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签到大雪龙骑!

第7章 大战前夕

    时间飞逝,转眼间过了十天。

    经过招募新兵和调动全国兵力后,大明共集合了三万守城兵。

    在于兼日夜操练新兵时,瓦剌大军一路剽悍,大军已到紫荆关。

    居庸、和紫荆关并为畿辅咽喉,距京城仅剩下两百里地,只要再攻下两关,瓦剌大军便可直达京师了。

    瓦剌军营,也先端坐在帅帐里。

    “太师,前方再走十五里处,便是紫荆关了。”

    一个宦官模样的人,来到也先的身侧,谄媚地说道。

    此人正是在土木堡被俘虏,而后投靠瓦剌的太监喜宁。

    也闻言,缓缓睁开双眸,冷冷说道:“紫荆关?为何要绕路,不从居庸关走?”

    喜宁闻言,连忙拍马屁道:“太师有所不知,紫荆关精兵甚少,且兵力稀薄,瓦剌铁蹄一旦踩踏过来,必然是一片溃败!”

    也先闻言一怔,旋即笑了起来。

    “哈哈哈......原来如此,本师知道了!”

    喜宁闻言,心中暗喜,脸上的表情更加恭维起来。

    也先随即看着身后大军,高声道,“众军听令,过关!”

    “冲——”

    瓦军一边大喊,一边迅速着紫荆关冲去。

    见瓦剌大军向关隘逼近,紫荆关守兵将士差斥候往京师告急,希望能够尽快支援。

    可惜的是,这个信息还没来及传递回去,瓦剌人已经率领大军,杀进关门。

    紫荆关寡不敌众,很快被攻占,瓦军浩浩荡荡向着京城推进。

    此时的京都长街上。

    一匹快马疾驰在官道上,百姓纷纷让道。

    将士勒马停在军营外,对守门军士喝道:“紫荆关加急文件!

    守卫不敢怠慢,打开军帖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赶紧禀报给于兼,很快有人带着文书,赶到了军营。

    “禀报尚书大人,紫荆关加急军函!”

    “快呈上来。”

    “是!”守门士兵将军函奉上。

    于兼打开一看,不觉脸色大变。

    紫荆关遭到瓦剌大军的强攻,紫荆关的将士抵挡不住,已经被击溃,不到两日就能抵达京都!

    于兼的心中升起强烈的危机意识,他知道紫荆关是大明最重要的屏障,若是丢失,那瓦剌大军就将入无人之境,这样一来,京师危矣!

    他得迅速召集文武大员进宫商量破敌之策。

    想到这里,他立刻上马,一夹马腹,策马疾行,向着宫里奔去。

    军营里的兵卒见此,心中凛然。

    他们都得知了紫荆关被瓦剌攻陷的消息,一时间军中一片哗然,士气跌至谷底。

    “攻下了紫荆关,瓦军就离京都不远了!”

    “听闻瓦剌兵善骑射,骁勇善战,要是真打起来,我还真有点害怕。”

    “唉,谁不是呢...”

    一时间,士气低沉,士兵们心里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抹忧虑之色。

    此时的皇宫之中,气氛紧绷,得到通知的文武百官纷纷朝着乾清宫赶来。

    众臣聚集在议政大殿,神情凝重,一个个都眉头紧皱,一筹莫展。

    “禀陛下,斥候来报。瓦军已过紫荆关,如今在卢沟桥扎营,不到两日就能到达京师,我等该如何应对?”

    于兼来到大殿之中,躬身说道。

    大殿上众臣一阵骚乱,他们都清楚瓦剌大军的厉害,一个个脸上露出惊惧之色。

    卢沟桥,又是卢沟桥......

    听到这个熟悉的地名,朱杭心里一紧,这个地名掺杂了太多华夏的故事。

    朱杭沉默了良久,忽然抬头望着在座的众人,郑重问道。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在场的文武百官闻言,均是一震,一股莫大的压力笼罩心头。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一味防守,难免被动。应以战为守,背城而战。

    大军列阵于九门外,一俟瓦剌大军进攻,我大明的军队将会在第一时间发起进攻,瓦剌大军就会陷入被包围的境地,而后我大明就能借助九门之利,将之歼灭!”

    一个官员拱手上前道,此人是右都督石亨,从土木之变后逃回来,被于兼推举,立功赎罪。

    “对,右都督言之有理。”

    另一个官员立刻附和道。

    “不错!”

    “右都督所言极是!”

    其他官员也纷纷应和道。

    石亨虽在土木堡兵败,但此前有过对瓦军的战斗经历,称得上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所以在朝中有一定的声望。

    朱杭闻言,微微蹙眉。他虽对兵法战术的研究不透彻,但对于兼却深信不疑。

    “于卿,你怎么看?”朱杭开口问道。

    此时的朱杭,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身材高大,面容俊朗,一双狭长的眼睛深邃幽深,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兼。

    “回禀陛下,我大明如今虽有三万大军,却多数是新兵和溃兵,战斗力低下。远远抵挡不了瓦剌精的精锐!”

    朱杭微微颔首,三万军里新兵占了大半,其余就由备倭军、土木之变剩下的残军、和自愿参加的普通老百姓组建。

    就这样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确实不是瓦剌大军的对手。

    朱杭抬手,示意他继续说。

    “但是,我大明虽然兵弱于瓦剌,可瓦剌军善骑射不善攻城。若是收兵入城,禁闭九门,坚壁清野,让城外百姓放火烧掉城外所有民房,使敌人失去掩护,更加有利于弓箭炮石的攻击!”

    于兼一脸严肃地回答道。

    听完于兼的话后,在座的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他们认为于兼毕竟是文官,不善战略部署,带兵打仗,而作为武将的石亨,对于兵法的理解就要比于兼透彻得多。

    如今军心大乱,列阵在外,置死地而后生,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陛下,微臣以为,石都督所言极是!”一个官员站起身,躬身请命道。

    “臣附议!”

    “臣附议!”

    其余文武百官纷纷站了起来,纷纷附和道。

    看到这一幕,于兼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些朝廷重臣竟然如此相信由自己一手举荐的石亨。

    这让于兼心中一片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