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张飞开始

第35章进兵方略

    陈登前来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整个徐州士绅都以陈氏马首是瞻,况且琅琊的豪族们都已经被臧霸和萧建敲诈勒索的烦不胜烦,如今陈登亲自前来主持公道,诸位豪族还不赶紧把粮草主动奉上?

    陈肃带人出城,顺利接收了两万石粮草,这些粮食够他五千军兵吃一个多月了。

    回来之后,他便在书房内召集梁震丘允等兄弟,以及张辽高顺吕玲绮商议军事。

    陈登也在旁边列席。

    一张巨大的羊皮舆图前面,陈肃手拿一根细竹竿,沉声说道:“当今我等屯兵即丘,处于琅琊国中心位置。

    我等西方开阳县,屯有臧霸泰山军,约计有近三万人,这支军马与我实力悬殊,不易对付,故而建议先用书信安抚,表明我等前来,乃是为了防备曹军进攻,而非与他泰山军为敌。”

    陈登点点头道:“我会写信给臧霸,尽量减轻其敌意。不过我等率军深入琅琊腹地,与之相隔不过百里,想要让其放松戒心也难。”

    陈肃道:“只需延缓一段时间即可,无需太久。”

    随即他又将竹竿指向舆图东方,“此地乃萧建屯兵之莒县,据斥候探报,其麾下总计约有八千人上下,分别驻守周边阳都、东安二县,与莒县互为犄角。

    我建议,以先易后难,先东后西之方略,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拔除萧建势力,免除后顾之忧,然后回师,集中精力对付臧霸。”

    “等一下,”陈登疑惑道:“我刚才可曾听错?萧建麾下至少有八千人马,而且据守三座城池,我等麾下总共只有五千,我儿说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除莒县,这也太狂妄了吧?”

    陈肃微笑道:“我说过,兵贵精不贵多,萧建麾下军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怎能跟我等麾下精锐相比?

    再说萧建人马分散于三座城池之内,正好可以逐个击破。

    文远将军,你率麾下三百军兵为先锋,前去取阳都,我这里有锦囊一封,到阳都境内可拆开。

    孝父将军,你率麾下七百军兵,前去取东安,我亦有锦囊一份,到达东安境内可拆。

    我亲率一千人马,两方接应,待拿下东安、阳都之后,合围于莒县。

    其余人等,留下来守卫即丘。若有泰山军来犯,务必守到我等率军回归。”

    “遵命!”

    众将听闻陈肃安排的井井有条,全都站起身,抱拳领命。

    只不过陈登梁震丘允等心里直犯嘀咕,张辽三百人就敢取阳都,高顺七百人就敢攻打东安,这怎么看都有些托大。

    只不过陈肃做了这等安排,连张辽高顺都没有反驳,他们更不好多说什么。

    吕玲绮道:“主人,末将跟随哪一路?”

    陈肃道:“孝父将军身体尚未痊愈,你跟随他那一路,攻取东安。”

    “末将遵命!”吕玲绮抱拳,看着陈肃调兵遣将,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她一时间有些恍惚,对方明明只是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少年,为何却隐隐有种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

    再回想起她父亲作战时,好像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前做部属。

    其实张辽高顺也有同感,以前他们跟着吕布打仗,总是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解决什么事,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救火。

    可是如今在陈肃的调度下,却显得井井有条,张弛有度,每个人只需要完成预定任务即可,这样整个大战区就如同一盘大棋局,积小胜为大胜,这是他们在吕布麾下从来没有见过的

    二将不禁对陈肃有些肃然起敬,看来这少年不光是一个心地仁厚的世家子,而且还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

    二将每人从陈肃手中领取了一个锦囊,然后便率军出发了。

    其实这不是什么锦囊妙计,而是更为详细的战略部署,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就常常为部下留锦囊。

    单说张辽,率领麾下三百军兵杀奔阳都而来。

    并州军当初在良城扫荡各路劫匪之时,曾经缴获了一百多匹战马,陷阵营是重装步兵,用不上,所以全都分给了张辽。

    所以张辽麾下虽然仅有三百人,但却有一百多骑兵。

    阳都距离即丘近一些,张辽很快就到了,当即从怀中打开锦囊。

    只见上面部属是:让他在阳都城下以一百骑兵诱敌出战,其余步卒埋伏于两侧。

    待敌军出战之时,他亲率骑兵冲击敌军主帅,然后步卒从两侧杀出,包抄敌军后路,全歼敌军于城下。

    张辽暗暗佩服,陈肃这个计策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好像已经预料到他只需要一百骑兵,便可以击溃城内几千守军。

    那少年竟然对他如此了解,当真令人匪夷所思。

    张辽顾不得感慨,当即传令道:“骑兵随我前去城下叫阵,步卒分为两部,各由百夫长率领埋伏于左右。

    待见我开始冲锋之时,立即从左右杀出,直插敌军后方。

    若吊桥放下,城门打开,可趁机掩杀入城内,夺取城门。”

    “诺!”并州军兵齐声领命,他们在张辽麾下作战惯了,并不觉得三百人去攻击几千人有什么不对。

    张辽仅率一百余骑兵来到阳都城下,这小小的一撮骑兵,在高大的城墙之下显得十分渺小。

    有一员嗓门大的骑兵前去叫阵,有气无力的高声喊道:“城上的人听着,我们乃是大汉琅琊国相麾下部曲,尔等若是识相,就赶紧打开城门投降,要不然等我们攻进城去,杀你个鸡犬不留。”

    此时城头上的阳都守将吴铭正跟麾下副将张栋巡城,突然看到底下有人来叫阵,不由的气笑了,“他说啥?琅琊国相麾下部曲?这百十人就来攻城,莫不是疯了吧?”

    张栋道:“请给末将一支人马,末将出城将此狂妄之徒驱除。”

    吴铭摆了摆手道:“你且带五百校刀手前去砍了这帮人脑袋,省的看着心烦。”

    “诺!”张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