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娘子万福

第十一章 提亲

    一

    钟岄一走,很快便到了沈沨回泰明探亲的日子。

    郑氏不放心沈沨一人回去,便让文逸与他一道,一家人一团和气地将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送出了城。

    “这几日帮岄姐姐想法子,大姐姐愁得都清减了许多。”文逸骑着马一脸不平道,“岄姐姐刚被退婚,钟家便急不可待地要将她嫁出去。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家?”

    文逸看向沈沨:“我大姐姐说,不如让我娘替我先向岄姐姐定亲,总能将瞿家的事拖延一段时间。”

    沈沨的手轻轻一滞,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又很快掩饰住了。

    文逸没有察觉他的异样,只自说自话地叹了口气:“但我们三个自小在一起玩儿,我对岄姐姐有没有心思,两家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想蒙过他们,难啊。”

    说罢文逸看向沈沨问道:“沨哥儿你有什么法子吗?”

    沈沨抿唇道:“不如寻个富贵些的庙宇躲些时日。”

    文逸一手支着下巴沉思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可若楚姨母和岳大娘子是一道的,便难办了。”

    沈沨从容颔首,不再言语。

    少年良骥的脚程到底快,不出一日便到了泰明。

    当夜晚膳过后,沈沨去给自己爹娘请安。

    沈家当家娘子杨氏正抱着沈沨的亲弟沈湛认字,沈老爷沈霖坐在一边看书。

    沈沨直直向两人跪下:“孩儿向爹娘请安。”

    沈湛亦是极懂规矩,起身下地,向沈沨作揖:“大哥哥好。”

    “科考在即,爹娘不愿给你太大的压力,希望你不辜负这些年的苦读就好。”沈霖放下手中的书欣慰笑道。自己的大儿子向来让自己省心,书念的也好,很有沈氏先祖遗风。

    “入秋地上凉,还不让沨儿起来?”杨氏心疼地嗔道。

    沈霖讪笑:“起来吧,起来吧。”

    沈沨却没有动身,深深吸了一口气,向爹娘行大礼:“儿子有个不肖之请,还望爹娘成全。”

    沈霖和杨氏俱是一愣,相视一眼:“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起来再说。”

    “儿子跪着说。”沈沨将头磕在地上。

    杨氏见状,让身边的李妈妈将沈湛抱走了。

    沈霖亦是感受出儿子的严肃,正色道:“你说。”

    “听闻爹娘已开始为儿子物色娶亲人选。”沈沨问道,“不知可有合适的姑娘?”

    沈氏夫妇对视一眼。杨氏缓言道:“虽然咱们家日渐式微,不比你曾祖那时风光,迎娶豪门大户的嫡女做媳妇有些难处;但你是读书的好苗子,如今仕途可期,我们亦不愿为你随便择个门户,无益于你未来官途。”

    “思来想去,尚有两家知根知底的良善门户,只待你科试过后选一个可你心意的结亲。”

    沈沨听罢,掌心微微出汗,刚要开口。

    “沨儿如此说,莫不是自己心里已有想法?”沈霖看出沈沨的异样。

    “儿子确实心悦于一位姑娘,想考取功名之后娶她为妻。”沈沨一字一句缓缓道出,似是已经深思熟虑的。

    “是你此次去文家认识的?”杨氏和沈霖有些奇怪,自家儿子从小便专心学业,不喜玩乐,更不要提与什么女儿家有往来。

    沈沨点头应了声:“那姑娘家风纯朴,是爹娘看中的良善人家。”

    “是哪家的姑娘呢?”杨氏问道。

    “武定城钟家二姑娘,钟岄。”

    “我和你娘知道了,你先回去。”沈霖沉声点了头,让沈沨出门。

    沈沨起身行礼告退。

    “沨儿看上的那个姑娘,你先去打听打听,合适的话再去过过眼,若是性情平和良善,可以考虑让那姑娘进咱们家的门。”沈霖缓道。

    “咱们沈家向来不看门第择媳择婿,但沨儿以后要入仕,若那孩子品行不良不堪为妻,倒不如提前断了沨儿的念想。”

    “妾身明白。”杨氏点了点头。

    二

    九月廿一,钟岄将起。岳氏身边的婵娟来唤她去前厅见人。

    钟岄心中紧张起来,以为是瞿家的人来相看自己,便不情不愿地梳洗打扮一番,去了钟家前厅。

    “这便是我们家的二姑娘了。”岳氏满眼含笑。

    但是看到钟岄的一瞬间,她端茶的手一滞,神色震惊。

    钟岄换了一件极其鲜嫩的亮黄色衫子,配上了艳粉色裤裙,将自己衬成了个黑球。

    “你这孩子,”不好当着客人的面上训斥钟岄,岳氏只得保持着持重的笑,“为何穿成这个样子?”

