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魏黜陟使开始罢黜天道

第四十五章 乱世当用严刑

    张秀进门之后,吩咐店家将酒楼里的大户们迁到二楼等候,好让刺史黄陇可以放心说些旁人听不得的话。

    张秀又将两样事物,摆在了黄陇桌前,随即退后稽首行礼。

    黄陇同样起身还礼。

    这两样事物,分别是一张破甲弓,和一本黄色册子。

    见许曜拿起破甲弓,张秀解释道:“这是一伙毛贼从天水城里搜刮而来的,足足有六大箱,上百张弓,五百来支箭。原本这伙毛贼打算运到骊阳去卖,途径南祁城时,被城防军发现,就没收下来,后来不知怎地,就落到殷家手里。”

    许曜补充道:“清风寨手里也有。”

    破甲弓向来是军中重器,私藏便已是大罪。

    不要看在破甲弓在殷雷手中几箭射不中人,若是在弓弩营的箭手手中,那就是一箭足以射杀筑魄境武者的利器。

    魏军箭利,天下闻名,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临阵对敌,必先放箭。成千上万的箭矢一齐发射,冲阵的敌军避无可避,必定惨死一片。上万支箭矢射尽后,敌军锐气已挫一半。

    黄陇拿起那本黄色本册子,仔细翻看起来。

    上面记录了南祁郡内一些官员与豪强勾结、欺压百姓的证据。

    黄陇见许曜满是疑惑,于是解释道:“忘了给你介绍了,张秀是我的学生,常年有书信往来。三年前,得知他就任南祁郡长史后,我便告知他多加留意,以便日后清算。”

    张秀也道:“我上任长史之后,发现南祁郡官员贪腐严重。收到先生来信叮嘱后,便暗中调查南祁郡官员勾结土匪豪强,贪污腐败的证据,今日终于派上了用场。”

    许曜恍然大悟,原来二人早就认识。

    “莫非三年前你就知道自己会被起用为牧州刺史。”

    黄陇长叹一声,答非所问。

    “牧州久经战火,生民凋敝,人才凋零,别地官员,大概率不会愿意到牧州这块破地方来任职,朝廷无人可用。”

    许曜半信半疑,诺大一个州,连一个出任刺史的人也找不出来吗?

    张秀也道:“其中还有一个原因,牧州百分之七十都是赫祏族人,朝廷不会让赫祏族人但当此任的。”

    “其中缘故,涉及到几十年前的旧事。”

    许曜见黄陇不愿细说,也只得作罢。

    “其实黄某有今天,主要还是戚将军的功劳!”

    自晋军攻陷牧州、戚白麒又收复牧州之后,刺史一职就一直空缺,期间由戚白麒代理。

    在北巍府军退出河朔平原之后,戚白麒率军北上镇压南翎府军叛乱。这时就急需一人在戚白麒走后治理牧州。

    戚白麒找到了昔年好友黄陇。

    戚白麒向黄陇保证,会向大魏皇帝保举他为牧州刺史,并交给黄陇一份足以号令三军的兵甲银券,使黄陇在朝廷任书还未下达之前,拥有足以震慑一州的权力。

    而黄陇同样早做好了准备,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飞冲天。

    与其说这是黄陇的算计,不如说这是大势所趋。朝廷决心在战争结束之后,重振牧州山河的大势。

    戚白麒率军走后不久,黄陇就准备动身前往骊阳。

    恰巧此时牧州官府下达了迁徙边境百姓的命令,黄陇思虑之下,决定隐姓埋名,跟随迁徙百姓同行,只让崔鹏跟在身旁护卫。

    一是体会民生之艰,二是监察地方官员。

    酒过三巡,晚年得志的黄陇有了几分醉意。

    黄陇担任幽州刺史时,得罪了皇帝,后被贬斥为牧州功曹。几年后,黄陇郁郁不得志,辞官回乡,开办书塾,当起了教书先生。

    不仅张秀是他的学生,崔鹏也是。

    黄陇虽不会武,但是藏书颇多,其中就有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籍、功法武技。崔鹏上学时,便对经史子集不感兴趣,无意间,看到了黄陇收藏的武功秘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黄陇见崔鹏喜欢,便将收藏的功法秘籍全送给了崔鹏。

    由于崔鹏一直是自学,所以二人之间从不以师徒相称。

    而黄陇之所以收藏得有大批武功秘籍,也跟他在幽州的施政方针有关。

    黄陇在任时,大肆打压幽州武林,抓捕犯事的江湖武者不计其数,更是剿灭了不少武林门派,因此收藏了好些武功秘籍。

    黄陇此生,最不想听到的就是武道昌隆四字。

    武道昌隆,意味着武者辈出,江湖门派林立。这对朝廷与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事!

