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梦中醒来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高考那日,我和陈希安早早出门。

    他没有和往常一样骑自行车,而是揉了揉我的头发,笑着道:“今天高考,坐车吧!”

    我们并不在一起考试,他先把我送进学校,检查了我的各种物品,叮嘱了半晌,才走去两站远的另一个考场。

    不知为何,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却总觉得心慌。

    只是没有多想,只当是高考前的紧张,我拍拍胸口在考场外坐下,拿出复习资料,想要临阵抱佛脚。

    这是陈希安之前为我整理的,都是他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我随意翻了翻,在最后一页看到一句话:“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像是才写上去的,让我觉得很是奇怪。

    离开考还有一个多小时,就算是求个心安也好。

    我这么想着,找到一旁的护考老师,请他联系一下陈希安。

    没有监考工作的老师,被安排在各个考场,以稳定学生心态,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

    李老师在陈希安所在的考场,只是并没有看到他人。

    我焦急地说出他前些日子的反常,心急之下几乎要冲出校门,被护考老师拦下,安慰我一定会找到他。

    第一遍铃声响起,我站在考场前,听说他不在家。

    第二遍铃声响起,我走进考场,看到远处护考老师还在焦急地打电话。

    最后一遍铃声响起,我放下笔,被熙熙攘攘的人群裹挟着走出校门。

    远远地,我看到护考老师站在树下正冲我挥手,嘴里大声说着什么,我踮起脚,仔细辨认才看懂:“赶上了”。

    心里悬着的石头,一下落了地,一起落下的还有忍了许久的眼泪。

    周围的人群诧异地看着我,有母亲小声问孩子:“怎么了,题很难吗?”

    少年看看我,撇了撇嘴点点头。

    从护考老师的口中,我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因为迟迟找不到陈希安,李老师报了警,可在这么短的时间,想找到一个学生并不容易。

    眼见已经开考,一个男人一路狂奔把陈希安推进考场,总算赶上了最后截止时间。

    事后才知道那个男人是附近理发店的老板。

    “今天娃高考,我本来是不想开店的,可送完娃看时间还早,就说到店里看看。

    刚开门没多久,他就来了,说想在店里打工。正好店里招学徒,我就留下了。

    一顿聊天,才知道也是个高考的娃娃,那我能怎么办,这一路跑啊!”

    老板满头大汗坐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跟周围人说着,虽然听起来是埋怨,但语气却很畅快。

    我在路口看到陈希安时,他正低头垂手站在一旁,听着矮上他一头的李老师训斥。

    见我过来,他用眼神求助,反被我冲过去狠狠踹了一脚。

    为了避免再有意外发生,李老师带我们去了她家,说是要看着陈希安,直到高考结束。

    那年盛夏,在这场闹剧中拉开帷幕。

    陈希安高考超常发挥,许多高校为他伸出了橄榄枝。

    可为了照顾母亲,他最终选择了本市的一所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

    考虑到他家里特殊,学校还提供了最高额的奖学金和贫困补助。

    我同他一样,选择留在本市,被一所二本会计专业录取。

    很长一段时间,陈希安都自责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我发挥失常。

    只有我知道,这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学习又不是别的,不会就是不会。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这样问我:“复读一年吧,一定能考上医科大的。”

    “不要。”我吃着棒冰,蹙眉拒绝。

    他换了一边,挡住斜照过来的烈日,有些不解道:“为什么?你的梦想不是医科大吗?”

    我这才想起,和好的那个春天,我们聊起未来。

    他问我想考哪所大学,我随口道:“医科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知道那是他的目标,而我在这个世界的目标是他。

    真要说的话,有人陪伴,有家可回,便是我的梦想了。

    这些,我不会告诉陈希安。

    于是,我想了想说:“梦想是会变的。”

    “那你现在的梦想呢?”

    “不告诉你!”

    我眨眨眼笑着跑进陈家院子,窗台上的太阳花郁郁葱葱,五颜六色的小花长成了一堵花墙。屋里,陈母侧过头来,露出一抹浅笑,床头崭新的呼吸机,正亮着灯,像是生命的指引。

    巷子里,陈希安奔跑过来的脚步声格外坚定,推开的院子门带起一阵清风,太阳花随之摇曳开来。

    生活会不会越来越好,我不知道。

    只是在这一刻,我真实地看到时间的力量,体会到了活着的意义。

    18岁的秋天,带来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我和陈希安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没有表白和仪式。

    和其他大学校园里的恋情不同,我们的相处方式更像亲人,时间也大多花费在照顾陈母上。

    两所学校相隔着大半个城市,离家还要更远一些,形成了跨度很大的三角形。

    我、陈希安、陈母各自在三角形的顶点。

    为了照顾母亲,陈希安选择走读,每日早出晚归,奔波在那条固定线路上。

    相较于医学院,我的专业课程要轻松些,所以我会在没课时赶回去照料,让陈希安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好在经过不断康复治疗,陈母的情况好转了不少,右侧身体恢复了一些知觉,能勉强撑起自己的上半身,甚至可以扶着墙走上几步。

