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蜜恋

第106章 追忆

    大年初二,过了吃早餐的时间,湘琴姊妹三人还各自蒙头睡着。

    昨晚临睡前,奶奶就特意吩咐过:“明早,不许再打搅他们睡懒觉,早饭温在锅里就是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湘琴湘涵湘淑欢呼雀跃之余,也就放心安然地睡,直至自然醒来才罢。

    庭院有轻微交谈声。

    湘琴缓缓醒来,碰巧隐约听出个大概。

    原来是约的车到了。

    一辆要去镇上二叔家,一辆回小城湘琴家。

    奶奶正祝吩咐儿子儿媳,一趟趟往后备箱塞东西。

    她说:“这个是给小琴的,这个是给小涵的,还有小淑的,老大家的,老二媳妇的……”

    一件一件,交待的明明白白。年年如此,奶奶乐此不疲。

    湘琴不敢再贪睡,立马起床,匆匆洗漱,胡吃了几口粥,跟奶奶黏黏糊糊,说着不舍的道别话。

    不一会儿,湘涵跟湘淑也起来了,连饭也懒得吃,就奶奶长,奶奶短地,亲热地叫起来。

    院内,终于可以大说大笑。

    奶奶慈爱地呵呵笑,熬了两晚,精神头依然很足。

    湘琴知道,奶奶越是这样,越是将不舍偷偷深藏。

    可是,这怎么藏得住哟?

    昨晚打牌到深夜,奶奶依然不忍去睡,后见大家实在撑不住,才笑着摆摆手,叫大伙散了。

    湘琴怕奶奶难过,非像小时候一样,缠着跟奶奶挤一张床睡。

    可睡得实在太沉。她竟不知道奶奶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又是什么时候就已经起来的。

    动作轻轻,忙来忙去,只为为儿孙们精心准备好,一份又一份的礼物。

    “琴,该走了。”老妈说。

    奶奶掰开湘琴挽住胳膊的手,轻拍拍她的背脊,笑呵呵地说:“去吧,不用惦记我。”

    湘琴笑着点头,转过身上车的一瞬,眼圈早已经微微泛红了。

    隔着车窗,她见湘涵也是这般情景。唯有湘淑,因为可以常常回来,但是如常的模样。

    两车人又隔窗话别,又齐向奶奶嘱咐注意身体之类的。

    奶奶笑着一一应着,“走吧,被你们聒噪地受不了了。”

    车子发动。

    两辆车,一辆往东,一辆向西。

    奶奶站在朱红色大门口,不停地挥手,久久不肯离去。

    湘琴不忍再回头看,不争气的眼泪,唰的一下子流了出来。

    “爸爸,奶奶为什么不愿到城里住呢?”湘琴哽咽着说。她想,奶奶要能跟爸妈一起住,就不会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爸爸长叹一声,“她舍不得你爷爷啊。”

    湘琴无话了。

    爷爷离世多年,奶奶死守着他们的家,仿佛这样,就能守住如流的岁月。

    从乡村到小城,一路颠簸,如湘琴颠簸的心情。

    回到家,爸妈还要走亲串友,提着礼物一起匆匆出了门。

    湘琴估摸着时间,也取了早备好的茶礼,步行在熟悉的小路上,来赴与杨老师的茶约。

    走进茶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禅茶一味”的横幅。

    湘琴微微一笑。

    这横幅,她再熟悉不过。

    茶文化大赛上,一位老先生当场书写,当场送给湘琴的大赛礼物。

    据说,很值钱。

    湘琴双手接下,新潮澎湃不已。

    “我想把这礼物送给我的启蒙恩师,可以吗?”

    老先生微微怔愣,如大多数在场人的反应。

    湘琴激动地说:“没有她引着,我就不会走上茶文化这条路。”

    老先生欣慰点头,算是同意了。

    时光荏苒,往事历历,追忆起来,仍觉有滋有味。

    “坐吧。”杨老师说。

    没有久别重逢的热烈拥抱,一切都是淡淡的,如同一盏滋味浅淡的茶。

    湘琴默默坐下,细细打量起对面静坐的恩师。

    又是一年过,她好像没什么大变化,唯鬓角添了几根银丝,神色却愈发平淡冲和。

    茶香幽渺,茶汤入盏,被推倒湘琴面前。

    湘琴指点三下茶桌,无声的,才端起茶盏,闻香、浅啜……

    “荒野白牡丹。”湘琴说。

    杨老师颔首笑,“不错,舌头还是准得很。”

