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吃苦

第048章 现眼包

    秦有余打开饭盒,放到了两个外村同学面前,说:“我中午有事,就不吃了。你们吃吧。”

    那两个同学看了看自己带的咸菜疙瘩和窝窝头,又看了看秦有余饭盒里面的两个菜和馒头。

    他们心中感激,但是又说不出口。

    就当其中一个同学想起要开口说谢谢时,秦有余已经去跟午睡纪律委员请假去了。

    出了学校,踩过几个水坑,秦有余走上了北沟那条村中大道。

    此时,已经不少人围在桥上,看着洪水过境。

    隔着那么远的距离,秦有余都能听见轰轰的水流冲击桥墩的声音。

    爬上一个不算陡的土坡,秦有余刚要去小卖部买点东西。

    突然,他发现了一把熟悉的伞。

    那把伞是七彩颜色的,比正常用的伞要小一些。

    打伞的人,穿着一双红色的小雨靴,十分显眼。

    这年头,既能打上伞,还能穿上雨靴的学生,少之又少。

    偏偏,王小雪就能。

    秦有余看见了王小雪,王小雪也看见了秦有余。

    王小雪还以为自己看花了,不由睁大了那双杏眼。

    果然,她认出来了。

    “秦有余?!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王小雪有些惊讶。

    秦有余没好气地说:“这是你家啊?还不允许我过来了?”

    “喂!你说话怎么那么冲?!”

    “很冲吗?我怎么没觉得。”

    “哼!你以前从来不这样跟我说话的。”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

    “啥?”王小雪没听明白。

    秦有余摆了摆手,命令道:“别挡道,让一让。”

    “你买啥?”

    “买榨菜。”

    “你妈没给你做菜吗?”

    “做了。不想吃。”

    “要不然,你去我家吃?”

    “不去!”

    “不去就不去!我还不稀罕你去呢。”

    虽然在生气,但王小雪还是从口袋里摸出两根棒棒糖,递了过去,说:“我买了两根棒棒糖,见者有份,你挑一根吧。”

    秦有余刚想拒绝,又担心王小雪会继续纠缠他。

    他只好挑了一根,说:“少吃糖!小心牙都坏了。”

    “嘿嘿,知道啦。”

    王小雪的心情又变得甜甜的。

    “还不走?一会下大了!”

    “哦,这就走。”

    王小雪跟秦有余挥了挥手,便蹦蹦跳跳地走了。

    路过一个水坑,她还故意跳进去。

    毕竟,她可是穿着小雨靴。

    扑通一声,王小雪双脚一扭,整个人就摔了个狗吃屎。

    秦有余见状,立刻跑进小卖部,就当什么也没看见。

    王小雪摔倒后,顾不上脚疼、手疼,马上扭头看向小卖部的方向。

    好在,秦有余没看见。

    王小雪赶紧爬起来,委屈地看了看磨破皮的手,又活动了活动双脚。

    然后,她捡起伞,一瘸一拐地走了。

    再看见水坑,她也不敢跳了,都躲着走。

    秦有余透过小卖部的窗户,看着王小雪离开,才喃喃自语:“真是一个现眼包!”

    然后,秦有余买了五根棒棒糖,又挑选了一个黄桃罐头。

    那个年代,“罐头”这两个字还没有被正式印在商标上,出现最多的还是“糖水”二字。

    糖水黄桃、糖水山楂、糖水桔子……

    诸如此类。

    见秦有余还是个孩子,老板拿罐头前还特意问了一句:“要本村产的,还是镇上产的?”

    “有啥区别?”秦有余好奇地问道。

    “价格不一样。镇上产的,贵两毛钱。”

    “为什么贵?”

    “因为是镇上产的,质量好呗。不过,我觉得都一样。要是自己吃,就买我们村产的。要是送人,就买镇上产的。”

    “那还是给我拿镇上产的吧。”

    老板拿了一罐罐头,递给秦有余。

    秦有余习惯性地看了看罐盖上的生产日期,不由问道:“怎么都是去年的?没有今年的吗?”

    老板有些怪异地瞅了秦有余一眼,心说,这年头谁在意日期啊?

    旁边一个年长的顾客解释道:“小同学,今年的黄桃和山楂都还没熟呢。”

    秦有余顿时一脸尴尬。

    他憨笑两声:“嘿嘿,我都忘了这么一回事。”

    年长的顾客继续说:“你以后恐怕连往年的罐头都吃不上了。”

    “为啥?”

    “还能为啥?罐头厂都开不下去了呗!我儿子就在村里的罐头厂干,两个月都没发工资了。”

    老板接话说:“可不是嘛。供货商都很久没来了。”

    秦有余问道:“村里又不缺黄桃和山楂,为什么开不下去了?”

    那个年长的顾客说:“凡是稍微大一点的村子,都有自己的罐头厂。镇上还有好几个厂子。这么多罐头,卖给谁啊?”

    “你想想,咱们老百姓连吃顿白面都不舍得,还能舍得买罐头?”

    “这个东西,价格贵,量大,下货还慢,厂子又回笼不了资金。干着干着,就得倒闭了。”

    “我看呢,咱们村那个罐头厂最多还能撑个十天半个月。”

    那个顾客把秦有余当成是他们村的了。

    秦有余还有事情要办,就没多聊。

    走在路上,他在考虑罐头厂的事情。

    以他后来人的眼光来看,罐头厂倒闭,除了因为厂子多是一个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市场定位不准确。

    将罐头铺到农村小卖部,谁能买得起?

    就是有人买得起,一个月又能卖掉几罐?

    又比如,肉罐头的盛行。

    这个时候,在大城市,肉罐头已经渐渐出现,抢占了传统水果罐头的市场。

    还比如,厂子内部的人员管理、质量管理,都有问题。

    再就是,罐头瓶子没有特色,宣传不到位等等原因。

    总之,罐头还没有走到绝路,至少还有几年的红利期。

    但是,现在的秦有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合适的时机,就决定暂时先放一放。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急不得。

    反正,以后会有各种风口。

    他不求大富大贵,只想着改变贫穷的现状。

    然后,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人。

    要不然,重生还有什么意义?

    如此想着,秦有余就走到了北沟诊所的位置。

    北沟诊所,其实就是一个村医在家里开了个门诊。

    杨家沟连个医生、诊所都没有,家里要是有人生病了,都会跑到北沟这边来看病。

    再加上北沟村的病人,这里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

    秦有余小时候每到冬天必感冒,吃药根本不管用,都是被秦志向带到北沟诊所来打吊瓶。

    找到诊所后,秦有余就看向了对面那户人家。

    那户人家的墙上,还贴纸红纸。

    但是,因为大雨的缘故,红纸已经被摧残的不行了。

    看来,放学后,还得找一趟秦有人,让他找人再重新贴一遍。

    这户人家,就是王柳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