退。

    一时京城中歌舞升平,各路人马彼此拜访走动频繁,文臣武将态度暧昧的同时一切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