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明

第四十六章 朝堂风云(二)

    但是老东西就是老东西,他总觉得今天的崇祯帝有些些的奇怪,于是周延儒悄悄往上瞟一眼崇祯。

    虽然说崇祯帝还是面无表情,但是周延儒总觉得有哪里是他没能想到的。

    于是周延儒突然就沉默了下来,看着沉默下来的周延儒,本想乘胜追击的官员们也沉默了下来。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周延儒这个老东西会沉默下来,但是他毕竟沉浮宦海多年,跟着这样政治经验丰富的老人一起行动,总归是没有错的。

    “众爱卿似乎有几点想错了。”

    崇祯帝终于愿意开口,只不过接下来的话让众大臣都大惊失色,就连老东西周延儒也变了脸色。

    “首先,赵文资历尚浅,也没有执政经验,让他坐上辽事衙门总督的位置只会是害了他,朕不会做这般揠苗助长之事。”

    “关于辽事总督一职,朕的心里面已经有了人选,爱卿们也帮朕斟酌斟酌。”

    众大臣面面相觑,只能听任崇祯帝:

    “朕觉得孙承宗孙学士和袁可立袁军门都很是不错的人选啊,众爱卿觉得呢?”

    不管是孙承宗还是袁可立都是适合做辽事总督的人选,不管是从资历还是功勋上来看,都是符合条件的。

    威望能够压服整个辽军,并且有着足够的领军经验,不管是打蒙古人还是清兵,他们都有着足够的经验。

    并且都是东林党大佬,符合目前朝堂的政治正确。

    这下子从人选上众人是没有办法可以反对的,因为袁可立本人就是铁杆的阉党反对者,这个朝堂之上要说谁的东林党的印记最深,那就要当属袁可立了。

    东林党的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意见。

    你要是连自己这一派的官员都不支持,那很有可能是真的大家中出了一个叛徒。

    于是朝堂上有一些官员也就哑火了,不说反对,但是也不能轻易说支持,周延儒的态度还没有摆明,那么自己就不能轻易在朝堂之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说辽事衙门的组建费用,朕和赵文算了算,第一年,一百万两银,第二年,八十万两,第三年,五十万两。第四年二十万两。”

    “一共四年二百万两银子,全部从朕的内帑里出,就不动用国库里的银子了,国库里的银子全部用做国事。”

    这句话就表明了崇祯帝的态度,我用我自己的钱来组建,不花朝廷的银子。

    但是这句话也正是让周延儒脸色大变的一句话。

    这和汉武帝为了从外朝那里收回权力,重新设置了一个内朝的法子有什么区别!

    皇上的权力在名义上当然是最高的,但是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之中,同样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

    内阁和内阁首辅就是其中之一。

    皇上若是收回了权力,那么内阁首辅的地位和权威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周延儒是绝对不会允许辽事衙门的存在剥夺自己的权力的。

    但是直接表达不同意,那也是同样是向皇上变相提交了辞呈。

    这位主可是换人不眨眼的,自己的前任可是兢兢业业,因为和皇上有了些龌龊,就被一脚踢出了内阁,乞骸骨回家养老去了。

    既然皇上铁了心要组建辽事衙门,那么就让他组建吧。

    只要让他意识到辽事衙门的存在不会让整个辽东的情况变好,反而是更差。

    皇上的雄心壮志自然会被消磨殆尽,最后心灰意冷,为了节省开支裁减掉整个辽事衙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于是,周延儒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赞成皇上组建辽事衙门的想法。”

    这话真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朝堂上的官员们有些恍然大悟,有些义愤填膺,更甚者对周延儒怒目相对!

    “首辅大人,皇上还年轻,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会很正常,您可是朝廷重臣,当然要规劝皇上,为何要如此纵容皇上!”

    “你根本没有尽到做臣子的本分!”

    “你这奸臣,佞臣!”

    但是周延儒不在乎,或者说,崇祯帝不在乎,有这么一个好首辅帮忙吸引火力,崇祯帝自然是高兴极了。

    “真是一群蠢货!”

    周延儒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于朝臣来说当然是如同背叛一般,但是对于支持自己的这一派官员来说,他们当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做法。

    就在朝堂之上唇枪舌战的时候,赵文越来越觉得自己让崇祯帝把自己调离京城的决定很正确。

    虽然天津卫距离京师相当近,但是天津城里的人比起京师里的人少了很多,城池的面积也不大,能容纳的人口也不多。

    但是随着北方战事的日益激烈,天津的地位也越发凸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右佥都御史李长庚奉诏“出督辽饷,驻天津”;天启元年(1621),朝廷又以右佥都御史毕自严任天津巡抚。

    由于职责不同,李主抓前线的筹饷输饷工作,毕更侧重天津本地的军备整饬。

    李长庚屯驻天津期间,向朝廷奏请“造淮船、通津路、议牛车、酌海道、截帮运、议钱法、设按臣、开事例、严海防”九件大事,为缓解前线军需不足,他筹划每年向辽东前线输送米百八十万石、豆九十万石、草二千一百六十万束、银三百二十四万两。

    毕自严在任时,“置水军,缮战舰,备戎器”,用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练兵之法训练水师,还增设了镇海诸营用以保卫天津海岸,防止后金军从海路进犯。

    天津卫的军事实力真是不容小觑,而随着赵文的两千人带着兵部的命令转驻前来,毕自严也是欢迎了赵文,一开始还和和气气的。

    “赵兄!”

    “毕兄!”

    两个人的关系真是好极了,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

    但是随着赵文的募兵活动开始,毕自严就不太待见他了,京营的人来天津卫募兵两万,这不是变相削弱了天津卫的军事和经济的实力吗。

    但是兵部的批文就在那里,自己也不能好说什么,只能对赵文的问号拂袖而去。

    赵文是觉得颇有些奇怪:

    “难道是因为我没给孝敬?”

    “毕自严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赵文想不明白,于是索性也不再想,决定开始重新调整这两万部队。

    首先就从名字开始,既然要暴打清兵,还要在天津练兵,那么必然的,赵文的部队名字肯定得叫这个:

    北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