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第31章 郭嘉,字奉孝

    “这!伯喈你听得到了吗!”

    “别吵,我在思考。”

    “这侄儿胜我多少啊!”

    在前院,场面一片混乱,大多人都在激情的畅所欲言。

    “如此恢宏的气魄,横亘古今的胸怀着实让人倾佩!”

    不少人依然将这四句念在嘴边,一些迷茫儒生当时便茅塞顿开,原来我苦读十数年,亦或者直到生命的顶点,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少人将其奉为真理,念了一遍又一遍,语气也逐渐激昂,那位蓝色布衣的青年也在惊愕之中,久久难以回神。

    【恭喜你获得60声望,荣誉加1】

    赵瑾出乎意料的欣喜,本以为再背一首诗句的效果会无之前那般的效果。

    看来横渠四句对儒生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在文坛之中,像沁园春雪一般豪迈壮志的词没有这四句来的震撼人心。

    但能体会其中奥妙的,想必除了,乱世之奸雄,或是枭雄,以及心存远志之人定能懂其中之意。

    赵瑾看了眼自己的声望已经达到168点,还有3点荣誉,自己乐开了花。

    虽然说来自己此后不再作诗,但到时候再找合适个台阶破例,所带来的效果定会超越以往。

    这就叫做营销。

    蔡琰动容万分,她真的被这个年轻男子的才华所震撼了,赵瑾能作出这四句,文采已然不输自己享名于世的大儒父亲。

    可是,他才多大的年纪,同辈之中,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天纵之才,居然任武官,可见其多么低调谦逊,从不展露其能。

    又想到自己内心中的质疑声,顿时觉得羞愧难当,心中惭愧之情不言于表。

    不远处的卫仲道缓过神后,看着倾慕的女子被其他男人所折服,自己却毫无办法,这一次,他还能说什么。

    只能沉默不言,前番的诋毁好似回荡在耳边,愈发觉得自己像跳梁小丑,他没有评价任何,这四句,是让人彻底服了。

    赵瑾没有沉醉在众人的欢呼之中不可自拔,他望向那道不绝于人群的身影,两人目光交锋,彼此相互一笑,心照不宣。

    他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已经来了。

    蔡琰一时之间恍惚,以为赵瑾向正看着自己走来,脸色上还带着微笑,她脸色微红。

    先前作诗的光环效应,让其身影看起来显得多么的光亮,如同烈阳一般炽热璀璨夺目。

    正以为他要与自己谈论之时,却与自己擦肩而过,众人都以为赵瑾是要向她吐露心意,都在注视此处的动静。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颍川人士,姓郭名嘉,字奉孝。”

    “郭兄,可否到寒舍相谈?”

    郭嘉双手行礼之后,摆出了个请的姿势。

    就这样,赵瑾跟着这位在诗会上毫不起眼的蓝衣青年缓缓走出府外。

    “那位又是谁?”

    “不认得,根本不知道这人的来头。”

    在场之人几乎没有认识郭嘉的,只有崔琰等有名的儒生,听过一二郭嘉名号,也是从他人口中得知,都断言他有奇才,是个能人,而且只与真才实学之人交往。

    有些聪慧之人已经想明白了什么,赵瑾为何来此作诗,莫非就是为了他?

    诸多说法议论纷纷,大家也并不在意赵瑾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这四句诗,于是从他走后,无人再敢上台献丑,都在台下谈论诗作。

    一时之间,氛围都冷淡不少,因为此次诗会的两位人物都走了,一是赵瑾,二是蔡琰。

    不少人都仰慕蔡小姐的才学以及倾国之容貌,如今两人都已经退场,蔡琰还是独自往后院跑去,在场关心佳人的儒生都察觉到不对劲。

    ~~

    来到这座无人的茶楼,赵瑾介绍道。

    “郭兄这座茶楼,我取名为归缘楼,以此见证你我二人的缘分。”

    “不敢不敢,赵兄莫要如此,我受不起此番大义。”

    “莫要见外,请。”

    赵瑾与往常一样来到二楼,屋子不大,显的有分简陋,但二人都不受此环境影响,因为其志不在这陋室之中。

    他要了一壶茶,亲自为郭嘉茶杯倒上,热气腾腾的茶气涌出,亦如赵瑾对大才之渴望,该有的礼数都做到了,而且无微不至。

    “我与赵兄今日只怕是第一次相见,为何却给人一种相识多年的感觉。”

    “不敢隐瞒郭兄,我从旁人眼中听说过你的名号,早已期盼许久与你相交。”

    “哦?何人?”

    郭嘉不是故意为难他,只是真的想知道是哪位友人介绍自己。

    赵瑾有些答不上来,笑道:“以往遇到的一位过客,彼此畅谈人生,未问其名号。”

    郭嘉笑了笑,不愿戳破如此低级的谎言,只是抿了口茶,静等下文。

    从前都是自己隐姓埋名去结交各方英雄豪杰,今日这位名动一时的大才子如此礼遇他,心中自是有些感动。

    但当今时局不明,郭嘉并不想一头撞入棋盘之中,他还想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他便开口问道:“不知赵兄要与我所相谈何事?”

    “我知道到郭兄怀有大才,想请您助我成事!”

    郭嘉倒没想到赵瑾如此率真,旁人只怕都要客套几句,哪有上来就开大的。

    “赵兄高估我郭某了,常年闭门读书的一介儒生罢了,不知有何能帮的上赵兄?”

    “乱世将至,群雄并起之日已经要不了多少时日,恳请郭兄出山相助于我。”

    郭嘉仿佛被人看透心思一般,顿时起身,双眼直视自己,眉宇之间透着一股犀利的气息,好似要看透赵瑾。

    “赵兄难道要清君侧?”

    “奉孝明白我的意思,觉得我是那般人吗?”

    “为时尚早了,凭我二人又能做何事?”

    “外戚揽权,宦官当政,百姓民不聊生,奉孝问我能做何事?不久前我便奉旨平反乱贼,深知天下苦朝廷久矣,能终结乱世者又是何人?”

    赵瑾缓了口气,也直视郭嘉道:“如今看来,未可知也,若奉孝与我早做些准备,也未必不能是我们!”

    郭嘉也是怔住了,先前横渠四句让他感叹到赵瑾的真才实学与毕生追求,如今寥寥几句,没有堆辞立意,却让自己大受震撼。

    他幼时便身怀大志,与旁的纨绔子弟不同,一心闭门读书,年少时,自己还曾妄想登上那位极人臣的三公之位,可是当其看透朝廷之后。

    心中之志又不同往日,当断出天下迟早必生祸乱之后,自己不仅闭门苦学,还时常结识英豪,夸夸其谈,许多人都以为他所说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今日却遇到比自己志向还要强烈的志同道合之人,一时间,百感交集。

    好在理智没有被情感所淹没,依然颤声问道,但语气与前番已判若两人。

    “赵兄,要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