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蜜恋

第122章 条件

    隆重的欢迎仪式结束。

    章谦实要亲自下厨准备午宴,只叫卢余一人跟去旁观。

    依老规矩,其他人,不经老爷子允许,一概不许靠近厨房半步。

    章家家规甚严。

    章家老爷子一发话,自是没人敢违背。

    不少人朝卢余投去了艳羡一瞥,悻悻然悄悄走开,将自己关进自己房门,焦灼地等待饭点到来,方可一饱眼福与口福。

    据说,章老爷子的厨艺已臻化境。

    不管是谁,贤或不肖,倘能有幸得老爷子指点一二,也足以开个小店养家糊口了。

    卢余得老爷子青眼,那可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一个乍然而来的年轻人,竟能有此等殊遇,怎不令人羡慕眼红?

    不说别姓,就是章家人,想学厨的本来也很多。可章老爷子大都瞧不上,嫌弃他们不是那块料。

    眼见后继无人。

    老爷子只得矬子里拔将军,把技艺中的九牛一毛,传给了小儿子章云天,足够支撑章家菜而已。

    如今,章云天又把习得,传给了儿子章行健。

    父子二人齐心协力,经营着章家菜店面,也算不辱没了老爷子的栽培。

    章老爷子这才稍觉宽慰,一心等待要等的人。

    那个人,也许明天就能等到。也许到了临终闭眼的那一刻,仍然只等了个寂寞。

    再说章家菜。

    近几年,驿市新开了不少新式菜馆,倒也越不过章家菜去。

    原因是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家总有一两道上新菜式。道道美味至极,吸引新老顾客前来尝鲜。

    口口相传,老店口碑,始终屹立不倒。在驿市,也算是传奇般的存在了。

    这新菜式自然出自于老爷子的妙手。

    其实,章老爷子年轻时过于劳累,身体几乎掏空。如今,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已经很少亲自下厨了。昨天,他本去找老朋友吃早茶的。没想到,一口气上不来,晕倒在了路上。

    幸亏遇到了卢余。

    老爷子天性喜欢做菜。偶有兴致来忍不住技痒时,他就叫上儿子章云天、孙子章行健,掩紧厨房门,令其他人退得远远的,做上一两道新奇的菜肴。

    老爷子做的菜自然难得的美味。

    先由全家人刁钻的舌头验过,才经由老爷子点头,允儿子章云天、孙子章行健花几天工夫,反复尝试制作。直至老爷子觉得口味大差不差了,才被允许成为章家菜的上新菜品。

    这便是章家菜长盛不衰的秘诀。

    卢余被人眼红也是应该的。

    他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福气,竟然能跟老爷子进厨房,近距离观察一整套的菜品的制作。

    回头一想,救命之恩大于天,教就教了吧,谁让老爷子喜欢呢?如此想着,也就释然了,一心等待饭点,可以大饱口福。

    卢余要进厨房,关切的眼神落在湘琴身上移不开。

    章老爷子说:“放心,不会亏待了她。”

    早有人过来,带湘琴去客房休息。

    很快,偌大的章家,变得鸦雀无声。

    中午十二点,才准时开饭。大家也都等得,毕竟,好饭不怕完嘛。

    餐厅超大。一大家子,四世同堂,连开了三大桌的席,仍显得空荡荡的。

    本该热闹非凡的午宴,却在除了举杯敬酒有声响外,其余时候,始终安静得很,连杯盘的声音都轻得几不可闻。

    湘琴与女眷坐一起,只得压着性子,默默地用着餐。偶尔抬头,与邻桌的卢余,目光一交汇,才觉心安了些。说实话,她有点后悔跟来了。菜肴虽好,远不及自在珍贵。

    再说满桌菜肴,足有二三十道。很多是湘琴没见过的,不知该叫什么名,也没人介绍,只觉道道好吃。

    偶有几道家常的,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夹上一筷子,一入口,不觉有什么不同,再细细一咂摸滋味,才觉果然比常吃的好上几百倍。至于好在哪儿,湘琴又说不出来了。

    午宴临近结束。

    章老爷子放下筷子,轻轻咳嗽了一声。

    所有人闻声,立马放下了筷子。偌大的餐厅,齐刷刷的放筷子声。

    然后,齐刷刷望向章老爷子。

    湘琴惊诧之余,也依样去做,却仍自惭形秽,觉得学得太不像。

    章老爷子说:“卢余天分极高,我很喜欢,已收他为徒了。接下来的半个月,卢余将会在家里住下,我也会封闭式授徒。余者一概不许打扰,不许怀有嫉妒心思,可都听明白了吗?”

    面面相觑,无不惊讶失色。

    卢余也太好命了吧?不过围观了一顿午宴制作,怎么就成了徒弟了呢?

    平素,章行健在爷爷面前最得脸,大着胆子说:“爷爷,收徒的事,您要不要再想想?”

