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神枪

第九十一章笑卧沙场

    萧丽丽望着林飞的背影喃喃地说:“爹爹,愿你在天上护佑他平安归来!”

    萧山令,字铁侬,1892年6月11日出生在益阳县、大泉乡,四方山村,萧家弯一户三世“秀才”功名的瓦屋里,当时门楹上曾有一副现在都还让子孙们牢记的对联;

    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

    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从萧山令出生的环境和这副楹联来看,不管是肖氏祖上自写还是请人捉刀,萧山令出生在一个中国传统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普通小康农民家庭。

    然而。萧山令生长的时代却是个极不正常的年代,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全面没落,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打击,列强在中国任意制造不公平的年代,也是中国在屈侮中挣扎,失望、反思和奋起自强的年代。

    湖南,虽地理上处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形成的特殊政治地理位置,却属于中原主文化的边缘地区和南方“蛮”文化的前沿地带,相对来讲属于封建专制文化的薄弱地带,在西方文化通过以野蛮的方式传入中国的时候,这里可说是属于清闲的“旁观者”,它既无西方文化野蛮入侵的切肤之痛和先进文明带来的受益之利,也无应对这种外来文化的决策之权和干预之位,历史使它处在了一种最能以正常心态观察这种中西文化碰撞的“旁观者”位置,因此,湖南在这个时期成为这种文化碰撞的最清醒和最冷静的观察者,也就是在这种特定的人文环境里,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有决定性改变和深远影响的人物,这其中最早的要数魏源,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中国最早的“洋务”和改良变法的倡导,这之后,涌现出的曾、左、彭、胡等清王朝中兴名将,虽身份都是军事家,实则都是睿智的政治家,再之后,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象蔡锷、黄兴、宋教仁、唐生智等,再再之后,便是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等,而这其中的萧山令也就是在湖南这种出人才的人文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员;萧山令16岁毕业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毕业时,面对中国割地赔款,丧师辱国的现状,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扫群魔”。次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就读期间,由于辛亥革命暴发,学校停办肄学,1914年,22岁的萧山令再次考入保定军校,1916年毕业后,返湘在蔡巨酋。贺耀祖部任排、连、营、团长诸职,1926年,唐生智的革命军第八军进驻湖南,萧山令因得到唐的赏识,被委派到沅江代理担任县知事锻炼政治才能,这期间,由于农民运动的兴起,遂弃职归家。1928年复出,随长官吴思豫接受青岛、济南,一路立功提升,至1937年3月,由上校提升为少将,国家宪兵副总司令。

    1937年,8。13上海战争打响后,11月,上海全面失守,华东地区基本沦陷,日军稍作准备调整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中华民国的首都危在旦夕。

    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其意义自然十分重大,既是交战国占领的象征,也是被占领国屈侮的象征。面对日军对南京外围汤山、芜湖等地的占领,多数党国要员和富豪名流卷金携妾仓皇出逃。

    蒋介石面对这大敌当前、国家危亡的局势,于11月8日起,连续三次召开军政幕僚会议,主要商讨守卫南京的事宜,其中萧山令也列席参加。会上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意见;1。主弃,按原计划迁都重庆,这是多数军政要员的观点,他们认为,日我军事武器力量悬殊,从日本攻进上海,杭州等地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积累了一套完善的攻城经验,坚守南京,等于城毁人亡。2。主降,这派有点象汪精卫的“曲线救国”观点,按理说,这种观点平时是没有市场的,因“**”“卖国”的帽子随时就可以把人压死,但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却占有很大的份量,具体见解是;国民政府按计划西迁,暂避和日军的正面决战,以NJ市的名义投降,免一城百姓之性命。3。主战,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说是最少的,具体来讲就只有唐生智和萧山令,但却是会议上最能压倒其它观点的高调;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土卫国,为国捐躯,乃军人的本份,今日本人来了,不战而逃,是军人的耻辱。作为宪兵总司令的唐生智最后竟断然的说;你们都可以走,我决定与南京共存亡。

    据国军国防部史政局所查阅的资料显示;“其人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南京保卫战打响后,**首府按计划西迁。而南京**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的谷正伦,因病飞往武汉就医,“三司令”之职全权交萧山令代理,而NJ市长马超俊临危携妻子逃逸,首都警察厅长因保卫民国政府的西迁去了重庆,两职也由萧山令兼任。在南京保卫战打响的前夕,萧山令被委以如此多的重职,可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日军进攻南京的有7个师团,12万精兵,进攻的武器有飞机、坦克、军舰,已把南京形成立体包围。而萧山令守卫的则只有直属的精锐宪兵1万人以及两个直属陆军师和工兵部队3万人,再加上临时接管的“三司令”部队和各个军校的的士官生总共正规军11万人。而武器则只有轻重机枪和山炮等常规陆军武器,无论是从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明显的劣于日军。

    保卫战于1937年11月18日打响,12月13日南京沦陷,历时26个昼夜。这期间,我们可学电影回放的镜头;

    12月8日,蒋介石连续三次紧急点令;召唐生智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在萧山令的几次催促下,唐生智登上飞机仆重庆,国家宪兵司令一职交萧山令全权代理。其日,同乡部属陈辑川专访指挥部,帮萧山令分析眼下局势;“守军装备落后,援军无望,守城部队临时拼凑,难以指挥,将士虽英勇,但牺牲惨重……”,劝萧山令“度势应变,以策安全”。萧山令沉思良久,毅然答道;“授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俯首称奴,何脸见江东父老,我走,南京的老百姓怎么办”?

    12月9日,陈辑川再次找到新街口的临时指挥所,劝其早作退计,萧山令凛然答道;“现形势已乱,各自只顾逃命,满城游勇散兵,不听指挥,军心民心无法稳定,守土为国是军人的职责,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其视死如归之浩然气,令陈为之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