    和岳氏一同喝茶的娘子一袭宝蓝色长衫,玄色长裙,不输于岳氏的庄肃,却又多了些和善,见钟岄进了门,向她暖暖笑了起来,不由让钟岄想起了沈沨,但瞿家的娘子怎么会像沈沨?

    钟岄陪笑,上前行礼:“大伯母安好,娘子安好。”

    “钟二姑娘果然标致可人。”杨氏半带审视的神色打量着钟岄,轻轻抿嘴笑道,“还很有个性。”

    站在杨氏一边的沈湛上前一步,好奇地看着钟岄:“这便是大哥哥要娶过门的嫂嫂?”

    钟岄有些奇怪,瞿家只有兄弟两人,为何又有一个小孩子,而且瞿二郎不是行二吗?哪里来的大哥哥?

    杨氏温柔斥了沈湛一句:“湛儿,不得无礼。去问姐姐好。”

    沈湛听罢向钟岄规矩行了一礼:“沈湛见过姐姐。”

    沈湛?沈?

    钟岄忽然想起文姝说过沈沨家里还有一个和钟楠年龄相仿的亲兄弟,好像就叫沈湛。

    再看看那孩子和沈沨相似的长相,她不禁倒吸一口气。

    估摸着钟岄如此胡闹,沈家自然是看不上她的,岳氏蹙了蹙眉,有了些破罐破摔的底气,笑着抿了一口茶:“不瞒大娘子,我家二姑娘已经说下人家了,说媒的人不日就要进门,故无心别家婚事。还望大娘子见谅。”

    “府中尚有另外两位姑娘未及婚配,若大娘子不嫌弃,可相看一二。”

    钟岄一惊,来不及想沈家主母为何来此,连忙看向她。

    “媒人明日入府,那便是二姑娘还没有定下了?有劳岳大娘子,我想和二姑娘单独说两句话。”杨氏向喝茶的岳氏笑了笑。

    “大娘子请便。”岳氏回了一笑。

    杨氏起身,将沈湛交给身边的妈妈,轻轻拉住钟岄的手:“孩子,和我去走走吧。”

    杨氏的话似微风细雨一般盈泽着钟岄的心,温和又舒服,促她点了头:“容钟岄前去更衣。”

    钟家因为有从官的岳家支持,不必像文府一样过于低调,宅子并花园也修得比文府大。

    已是秋天,岳氏后面要开赏菊宴,将后花园中的花全换成了秋菊。风飘雪月、新玉孔雀、十丈珠帘等等,各色菊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都舒展着枝丫,无声彰显着极尽豪奢。

    钟岄挽好了发髻,换上了秋香绿绣金菊的衫子,同杨氏缓步其中,竟有些缤纷灿烂的意境。

    “你这孩子方才何故穿成那样?”杨氏笑着问道。

    钟岄有些不好意思,抿唇行了万福礼:“听文姝说大娘子温恭贤良,是最最善解人意的。钟岄不瞒大娘子,此举是不满家中定的婚事,以为大娘子是瞿家主母,故意穿着,还望大娘子见谅。”

    杨氏笑出了声:“你这孩子,倒是活脱。那你如今这副打扮,可是看上了我沈家门楣了?”

    钟岄瞥了一眼自己袖角绽放的金菊笑了起来:“一来钟岄与大娘子游园,穿着合宜是钟岄的应当,亦是对大娘子的尊重。”

    “二来女为悦己者容,若不是事出有因,钟岄万不会失礼于远客。”

    盛夏已过,空气中虽然带着些未尽的暑气,不过夹杂着微风徐徐,也算清爽。

    两人在花园中逛了一炷香的时间,杨氏说话和善,钟岄应对得宜又不失真诚,很是投缘。

    三

    钟岄同杨氏说完话,回到自己房中连灌了两盏茶。

    刚放下茶盏,便见到常欢神色匆匆进门急道:“姑娘!”

    “沈家主母同大房主母和大娘子定下了您。说是等明年沈家公子会试结束就来下聘。”

    文姝知道了此事之后更是惊讶,连忙从永安跑去武定见钟岄。

    “不是我,”文姝一见钟岄便摇头,“我就是把主意打到文逸身上,也不能打沈沨的主意啊。我还等着你给我来信呢。”

    “我只知道沈家婶婶早就打算为沈沨议亲,也一直在物色人家。谁知竟到了你头上。”文姝弯着眼睛笑道,“莫不是命定的缘分?”

    “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沈家门楣清正,你嫁过去不会受委屈。”文姝有些欣慰道。

    钟岄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秋季供货繁忙,文姝见钟岄无事,住了两天便回去帮郑氏采收秋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