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明

第五十一章 北洋内军械所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距离出征的日子一天天在接近。

    朝堂之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大明朝的朝堂永远都是吵吵闹闹的,这一次吵起来的原因还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党争。

    工部兵仗局的管事被检举贪污,上任三个月,被查账目发现贪了三万两银子,大理寺查案之时,管事死不承认,直到从他家的地库里搜出来五千两银子。

    身为齐浙楚党一员的成员之一,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巨大的丑闻,东林党不借着这个机会打压齐浙楚党,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本来这件事已经是简简单单,就在东林党得意洋洋,准备弹劾齐浙楚党的官员的时候。

    偏偏这个人在大理寺关押的地方莫名其妙就死了。

    现在整个朝堂的重心都放在了向北征伐,收复永平四城。

    负责一部分兵器制造的管事却爆出了贪污一案,朝堂当然重视这件案子。

    但是这管事却在大理寺关押犯人的地方不明不白地死了。

    大理寺上下数百人全部受到锦衣卫的审查。

    可是锦衣卫也无一所获。

    虽然正主已经死亡,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东林党进攻的步伐,一天之内,就有数十份弹劾奏折递到了内阁和司礼监。

    齐浙楚党虽然死了个掌管肥差的兵仗局管事,但是这个这个职位的空缺他们可不愿意出让给东林党的人。

    于是,他们的反击也开始了。

    朝会的时候,两党的大臣们争论不休,言辞激烈,甚至还有悄悄躲在后面扔鞋子的。

    崇祯帝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扶额无奈,大臣们都不一心奉公,只想着自己攫取利益。

    除了那几个清流的官员,崇祯帝真的很难在朝堂里找到让他满意的人。

    这件事吵到最后,东林党的官员终于拿到了兵仗局这个肥缺。

    但是齐浙楚党也成功从东林党的嘴里抢到了漕运的一个小职位。

    这一次的交锋只能算是各有胜负,东林党拿到了肥缺,但是贪得无厌的样子却被崇祯帝看在眼里,失去了漕运的一个职位,也算是对他们的敲打。

    而齐浙楚党虽说痛失了兵仗局的肥缺,但是有个漕运的小职位也算是一个安慰奖了。

    只不过这个东林党的官员也确实是个干实事的,自从接手兵仗局之后,一扫之前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补发了一部分的饷银,重新确立了奖惩机制。

    激发了兵仗局工匠的工作热情,工部兵仗局最近出产的兵器质量比起之前都提升不少。

    赵文仔细检查着运进军营之中的火器刀剑,这些武器和以前的相比,得到了北洋军士卒的一致好评。

    毕竟没有那个士卒会愿意冒着有炸膛风险的火器进行训练。

    可别还没打到敌人,自己就先为国捐躯了。

    死在自己人的手里,那可不比什么都憋屈。

    北洋军现在的武器缺口已经缩小了不少,都是京师出产的,质量比起地方卫所的武器强上不少。

    虽然京师的产能就能完全补充赵文军中所有武器的缺口,但是赵文并不满足于此。

    若是日后和朝廷有了龌龊,他们把北洋军的武器装备一卡,自己可就抓瞎了。

    而李武在平津和山东的卫所里搜刮了不少的工匠,回来的时候李武领着三百多人的队伍一起进入了军营校场之中。

    军械所的名字赵文也想好了,既然是北洋军专用的军械所,那就叫做北洋内军械所,日后就简称为北洋军械所。

    军械所的选址也是提上了日程的重要事项,赵文想的是最好距离校场能够近一些,这样,当天生产的武器当天就能使用。

    不仅仅是火铳,还有军队必须的甲胄和刀枪,弓弩也是必须的军需品。

    这些工匠们大部分都有着军工生产的经验,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制造火炮。

    拥有铸炮技术的工匠大多吃好喝好,不愿意跟着李武一起来条件简陋的北洋军械所。

    这些愿意跟着来的工匠,也都是先给了银子才愿意来,不然是说什么都不会来北洋军械所。

    目前的军械所产量不高,主要是因为人手不足,但是各类军需品北洋军械所都拥有着制造技术。

    赵文也不急着扩大规模,反正现在的武器完全不用担心会缺,不管是炮军营还是步军营的火器,都在逐步落实在军中。

    为什么武器的问题正在逐步的落实呢,因为这一次收复永平四城的主帅是孙承宗。

    孙学士一上任,就狠抓各军的训练和武器粮饷,北洋军是皇上的心头肉自然也是他知道的,当听说了北洋军缺乏大量的武器装备用于训练。

    孙学士马上上了一道折子,要求检查军工生产,并且将武器制造的质量和数量列为了今年工部和兵部考核官员的一个标准。

    这下可极大地激发了这些管事官员的工作热情,为了不被降职,失去现在的肥缺,他们加班加点抓紧生产武器。

    这一下,自然就提升了京师军功生产的能力。

    不仅仅是北洋军中的缺额的武器得到了补充,就连向来缺衣少食,不受到待见的陕军也换了一部分的装备。

    陕军拿了孙承宗的武器,那么自然就要留下来,准备参加收复永平四城的战斗。

    关宁军也不必说,拿最高的军饷,最好的武器,就必须参加最惨烈,烈度最大的战斗,只要孙承宗还在这大帅的位子上,那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保存实力的想法。

    而另一位重量级大臣袁可立已经赶往辽东组织辽事衙门,他将在辽东战场提供侧翼的支援。

    登莱地区的防务被交给了徐光启的爱徒孙元华,他接替了袁可立当初设立的登莱防务,袁可立也算是能够放下心来,专心辽事衙门。

    而自从辽事衙门组建以来,崇祯帝就感受到了这个衙门带来的好处。

    袁可立这般的官员自然是尽心尽力,所有的战事报告和财务状况都直接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则直接向辽事衙门下发指令。

    无需通过内阁,也不用和朝中的那些大臣们扯皮,而自从袁可立接手辽事衙门以来,军官上下其手,贪污腐败的情况大大减少。

    后勤的损耗也减少颇多,袁可立还安置了数十万的流民,重新开垦土地,扩建城防,又指挥辽军击退了八旗的数次袭扰。

    整个辽事衙门对于袁可立和崇祯帝来说都是如臂挥使,比起以前臃肿和低效的处理方式,辽事衙门的建立,无异于提升了处理辽东军政大事的效率。

    而出征的日子也不断接近,年后,不仅仅是赵文的北洋军开始整军备战,从训练的状态逐渐转向作战状态,京营,陕军,关宁军,宣大兵,全都摩拳擦掌,誓要收复永平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