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魏黜陟使开始罢黜天道

第二十四章 扶摇直上九万里

    许曜也没想到,乘龙破浪会是这般痛快。

    青龙载着三人顺着河流往下,速度飞快,两岸青山好似一幅幅山水画卷,眨眼间已在眼前闪过。

    山间刮起的风,迎面撞了上来。

    眼前突兀冒出一座高山,河水急转,青龙以刁钻的角度绕过,而高山之后,又是一道瀑布。

    此时恰是傍晚,天边挂起绯红的晚霞,好似掀起的华丽衣裳,几只大雁衔着烟云飞过。青龙从瀑布上飞跃而出,洁白水花在空中跳动,映照着晚霞,如梦如幻。

    这般景色,有如仙境!

    “前辈,你刚看见了吗?”青龙稳稳落在河面上,许曜兴奋上头,未发觉自己一时说错了话。

    白衣女子摇了摇头。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许曜转念一想,又觉不对,于是又道:“一曲清漪濯晚霞,钓竿斜插白鸥沙。”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都不对。”

    许曜把记得的古诗都想了一遍,还是没找到能描绘此情此景的只言片语。

    待到夕阳入山,白衣女子缓缓开口,“你这几句诗,写的挺好。”

    “不是我写的,我只是借用罢了。”

    许曜有些庆幸,想来会背诗,也算一个文科生穿越者的半个金手指吧!

    “你喜欢诗吗?”许曜没话找话。

    未等白衣女子回答,许曜自顾自地吟诵起了李白的名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写的,描绘的是一个像你这样美丽的女子,或许比你还要逊色三分。”

    白衣女子对许曜的赞美无动于衷,“很有名的诗人,我怎么没听过,他叫什么名字?”

    许曜心中暗笑,你要是知道那还得了。

    “前辈还没告诉我你的名讳呢。”

    “代芝。”白衣女子贝齿轻启,缓缓吐出这两个字。

    许曜心中止不住的欣喜,说道:“那诗人名字叫李白,是普天下最狂放不羁、最有才华、最风流的诗人。”

    “狂放不羁的诗人,不会写出这般诗句。”

    代芝指的是许曜吟诵的清平调。

    “这是他奉皇帝之命写的,或许是无奈之举,又或许是凭心而论,如今已无从考证。”许曜手舞足蹈的道:“他还写过很多震铄古今的诗句,绝对的狂放不羁,绝对的风流倜傥。”

    “就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代芝听后,只是点点头,没有作任何评价。片刻后,代芝眉头忽然皱起,白玉剑鞘中宝剑青萍躁动不止,隐隐有寒光射出。

    许曜见代芝不答,还以为她不喜欢,于是打算吟诵《将进酒》,却被徐大成及时拦住。徐大成到底是行止境,一眼看出了代芝有所感悟,不宜打扰。

    半响后,代芝回过神来,苍白的脸庞红润了许多,更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武道漫漫,剑气纵横,也不过百丈长,扶摇直上九万里,该是何等风范。”代芝喃喃自语,语气中,竟有些向往。

    许曜一阵无语,“也许这诗句,写的不是武道,也不是剑气。”

    “我知道,一时心有所感罢了。”

    代芝问道:“李白是哪朝哪代的诗人,我怎么从来没读过他的诗篇?”

    “我也不知道,之前有个朋友送了我一本《李白诗集》,这些诗,都是诗集里记载的。”许曜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

    “《诗集》还在吗?能否借我一看。”

    “早在战火中损毁了,而且那本应该是仅存的孤本,世上再找不到了。”许曜顿了顿又道:“但诗集上的内容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代芝前辈若需要,我可以默写下来。”

    想当年我可是学校里的文科状元,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清楚地记得上百首李白的诗。编撰一本诗集,轻而易举。

    “可是现在没有纸笔,你如何默写?”

