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在下的刀子致郁全球

第467章 《共病文库》

    “老贼!”

    “玛德!我忍了五年了!我实在忍不了了!”

    “看不得,真的看不得老贼的作品。”

    “我踏马还以为樱良就是那个连环杀人凶手……”

    “玛德,楼上的哥们脑洞是真的大,笔给你,你来画吧。”

    ……

    樱良的死,实在是太出乎所有观众的预料了!

    因为看过《四月》,所以几乎所有读者都有思维惯性,以为樱良会病逝,可这样被杀的方式实在是太过残忍,别说是男主,就连观众们都没有见到樱良最后一面!

    其实回看前面的故事,就能够发现铺垫了不止一次,譬如影片最开始的时候,还有男女主一起周末旅行的时候,在各种背景音都在报导着女大学生遇害的新闻。

    可真正在眼前发生,就算是老贼最忠实的粉丝都顶不住。

    之前说什么,能够笑着看着老贼这部作品的观众,此时此刻一个个都青筋暴起,破了大防!

    这和《四月》中,观众们那悲伤的暴风哭泣不一样。

    这是愤怒,是破防!

    这一刀的狠辣程度,简直太老贼了!

    本身是一个忧伤而又美好的故事,可这一刀,将这美好的梦境完全粉碎!

    ……

    关于樱良之死,实际上从创作者的角度是能够理解的。

    “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

    病逝死亡的常规剧情存在着相当大的门槛,它的门槛在于受众们对待此类结尾处理的低容忍度,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审美疲劳。

    特别是在《四月》这样的剧情出现过一次的情况下,这种疲劳体现为对故事戏剧性的弱化所导致的悬疑程度下降,读者很容易就猜到结局。

    从而在结局真正如读者所预料的那般之时,乏味感与老套感就会大大增强。

    而身患绝症下的“非自然死亡”,则是几乎很少呈现出来的剧情。

    突发剧情带来的震撼性,与冲击性能够使得故事在几乎是事件发生的一瞬间完全改变走向,从而达到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曾经的碧瑶之死,同样是这样的效果。

    而观众,读者所带来的反应,完全在创作者的预期之中,因为一旦有超过预期的刀子,便会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或者是自我欺骗的状态。

    人都一样,会本能地使自己去拒绝接受超出认知接受范围的事实,这是“突发”与“自然”的矛盾。

    ……

    于是乎,《胰脏》的故事就回到了最开头的那一幕。

    与所有观众预想的都不一样。

    葬礼的哭丧,并不是为病逝的樱良,而是为被杀害的樱良。

    电影里没有悲恸的情绪,只是沉浸在一种忧伤的氛围之中,随着男主一句句的讲述,回顾着他与樱良相遇相识的过程。

    在樱良死去之时,男主同样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仿若随之死去。

    不知道多少天后,春树来到了樱良的家中,见到了樱良的母亲,在春树提出,要看一看樱良身前用日记形式的《共病文库》之时,樱良的母亲潸然泪下:

    “是你吗?”

    “太好了,你能来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

    显然在樱良死后,樱良的母亲看过那本《共病文库》,而虽然男主一直说不要将自己写进其中,可看樱良母亲的反应,显然知道在樱良的世界中,有过这样一个男孩。

    “这是樱良为你留下的东西。”

    当这本《共病文库》交到春树手上的时候,樱良母亲的一句话,让春树愕然在了原地。

    “樱良告诉我的。”

    “她让我在死后,把这本日记交给唯一知道她病情,直到《共病文库》的人。”

    “她还说那个人很胆小……所以可能不会来葬礼……”

    “但是……”

    “一定会来取这本书。”

    ……

    当樱良母亲的话语一字一句的出现之时,观众们只觉得心如刀绞!

    樱良说的没错,她实在是太了解春树了。

    春树默默的翻开了这本《共病文库》,这里面,记述的都是樱良与男主过去的一切的回忆,只不过男主的名字都被涂掉了。

    过往的回忆一幕幕的出现在春树的脑海中。

    而日记中的内容,令春树再也压抑不住自己悲伤的情绪。

    最后樱良留给自己的那封信,更是令人春树崩溃大哭!

    【“说实话,我曾经很多次,真的很多次认为自己喜欢上了你,或许我们成为恋人会相处的很好吧,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去验证了。”】

    ……

    【“我觉得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很羡慕你,如果我和你一样,就不会带给别人这么多麻烦,将悲伤带给你和我的家人。”】

    ……

    【“你说希望我活下去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作为我自己,被别人需要,谢谢你,十七年,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被你需要,就像樱花等待盛开那般,与你相遇,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

    ……

    【“对了,有一句一直以来想要送给你的话,但也许你会不太喜欢。”】

    【“我想……”】

    【“吃掉你的胰脏。”】

    ……

    同样是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四月》里阿熏留给公生的最后一封信,公生能够微笑着读完,然后紧紧将它贴在胸口,迎接崭新的未来。

    可《胰脏》中的这封信完全不同!

    这封信很长,可每一字每一句,都如同刀子,一刀刀扎进所有观众的心脏!

    观众们的情绪,都如同春树一般,是一种爱人离世般的崩溃,是那种抱着信件,嚎啕大哭的崩溃!

    如果不是樱良的突然死亡,恐怕难以呈现出如此的效果!

    ……

    “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

    观众的抽泣声遍布九州。

    现在的他们,不想发表任何感慨。

    作为见证了樱良与春树相恋过程的他们,更能够感受到这刻骨铭心的情感,对男女主而言,他们都是被彼此所需要的。

    与《四月是你的谎言》相比,《胰脏》相似,却不同。

    《四月》从头到尾的情感都是炽热的,就和故事中振奋,热情的钢琴曲一样。

    而《胰脏》的情感是忧伤的,就如同绵远悠长的小提琴曲,平静,却深入人心。

    在不知不觉中,很多观众就流下了眼泪。

    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眼泪究竟为了什么。

    而男主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影片之中。

    “春树。”

    “和樱良的名字很配噢。”

    这句话曾经在前往旅行的火车上,樱良同样说过。

    电影中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原著中,同样是在这个阶段,春树的名字才被公布出来。

    整个《胰脏》故事的剧情,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迎来了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