    江湖门派豪强,动辄挟制官府,称霸一方。

    “一些江湖高手,自以为武道非凡,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我看来,所谓锄强扶弱、行侠仗义之事,其实就是滥用私刑,罔顾国法。而那些倚仗武道高强便横行霸道、为祸一方的,更是罪不可恕。”

    黄陇酒劲上头,唾沫横飞。

    “小小一个南祁郡,便有清风寨与殷家两股江湖势力勾结,为祸一方,更不必说我大魏其余各州各郡。”

    “当年我但任幽州刺史时,几次上书朝廷,请求圣上建立健全统筹江湖门派势力、控制武者的机构与律法。”

    黄陇说到此处,郁闷得喝一口酒,想要将心头话语憋回去似的。

    可酒劲上头,反倒不吐不快,“谁知那魏灵帝,只顾调戏人妻,对于天下大事不管不顾……”

    黄陇还未说完,便被张秀三步并两步冲上前来死死捂住嘴巴。

    您刺史文书还没拿到呢,就这么得意忘形了吗?

    所幸几人身边,没有旁人。

    许曜有些失望,您话别只说一半,皇帝的八卦可遇不可求啊。

    黄陇意识到自己失言,便不再说话,让张秀搬来竹榻,在一旁呼呼大睡起来。

    舟车劳顿再遇上土匪抢劫,还有与殷府的斗争,属实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身心疲惫。

    许曜似有所悟,忽然想起前世从某一本小说上看来的一句话,“强者,应该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

    “对,说得对。”

    沉睡的黄陇忽然跳起来,吼叫两声过后又熟睡过去。

    次日清晨,南祁城风平浪静。

    黄陇在郡守衙门以刺史身份开堂审案,吸引了城内无数百姓聚集观看。

    首先押上来的,是殷雷殷进兄弟、三个被俘的客卿和殷家的女眷。至于殷天龙与其他客卿供奉,早已被鱼鼓营的将士当场毙命。

    与其说是审理,不如说是宣判。

    证据确凿,无可厚非,只消一刻钟时间,黄陇脱口而出五个字,“殷氏,诛九族。”

    衙门口与街道上,顿时一阵欢呼雀跃。

    可许曜并不在场。

    为了“诛九族”这三个字,许曜与黄陇争得面红耳赤,无论许曜如何举例,说小孩何等无辜,女子何其冤枉,而黄陇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话,“乱世,当用严刑。”

    杀一只鸡,不够;杀一群鸡,才能儆猴。

    许曜切身体会到了乱世的残酷,也体会到了实力低微的现实,自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许曜不愿面对,因此独自躲在酒楼房间里。

    殷氏族人拖下去之后,堂前又押上来一批人。

    原本高高在上的南祁郡大小官员,此刻有相当一部分跪在了堂前。

    使他们沦为阶下囚的,是张秀的那本小册子。

    黄陇显然没有全部取信张秀的说辞,审理这些官员,花费了相当漫长的时间。

    七日之后,这件事情才暂且告一段落。

    黄陇对张秀册子上官员的处理是:诛九族一人,处死三人,削官七人,其余大多都是罚俸,三月到一年都有。

    除此之外,黄陇还提拔张秀代理南祁郡郡守,并升迁了好一批官员,用以保证南祁郡官府能够继续运行。

    当然这些官员都是代理,毕竟朝廷的任命文书还没下达,所以黄陇暂且还没有任命官职的权力。

    但所有人都知道,黄陇一旦正式上任牧州刺史之后,代理二字,就会立刻消失。

    因为在此期间,黄陇还办了一件大事。

    黄陇调动北巍府铁马营、虎盾营和鱼鼓营,三营总共一千五百多将士,尽是北巍府军精锐,全部用于剿除清风寨,以及南祁郡境内的匪寇势力。

    这个消息一出,南祁郡百姓彻底沸腾起来。

    黄陇一下成为百姓信服的青天大老爷。

    尽管彻底剿灭南祁郡境内的匪患,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