    “汶江下游就是朔方城,前辈不如与我同去朔方城,等上半日。”

    “不必了,我还有要事在身。”

    代芝语气平淡,但隐隐能听出可惜的意思。

    “不知前辈收信的邮驿在何处,在下写完后可以给前辈寄去。”

    古代物流虽不像现代那么发达,但收发信件的邮驿以及信使还是有的。

    “你有何所求?”

    代芝转过头来,藏在丝带之下的眼睛仿佛能看清许曜面容似的,见许曜不解,于是又道,“我不喜欢欠别人人情。”

    “在下别无所求……”这话刚说出口,就被身后的徐大成掐了下腰,许曜连忙改口,“在下已得了前辈遮盖天机的纸伞,不敢再有所求。”

    “牧州骊阳城观花驿。”代芝说出地名,之后就不再言语。

    河流急转,汇入汶江。

    汶江宽阔而汹涌,江水湍急,若是之前所用的竹筏,走不出几里路,就会被湍急的水流拍碎。好在现在乘坐的一条长约数百米的青龙。

    往下行了十几里,始终未曾看到晋军追兵的身影,徐大成还在暗自庆幸,忽然脚下传来青龙的声音,“前面有人拦路,人不少。”

    许曜站在龙角之上,眺目远望,看到前方的江面上,横亘着数颗倒落江面的大树,大树上,几十名重甲军列阵以待。

    “这些人是晋军,撞过去,能撞死多少人是多少人。”

    许曜多少有些兴奋,青龙闯阵,那可是电影里都少有的大场面。

    “这是第二件事情,我没理由按你说的做。”青龙一盆冷水浇上来,“这些人实力不差,军阵威势浩大,我又受了重伤,没必要冒这个险。”

    “按他说的做,”代芝忽然拔出长剑青萍,架在青龙龙角之上,“我一剑,可断你整根龙角。”

    这就是还你的人情,我代芝从来就是这般干脆!这是许曜从代芝的表情里看出来的话语,心里渐渐浮起一个字,拽!

    同时,许曜心中有些失落。

    龙角本就是龙身上最珍贵之物,也是龙族凝炼神魄之地,和人族的天门相当,稍微有些损害,轻则重伤元气,重则武道消散。

    当然到了青龙这般境界,就算全部被砍断,也就是精元损耗的问题,但它同样不敢舍弃这部分精元,只好硬着头皮撞了上去。

    重甲军总督陈嵘,奉那白冠道士白司钦之命来汶江堵截许曜二人。陈嵘两日前就已到了,吩咐手下砍倒江边大树横卧在江上,并在树干上摆起军阵,只待许曜二人乘船过来。

    陈嵘还吩咐手下盯梢汶江周边十几里地,免得二人绕过江去。可等了两日,始终未见那二人赶来。陈嵘心中焦急,追不回秦峯头颅,就让山中所有人陪葬的话语时时在脑海中响起,陈嵘丝毫不怀疑这新任镇北王殿下的狠辣。

    可就在此时,还在暗自担忧的陈嵘忽然被手下叫醒。陈嵘睁眼看去,百丈外,一团黑影正在驶来。可眨眼间,已出现在了眼前。陈嵘好歹是个厮杀多年的军官,意识到不对后立马跳入江中,树干上没反应过来的士兵们可就惨了。

    青龙以摧枯拉朽的威势轻易破开横倒在河面上的大树,树上的士兵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撞击下,顷刻间死伤大半。

    许曜回头看着这副惨剧,一阵快意涌上心头,整天担心会被晋军追杀日子总算告一段落。

    再往下就是朔方城了,许曜不求费尽千幸万苦带回去的秦峯的头颅和布防图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官职和多少金银赏赐,只希望能早日从军伍中脱离出来。

    这几日的际遇,让他越发期待这个世界的江湖庙堂、奇异志怪了。

    徐大成就更不必说了,如今他只求一个心安,不辜负六七铁朔骑重托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