    轮到湘琴执壶,换了新盖碗。泡的是湘琴从燕城带回来的“初恋”。

    杨老师品过后,对“初恋”赞不绝口,还直接将盖碗中荒野牡丹,悉数清进了桌上的水盂。

    “跟初恋一比,荒野牡丹只能是这样的待遇。”杨老师说。

    湘琴知老师素来如此,只微微笑着,不必说相劝的废话。

    师徒二人娓娓道着一年的茶事,为人打扰,宁静美好。

    “我答应了‘茶话古诗’的邀约。”湘琴说。她知道,杨老师很喜欢这档节目。

    杨老师沉思半晌,方淡淡说道:“算是好事,不过,要把握好度,不可被过度娱乐化了。茶之一道,最忌浮躁。”

    湘琴点头,又说起湘淑想学茶的事。

    杨老师自然应允。

    还说:“如果她够好,学成了,可留下做我的助手。”

    湘琴自是感激一笑,成与不成,就看湘淑自己了。茶这条路,并不好走。入门易,深入难。

    茶约,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杨老师借口要买东西,送了湘琴好几个街角,才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

    望着她微微佝偻的背影,湘琴才意识到,杨老师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岁月无情,从不会为谁停留,也决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

    怅怅然回到家中,爸妈还没回来。

    湘琴电话告诉湘淑:[杨老师答应收她了,随时可以过去。]

    湘淑很高兴地说:[我刚告诉了小冉,他也很支持我。大姐,我觉得,我可以试着好好爱他。]

    这样就好。湘琴也就很高兴,又问老妈:[什么时候回来?]

    老妈很快回信:[我跟你爸今晚宿姥姥家,就不回去了。锁好门,早点睡。]

    其实,姥姥家已经没有人,只余空荡荡的房子。

    湘琴苦笑着摇头,老妈这又何必?还非得拉着老爸一起?

    可转念一想,或许他们如安土重迁的奶奶。唯有那里,才可纵情追忆吧。

    腹内空空,点了外卖。候餐的时候,湘琴无聊地打开电视,恰是欧阳昭的采访。

    看背景,好像是片场,入镜头的一隅,应是凤凰山,离小城不过四十公里之遥。

    他应试从奶奶家回去,就回了片场吧?一行有一行的不易啊,连举家团圆的日子,也不能好好过完的吧?

    话题正围绕着新片展开。

    欧阳分享着拍摄感受,不悲不喜,如常地淡淡。接下来,又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问一答,中规中矩,没太大新意。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欧阳昭的工作量很满,几乎没有可以休息的时候。

    临近结束,记者笑问:“新一年的工作,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期待的?”

    欧阳昭忽然浅浅一笑,“有,我挺期待五月份要录制的‘茶话古诗’。”

    竟是这档节目?远超与大牌导演合作的电影!

    湘琴很意外,神经开始紧绷起来,盯着电视的眼睛,不敢眨上一眨。

    记者笑问:“能说说理由吗?”

    这也是湘琴想知道的。

    欧阳昭沉思半晌,方笑说:“因为,能为优秀文化出一份力,很荣幸。”

    这迷死人的笑。

    湘琴也跟着笑了,这个欧阳昭,竟也学会迂回表达了。

    退出电视,然然打来了视频。镜头里,她好像吃胖了些。

    她酒窝浅浅地先祝湘琴新春大吉,然后开始絮絮叨叨,再边上再三提醒下,她才转述了父母的感谢。因为“初恋”,今年他们家,还有相关的人家,都过了幸福的肥年。

    [琴姐,我后天就要回燕城了。这几天,校区只有兰姐值班,我怕她忙不过来。]

    湘琴笑说:[也好。一路顺风,辛苦你跟兰婷了。]

    然然甜笑,[不辛苦,蒙蒙姐说了,凡假期值班的,三倍工资。再说了,我还可以静心准备大赛的事。]

    真是个乐观的姑娘。

    湘琴倒忘了这一茬,欢笑着结束了聊天。

    外卖到了,是轻食餐,跟她在燕城常吃的味道几乎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天太冷,即便要的是加热款,送过来,也早凉透了。

    懒得再去热,湘琴也就凑合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