    章老爷子厉声说:“不必想了,我意已决。”

    湘琴不明所以,只隐约觉得是好事。一时失神,竟碰落了桌上的筷子,发出不合时宜的声响。

    众人闻声一惊,收回嫉妒的眼神,拿起筷子,准备默默用餐。

    章老爷子略皱了皱眉头,再扬声问一遍:“可都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众人异口同声。

    这是这顿饭时,唯一震耳的声音。湘琴吃惊之余,又添了几分心惊与不自在。

    从章家出来,已是下午两点多。照例是章云天亲自送的。

    酒店门口,除了正常来往的人,再不见有自媒体人围堵的身影。

    章云天笑着说:“放心,热搜已经撤了,不会再有人来骚扰。贤侄,按约定,我明天中午亲去火车站接你。放心,你入住时,家里自会为你安排好。”

    卢余笑着说:“多谢了。”

    下车时,章云天备了一后备箱的礼物,吩咐司机一一取出,说是全都是送给湘琴的。

    湘琴本想说不用了,却被卢余拦下。他又说一回“多谢了”。

    回到酒店房间。

    湘琴长舒一口气,连衣服也不换,妆也不卸,像散了骨头架子似的,直挺挺地躺到了床上。

    卢余也挤了上来,揽上湘琴的腰。

    湘琴趁势,枕上他的胳膊。

    “累了?”他柔声问。

    湘琴轻轻嗯了一声,知道他有话要说。

    果然。

    “那你闭着眼,养会儿神,我慢慢说。”卢余的声音更温柔了些。

    湘琴静静等着。

    “我是不是说过,我家祖上,也曾经营着几十家馆子?”

    湘琴又嗯了一声。说过一次,也近到此为止了。

    卢余默了默,才说:“后来,树大招风,被对家陷害,一夕之间,几十家馆子全部歇业。从此,名躁一时的卢家菜馆,一蹶不振,后来,彻底销声匿迹。”

    湘琴觉得这故事太过老套,像极了影视剧的狗血情节。

    谁成想,卢余的族上竟然真发生过这样的事。

    原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果然影视剧的情节,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的。

    湘琴觉得好可惜,“对家呢?”

    卢余轻笑着说:“你是不是在想,对家做了陷害的事,就该受到惩罚?”

    湘琴扭头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问:“不是吗?”

    卢余抚上她的眼角,笑说:“哪有那么多的因果报应?他们家曾屹立百年不倒,一度成为燕城数一数二的餐饮连锁公司。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家逐渐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早几十年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兴衰变化,自有规律,不必人为。”

    湘琴琢磨这话的意思,才稍稍释怀了些。

    卢余接着说下去:“我太爷爷心灰意冷,怀揣卢家祖传菜谱,携家带口,离开燕城,迁去了林市。从此,泯然众人。但心中的热望,从来不曾停歇过。后来,因缘巧合,他收了章老爷子做徒弟。待章老爷子学成,太爷爷送了他半部卢家祖传菜谱,允他参习,却不许传与他人,连儿孙也不行。太爷爷还嘱咐他,从此要离开林市,远走他乡,好生收藏菜谱,待卢家子孙来寻,务必物归原主。”

    湘琴心中一动,疑惑着问:“章老爷子没有信守承诺?还是将卢家菜谱传给了章家子孙?”

    想想章家菜在驿市的地位,想想章家人丁财富之盛,又想想午宴制作的炉火纯青……

    湘琴这般想,也算人之常情。

    卢余知她所想,轻轻地笑起来,“你是不是又代入什么影视情节了?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章老爷子真是令人佩服。他不仅谨守承诺,还愿收我为徒,要从太爷爷那习得的技艺,以及他几十年如一日,参详祖传菜谱的心得,倾囊相授。你说,难得不难得?”

    “章老爷子就没有传一两道给儿孙?”湘琴问。

    卢余说:“没有。老爷子所授,跟祖传菜谱,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虽只有半部,却知道跟章家菜,完全不是一个体系。”

    湘琴信他,继续听他说祖上的传奇。

    到后来,她已经躺不住了,兴奋地说:“这么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卢余的愿望,是将卢家菜发扬光大,重振祖上荣光。

    卢余见她高兴,又拉她躺下,“哪有那么容易?我太爷爷说过,不许卢家儿孙沾染厨师行业,不许经营菜馆饭店。”

    湘琴想起来了。正是这个原因,江上渔者如今还挂名在老雷名下呢?

    “那怎么办呢?”湘琴为卢余难过。

    卢余笑出声来,“我今天才知道,我家口耳相传的遗言,缺了下半句。太爷爷的原话是,‘不许卢家儿孙沾染厨师行业,不许经营菜馆饭店,除非天赋异禀,能继承祖传衣钵。’这完整的话,太爷爷只告诉了章老爷子,且留有书面文字。”

    “你亲眼看过文字了?”湘琴好奇地问。

    卢余说:“还没有。章老爷子说,等我跟他学半个月,确定能继承祖传衣钵了,才肯全权交给我。除了书面文字,还有祖传菜谱残卷。到那时,我就拥有完整的祖传菜谱了。湘琴,你信吗?我一定能做到的。”

    湘琴笑着说:“我信。只是,你为什么不是今天就住进章家呢?”

    卢余轻刮过她的鼻头,“你说呢?”

    湘琴表示不知。

    卢余轻叹一声,“我跟章老爷子说了,我很乐意跟他学。不过,学之前,我得先送女朋友回家。”

    他顿了顿,“老爷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他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