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剑

第 4-8 章 母女夜话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已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

    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

    八月壬子,燕兵陷雄县、蔚州。壬戊,耿炳文及燕兵战于滹沱河北,败绩,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

    冬,十月,燕兵自刘家口间道袭大宁,挟宁王权及朵颜三卫卒归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围北平,燕兵还救。

    十一月辛未,李景隆与燕兵战于郑村坝,败绩,奔德州,诸军尽溃。

    十二月乙卯,燕军经紫荆关趋大同;庚申,陷广昌。

    铁铉,字鼎石,山东参政。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督送军饷,从未中断。李景隆兵败白沟河,一人骑马逃往德州,守城将士均望风而溃。

    铁铉与参军高巍为此感慨涕泣,自临邑直趋济南,偕同盛庸、宋参军等誓死相守。燕兵进攻德州,李景隆投奔铁铉。德州陷落,燕兵获其百万

    财物,势头更猛,于是进攻济南。李景隆又大败,往南而逃。铁铉与盛庸等登上城墙抵御敌人。燕兵筑堤挡水,水灌济南城,筑成长围,

    昼夜攻击。铁铉施计焚毁燕兵攻城器具,并乘机出兵奋击。又派出一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燕军将士都为此欢呼。铁铉命壮士埋伏在城墙

    上,待燕王进入,便抛下铁板袭击他,并设下伏兵和断桥之计。不料发生意外,燕王还未入城,铁闸就突然落下,燕王大惊而逃。

    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没有断掉,燕王策马奔驰而去。燕王十分气愤,千方百计发动进攻。围城共三个多月,可济南因有铁铉的牢固守

    卫而不能拿下。在这个时候,平安率军二十万,打算收复德州,以绝燕兵运饷之路。燕王畏惧,便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进打真定,二日不下,便放弃离开。唯独认为获得济南便可截断南北通道,就可以划定版图,金陵不难谋取。

    所以便乘大破李景隆锐气之机,全力以攻,希望可以攻取济南,却为铁铉所挫。建文帝闻此大悦,遣官前往慰劳,赏赐金币,封其三世。

    铁铉入宫拜谢,皇上又赐宴招待。凡是铁铉的建议都予以采纳。铁铉被提升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晋升兵部尚书。

    皇上以盛庸代替李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铁铉参与军务。这年冬天,盛庸在东昌大败燕王,斩其大将张玉。燕王逃回北平。

    自从燕兵进犯以来,南北干戈连续不断,而王师所获胜仗,从来没有像东昌之战这样的大捷。从此以后,燕兵都由徐、沛南下,

    不敢再取道山东。

    建文四年初,燕兵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沛县、宿州……步步紧逼。灵壁一战,平安全军覆没,铁铉军更加势孤力单。

    建文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率所部十万前去与铁铉会合,断绝燕兵后路。杨文帅辽东军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到达济南。

    五月已丑,铁铉盛庸军溃于淮上。燕兵渡淮河,克盱眙,直趋扬州;辛丑,燕兵至六合,诸军迎战,败绩。扬州降附后,燕军相继攻陷

    高邮、通州、泰州、仪真等地,立大营于高资港北岸,与京师一江之隔,朝廷危在旦夕。建文帝无奈下“罪己诏”,诏令文武之臣壮勇之士

    赴阙勤王。

    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燕王棣次子高煦率骑兵赶来,铁铉军先胜后败。总领舟师防江的右军都督佥事陈瑄帅舟师叛附于燕,借以阻拦燕兵渡江的长江天堑巳失去作用;已卯,燕兵自瓜洲渡江,铁铉盛庸列阵列迎战于高资港。高煦率精骑登岸冲阵,将士继后鼓噪而进,盛庸所部将士慑于燕军的浩壮气势,弃地溃逃,燕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高资镇;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燕兵由镇江西进,驻营龙潭,京师的钟山遥遥在望。

    六月的巢凰山,气节是文人士子的灵魂和脊梁,忠君殉难。为国殉难,为君献身,悍不畏死的楷模。历史上涌现了屈原、苏武、文天祥、岳飞、辛弃疾等无数气节典范。国家危难,忠贞气节,认定燕王是篡位,是大逆不道的可耻行为,坚定的不服从,还大肆的批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气节的体现和流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忠、义、道、节。能在国破家亡时舍生取义的殉君之臣;不畏强权,不惧君王训斥、贬黜、廷杖,以道事君,直言谏诤的死谏之臣;嫉恶如仇,坚持正义的忠正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