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明

第三十八章 朝会

    两天的时间弹指就过去了,赵文也没有闲着,先是去了兵部衙门拿自己的朝服和常服,又整训了部队,监督抚恤金的发放,晚上又去宫里提前接受面圣的突击培训。

    当初申甫从京师里带出去七千兵马,再加上后来扩招的三千,拢共一万余人,现在还保留了完整建制的队伍却只剩下了赵文一部。

    赵文部经过连日的苦战,死伤也不在少数,现在也不过是两千出头的兵马,虽说装备精良,火器齐备,但是人数毕竟还是太少了。

    这两千人还不够八旗塞牙缝的呢。

    在关内,还能依靠优势地形和天气进行防守,但是在关外可就不太一样了,关外一望无际的平原全都是骑兵作战的优势战场。

    在机枪出现的时代之前,要想对抗一支实力强大的骑兵的最好选择就是训练出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部队。

    当然,时代在进步,在这个年代只依靠骑兵那是万万不能的。

    还必须有步军,炮军的配。

    大炮的作用尤其重要,这是弥补骑兵火力不足的重要依靠。

    步,骑,炮。三者互相依存,相互联系,没有完全脱离骑兵的步兵,也没有完全脱离骑兵的步兵。

    要想在对辽东的战事之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练出一支步骑炮三军混编的部队出来。

    加强兵种之间的练习和配合,加强军官培训,要让他们不仅仅掌握自己擅长的专业兵种,还要足够了解别的兵种的作战方式。

    这样才不会再战场之上闹出大笑话,白白葬送了自己和兵士们的性命。

    这样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赵文还没感觉做什么事,就已经到了要上朝的日子了。

    午夜时分起床,赵文穿越半个京城,急匆匆地赶往午门。

    凌晨三点,众大臣已经到达午门外等候,熙熙攘攘,起的太早,赵文自然是哈欠连天,精神不振。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等待三通鼓声响起。

    天顺年间规定,楼上敲第三通鼓。开二门,官军旗校先进入摆列还依仗。待鸣钟之后,列好队伍的文武官员由左,右掖门进入。

    赵文找到武官的队伍,他抬头一看就发现了鹤立鸡群的袁崇焕,还有传说中的大胡子满桂。

    两人恩恩怨怨的,也是老

    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按次序过桥,知道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

    文武百官们跟随着皇帝圣驾,一同进入了皇极殿。

    在经过鸿胪寺的各种礼仪规章之后,赵文晕乎乎的脑袋总算是能够平定下来。

    只不过鸿胪寺官员突然的一句话,直接把赵文给弄清醒了。

    “三品参将赵文,殿前失仪,乃大不敬之罪!”

    什,什么玩意儿,我怎么就殿前失仪了,赵文顿时就懵了,直到被大汉将军给揪出来,赵文这才大梦初醒,反应了过来。

    “坏了,我打哈欠被鸿胪寺这帮蠢东西给看到了。”

    “居然还打小报告,你们也太不是东西了。”

    赵文现在对早朝已经没有任何的好感了,起得早,吃不着京师小茶点铺子的早饭,吃不上早饭,肚子自然是要起来闹造反了。

    起得早睡眠不足,肚子还饿着,精神头怎么会好呢?

    这下要被打板子了。

    就在赵文这么想的时候,坐在高台上的那个男人开口了:

    “罢了,赵爱卿作战有功,念其初犯,朕就原谅他这一次。”

    声音不大,声线还略显青涩,但是能让整个大殿的人都听到。

    毫无疑问,这个时代最有权势的男人,原谅了赵文的大不敬之罪。

    “臣,谢主隆恩!”

    赵文拜倒在地,感谢高高在上的崇祯帝的洪恩。

    只不过心里却不屑一顾:

    “呸,真当我不知道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的事情啊。”

    这样的树立威信的方式已经老掉牙喽,还是多发点银子的实在。

    谢过之后,赵文又回到了队列之中,虽然他的同僚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但是赵文倒是觉得很正常。

    这要是换了别人,赵文也会止不住地乐呵,嘲笑一下这个倒霉蛋。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皇帝身边亲信太监的高唱,堂下当即有人出列,正是兵部尚书杨嗣昌,他拿着笏板,高声说道:

    “我朝勤王军舟车劳顿,目前缺衣少粮,而天气也越加寒冷,臣恳请皇上多加安抚大军,逐渐把各地勤王军送回去。”

    崇祯帝不可置否的点点头,眼下最要紧的确实是勤王军的过冬衣物和粮食问题。

    “此外,还请皇上对京师保卫战中的有功之臣进行嘉奖,提振大军士气,防止建奴再度南下。”

    赵文对于粮食问题不甚感冒,干碎了正蓝旗之后,他们缴获的粮食多的是,现在不少勤王军吃的都是莽古尔泰从大明百姓手里抢来的粮食。

    虽然是大明百姓的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但是在过了一道清军的手以后,明军吃起来真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至于把粮食还给百姓,总兵官的大脑中是没有这个选项的。

    而一说到论功行赏,赵文可就不困了,按照那两位天使提点的,少说少错,多说多错,他在上朝之后可是一直都保持着眼观鼻,鼻观心。

    生怕自己的小命丢在了这紫禁城之中。

    “此外,永平四城尚在建奴手里,需调集兵马重新夺回永平四城,防止建奴以四城为基点,窥伺大明。”

    杨嗣昌说得很好,不管是谁都挑不出来毛病,尤其是皇帝,相当满意。

    “文弱(杨嗣昌字)说得好,户部把衣服粮食的事好好督办,别给朕出岔子。”

    “兵部拟出来的名单朕看过了,就照着上面的名单论功行赏吧。”

    “至于收复永平四城,眼下大军疲惫,还是等来年开春过后再议。”

    崇祯帝的话语为这一场朝会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大的方向。

    一直等到太阳高高升起,事情商议得差不多了,亲信太监这才高唱:

    “退朝!”

    文武百官纷纷磕头,等待着崇祯帝的离开。

    但是赵文不能离开,他还有面圣的任务没有完成呢。

    一直等到百官们走完了,这才有个小太监领着赵文来了乾清宫。

    “臣赵文,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文三呼万岁,表明自己的中心。

    “爱卿平身。”

    崇祯帝现在的声音比起朝会时要疲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