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归巢之天理难容

丁凡盖新房

    丁武和几个打井的低头一看,原来橛子刨在了石头上,这五米多深突然出现了石头,用铁锹除去泥沙,再看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特别大,只能找到边缘或者拿凿子打碎这块石头,原本想着盖房还能用得上,看来一时半会用不上了。

    西坡地头坐着俩个人,是李奇和三维,俩人嘴里各自叼着烟,看着村里丁凡家忙碌的人群。李奇:“三哥,你看这丁凡家热火朝天的场面,还真有点地主家盖园子,帮忙的不用找,上杆子凑上去的人还挺多。”

    三维:“对呀,这丁凡虽然说无权无势,但是不说大家伙都知道,还不是刘二的缘故,起这刘二当上队支书,村里直接找刘二的,通过这丁凡找刘二办事的比比皆是。

    再往深了讲,这刘家还有个刘新民呢!你忘了?那可是县里的副县长,而且乡长赵云飞的媳妇还是这刘二的本家姐姐。这一家人不简单,先不论他们私底下关系如何,但是如果真的有点事那肯定衙门有人好办事。”

    李奇:“是呀,其实他丁凡一家在村里和乡亲们的关系不怎么样,他家又住的远,平时和村里住的将近二里地,我看着帮忙的都是和这丁凡几个孩子一起长大的,你看看村北头的有几个去给他帮忙的?”

    三维:“说的对,心里明白就行,装个糊涂吧。我瞅着这几天快上梁了,咱们也等上梁的时候去帮上一天忙吧。

    不落那个话柄,省的以后刘二那个小心眼没事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咱们这地也锄的差不多了,不在乎这一俩天。”

    李奇虽然心里有点别扭,但是还是暗自佩服三维的想法,说道:“还是三哥想的长远,你去帮忙叫上我。”

    隔了几天,上梁的日子,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也爱看个热闹,年轻的在那个木工的指挥下开始上梁。

    前墙和后墙站了几个力气特别大的,下边有支起架子顶着向上用力的。再现在来看有吊车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那个年代都是人工,没有什么是人多解决不了的。

    再人们的号子声中梁稳稳的放到了准确的位置上。丁武给后墙和前墙各扔上去俩个二踢脚,看着炮在梁上点燃直冲云霄。下边院子里也点燃了一挂一千响的鞭炮。

    上了梁木工就可以上手上椽檩了,这丁凡盖的是里软外硬,外墙用的是砖,里边用的是土坯。上了梁以后除了脊檩前后上了一道金檩。檩子是从乡里买的料木檩子,椽用的是从隔壁村买的便宜货,有些杨木的,有些料木的。

    木工用了三天时间才将椽檩上完,接下来就是上苫板了,这个苫板有的用的是草帘子,有的地方用的是薄木板。

    等所有的栅板上完之后,就能压瞻了。院里这几天丁凡和几个儿子套着马车拉回来好多黄土。这和泥可是个力气活儿,这下丁凡几乎将村子里年轻力壮的都请来了,好烟好酒的款待着。

    这压完了瞻房子大体就盖完了,剩下的都是内装修和门窗了,等风干一段时间整体干了,这些活儿就可以开始干了。

    丁凡家的房子大概是快开始秋收的时候收拾利索的,又让木工给打了几样用得着的家具。收到丁文的电报,他们大概过些天就回来了,正好地里开始秋收。这丁文一回来,今年就帮大忙了。

    丁文和王伊思回村里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份了,村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秋收了,二个人去乡里领了结婚证,回村的时候丁凡俩口子已经将新房收拾好了,这丁文直接就住了进去。秋收比较忙,丁凡和俩人商量了一下,俩人的结婚典礼订在秋收地里忙完,请人看个好日子再办事,当下地里的活儿才是最重要的,一年的关键就在这几天了。

    今年的收成特别好,家家都忙到天黑了才回家,回来凑合吃一口就上床睡觉了,一天的劳累人们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能踏实的睡一觉,歇息好了第二天再继续收割。

    李奇今年种的原原种,这几天也开始到了收拾的节令,起出来的原种个头虽然不大,但是数量特别多,这就已经超出了李奇的预期了,看来今年在这原种这一块就能收入二千多三千。

    除了土豆人们种的小麦、莜麦、草麦这些带秸秆的作物今年也长得特别好,之前一亩地最多八十多捆,现在平均下来一亩地能有一百到一百二十捆。

    这这秸秆长得越好,到了冬天羊就越好养活,有草料,今年因为人们买回来的牛羊,所以草料成了香馍馍,谁都不想浪费,几乎地里都割的干干净净。

    村里的人们今年确实是忙,出了地里的活儿之外,买回来的羊也确实是给人们添乱,三天俩头就有羊倌给往回背羊羔,下羔下在坡上的特别多,这可把羊倌们忙乎坏了,最后没办法羊出群的时候就把快下羔的羊都留在了家了,喂上草,一天就在院里。

    不过下羔的旺季都在夏天,秋天已经很少了,偶尔有。下一茬下羔就在冬天了。总的来说几乎下的都是双羔,乡亲们也对乡里县里这次的扶贫项目好评如潮,坐下聊天都感叹这政策制度好,多少年人们受苦受穷过不起来,如果这样下去三年就都富起来了,生活也就比之前好过多了。

    秋天的天总是炽热的,中午晒得脖子都疼,而天黑了却也是凉意阵阵,穿着褂子有时感觉还是凉。如画的田地里一垛垛整齐的麦捆矗立在哪里,村里人也叫“个子”,一排排的到处都是,像一队队站在哪里的卫兵,白天黑夜的守望着。等所有的秸秆作物收割完之后,人们就开始起土豆了,捡土豆的,拿铁锹挖土豆的,前边铲,后边人捡。因为是经济作物,也是人们的主食,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少的种个十来亩,多的种个二十多亩。

    起土豆都是有节令的,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土豆必须是要起完的,否则天气随时就可能下雪,天气冷上冻了,那就都冻地里了,冻了的土豆都流水了,是不能吃了,而且就算拉回去喂牲口,你前脚拉回去,后脚就都流水了,没法收拾。

    等人们过完了中秋节,就开始往回拉个子了,家家户户都套着大轿车,二轿车,一车一车的往回拉,牲口辛苦不说人也受罪,往往天黑就出门了,天黑了才回来,如果地离家里近,一天能拉个六七车,地远的一般最多拉三车。

    因为村里离村最远的地有八九里地,无论是耕种还是秋收,还是往回拉都特别费劲。所以一般分地能分到离村里近的地,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了。

    大大小小的马车从地里往回拉,川流不息,像看看一家人今年收成怎么样,就等秋天看他们家的场面里边麦垛有多庞大就知道了,有的各种秸秆作物算下来能有三千多,有的人家五千多,场面里特别高的麦垛像小山包一般,有的是靠着墙像一堵城墙特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