    即便已经如此努力,生活还是没能放过这个家。

    初冬的这天,陈希安上完晚课回到家时,只看到摔倒在洗手间门口的陈母。

    她第一次尝试生活自理,以摔断右腿为代价,宣告失败。

    医生说:“她能这么快恢复到如今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瘫痪的病人身体原本就要脆弱些,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别的不要强求。”

    话外的意思是,我们照料得并不上心。

    陈希安自然是听懂了这些,他沉默地站在病房外,眉头紧锁着。

    那是他自责的神情,我知道他一定又是在做着权衡。

    开学时发的补助,又全部交给了医院,这个月的房租也该交了。

    贫穷永远是横贯在陈希安头上的刀,时不时会坠落下来,砍上一下,虽不会致死,却慢慢流着血,令他虚弱不堪。

    “阿姨一定是不想拖累你,才这么努力,你不能让她失望。”我站在一侧,轻握着他的手,安慰着。

    身旁人并不回应,只是似一尊雕塑般伫立着。

    “陈希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有些心慌,手下用了力气,他才闷闷地嗯了一声,回握了我的。

    那双手宽厚温暖,遍布的裂痕和粗糙的老茧,是他拼命生活的印迹。

    这些年,除了学业和照顾母亲,陈希安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打零工上。

    捡过废品、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工地搬过砖、饭店当过服务员...

    有时一天能打三份工,从晨起到深夜,只要是能赚钱的工作,他都不推辞。

    害怕未成年的身份被人拒绝,他谎报了年龄。

    好在抽条的个子和常年锻炼的身形,让他未曾被发现,也或许是努力工作的态度,让老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之,陈希安就是靠着拼命,撑起了整个家。

    陈母很快便出院了,只是又回到需要人贴身照顾的时候。

    我和陈希安对了课表,约定好照顾陈母的时间。

    可每周还是有那么一两日满课,回到家会晚一些。

    这时便苦了陈母,不太灵活的右手,虽然可以让她勉强端起碗,却时常会拿不稳,更别说是翻身如厕这种事情。

    等我和陈希安下了晚课回家,通常还要擦洗收拾到半夜。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到大二开学时,我们已是疲惫不堪。

    又一个周三,我照常着急忙慌赶到陈家,看到的是异常干净的床单,原以为是陈希安回来得早些,收拾过了。

    可看到未曾动过的饭菜和神色异样的陈母,我才觉不对。

    羞愤难当的陈母,不吃不喝憋着尿在床上待了将近十个小时。

    从那天起,不论再怎么劝说,只要我和陈希安不在,陈母便维持着不吃不喝的状态,即便身体难受也不说。

    直到右腿长好,我们带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她又患上了膀胱炎,还有些营养不良。

    医生说话直接了许多,批评我们没能尽到照顾的责任。

    陈母咿咿呀呀想要解释什么,最终憋红了脸,也没能说出完整的话。

    可能是体会到盲目隐忍带来的恶果,也或许是不忍儿子被人误解,从医院回家后,陈母便不再执念。

    春节前没几天,是陈希安的生日,他照例找了一堆寒假工,从早忙到晚。

    我需要照顾陈母,便没有像他一样繁忙,只找了一个发传单的兼职,补贴些家用。

    陈母身体好转了许多,那日天气很好,我早早完成工作回到家,把她推到院子里晒太阳。

    窗台上的太阳花又枯萎了,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她聊着陈希安的事。

    “陈希安成绩可好了,今年又得了奖学金。

    他人缘也很好,就是话少点,感情上太迟钝了。

    之前有女生喜欢他,在教室门口拦住他表白,被当面拒绝,人姑娘还哭了一鼻子。”

    ……

    我絮絮叨叨地说着,陈母开始还咿呀着回应,到后来便一声不吭,只是淡淡笑着。

    太阳西落时,我把她推进房间,打算出去买点肉。

    “生日还是要好好过一下。”

    听我这么说,陈母突然激动起来,有些焦急地比画着。

    我看懂了,是想同我一起去的意思。

    这些年,她害怕拖累我们,总是窝在阴暗的卧室里,从未提出过任何要求,这是第一次主动提出想要出门。

    我没有察觉到异常,反倒十分激动,觉得终于唤起她对生活的希望。

    夕阳落在身后,我推着陈母,走进杂乱的菜市场,讨价还价买了些平常舍不得吃的鱼和肉。

    甚至还在老式的糕点店,买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

    晚饭是陈母用不太灵活的右手做的,我制止过,可她很坚持。

    陈希安回到家时,我和陈母站在黑暗里,点燃了蜡烛。

    这是我们度过最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