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两百四十二章 打残方国珍

    方国珍跨步站在船头,紧紧盯着城墙方向,他发现随着己方猛攻,城墙上的敌人数量始终没有减少。

    这并非他们没有伤亡,而是伤亡的数量比不上他们补充的数量。

    莫非他们已经控制住城中乱局,所以兵马开始朝城墙有序的集结?

    随着时间推移,方国珍越发觉得不妙,这种强攻对己方伤亡太大,不到一个时辰,己方已经被击沉十二艘战船!

    再这样打下去,谁也说不准是他们先攻下城墙,还是己方先一步被守军打残!

    若是以前,方国珍早就下令撤退了,然而这次不同。

    上次偷袭山猪时,他见识到江都军火炮的恐怖,只要对方战船再多一些,他引以为豪的水军将不是对手。

    除非投降江都军,否则便是坐以待毙,连逃亡大海的退路都没有了。

    所以这一战只能打下去!

    就在这时,西面传来一阵欢呼声,转头看去,原来常熟军攻上了城墙!

    方国珍握紧双拳,朝传令兵大声道:“传令下去,告诉弟兄们,江都军快不行了,让大家再加把劲,加大攻势!”

    水道就这么宽,再加强攻势,就只能下船,像常熟军一样用云梯攻城。

    台州军得了方国珍命令,立刻有一万多人下了船,扛着云梯奔向城墙。

    在城楼上指挥的山猪依然一副气急败坏的表情,朝着手下怒吼道:“顶住!快顶住!”

    眼角却在不动声色的打量着全局,时不时向身后的传令官低声传一道命令。

    这时,他忽然注意到西面城墙上已经爬上了近百名常熟军,转头看去,发现一名元将手持一根黑铁枪,枪影一扫,必有己方数名士卒倒地,锐不可当!

    他已猜到那人就是杨通贯,朝手下吩咐道:“调一队弓箭手过来,放冷箭,射杀那名持黑枪的将领。”

    那手下赶紧领命去了。

    没过多久,便有一队弓箭手从城墙甬道上来了,来到最近的箭楼,只听“嗖嗖嗖”的声音响起,八支箭矢朝着杨通贯飞去。

    杨通贯正处在人群中,到处都是兵器铠甲碰撞的声音,根本听不到箭矢声,顿时被五支箭矢射中。

    他穿着严密的铁甲,四支箭矢都射在铠甲上被弹开,不过却有一支贯穿他的右脸颊。

    杨通贯又惊又怒,拔出箭矢,捂着血流如注的脸颊,在几名亲兵保护下撤下了城墙。

    战斗越来越惨烈,方国珍依然站在座船的船头上,双拳紧握,双目赤红。他现在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

    战斗又持续快两个时辰了。

    他的人马不仅没能攻上城墙,就连常熟军攻上城墙的人也都被杀退,城墙上的守军反而越来越多。

    这一战已经输了!

    方国珍一把扯下耳朵上的金耳环,霎时间,整只右耳鲜血淋漓,他看起来就像一头绝望的野兽。

    张本仁颤声道:“都督,我军伤亡超过一万,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方国珍怒吼道:“取酒来!”

    立刻有人取来一大坛酒,方国珍照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便淋了下去。众人都惊恐的望着他。

    半晌之后,方国珍吐了吐流入嘴里的酒渣子,淡淡道:“下令撤军。”

    众人见他恢复冷静,都松了口气,赶紧传下命令。

    不料就在这时,一名小船靠近方国珍座船,小船上的斥候上了船,焦急道:“都督,不好了,东面出现一支船队!”

    方国珍变色道:“打着谁的旗号?”

    “蓝色飞龙旗,是江都军!”

    “不好!守军冲出来了!”张本仁喊道。

    方国珍急忙转头看去,只见左右两边各有一支骑兵冲了过来,显然是从东西两门冲出,想要包抄他们。

    他这才明白自己落入敌人彀中。

    “撤退!朝西面撤!快!”

    鸣金声响起,方国珍大军开始极速后撤,常熟军也同时开始后撤。

    江都军似乎早等着这一刻,城门和水门同时大开,里面涌出一支骑兵和水军,开始追击攻城军。

    战场局面变化太快,方国珍只来得及撤离两万多人,另有一万人根本来不及上船,就被冲出来的守军骑兵围住了。

    常熟军同样如此,他们攻城的损失比方国珍还大,而且所有士兵全部下了战船,最终只有数千人回到船上,仓惶朝着大海逃走。

    从后方包抄过来的江都水军并没有理会这支溃军。俞延玉站在船头,一声令下,水军调转风帆,沿着西面追击方国珍去了。

    方国珍的船队亡命逃窜,向西逃了三十里后折而向南,绕到南岸后,再转朝东面大海而逃,几如丧家之犬。

    俞延玉率领一万水军紧跟其后,不断轰击着方国珍军的尾翼,凡是掉队的方军战船,瞬间就会被江都水军击沉。

    这一追就是一百多里。

    方国珍自从击败蔡业后,从未败得这般惨烈过,他不敢再去常熟,径直朝台州大本营而去。

    俞延玉一直追到了松江府海域,才总算调转方向,朝通州返回。

    另一边,杨通贯率领数千残军而逃,回到常熟时,发现城墙上的旗帜变成了江都军旗帜。

    城墙上站着一名魁梧青年,大笑道:“杨通贯,常熟已经被我攻下了!”

    杨通贯抬头视之,那青年正是卞元亨,不由惊怒交集,他脸颊被射,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率领残军继续向南而逃。

    幸好海面宽广,他并未遇到俞通海的舰队,否则势必全军覆没。

    俞延玉率水军朝通州返回的路上,前方忽然来了一艘小船,打着江都军旗帜。

    他命人将船上的人接上大船,原来是张阳泉派来的传令兵。

    那传令兵道:“俞将军,大王有令,让你一万水军不必返回通州,立刻前往常熟,帮助卞将军守城!”

    俞延玉惊喜道:“常熟已经拿下了吗?”

    传令兵道:“是的,已被卞将军打下。”

    俞延玉大喜,立刻让大军调转方向,朝常熟而去。

    半途之上,俞延玉站在船头,朝一旁的儿子笑道:“在江都军打仗,果然与咱们在水寨不同。我等只需听命而行,就能轻松取胜!”

    俞通渊笑道:“父亲,此战得胜,江东是不是彻底落入咱们江都军手中啦?”

    俞延玉手捻长须,微笑道:“差不多吧。”

    俞通海道:“父亲可别忘了溧阳还有十万元军,还不到掉以轻心的时候!”

    俞延玉看了长子一眼,只觉他参加了扬州之战,果然比以前沉稳不少,不由暗暗欢喜。

    “通海说的对,为山九仞,绝不可功亏一篑,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水军穿过福山港,沿着福山水道前行二十多里后,来到常熟城。

    抬头一看,城墙上飘荡着江都军的蓝色旗帜。城墙上的守将验明身份后,打开水门,放俞延玉的水军进去了。

    水军顺着水道航行在常州城内的渠道上,沿途竟然站着两排百姓,一个个兴高采烈,似乎对他们非常欢迎。

    “父亲,这是怎么回事?”俞通海惊愕道。

    俞延玉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

    没多久,水军在一处码头停了下来,此处臭气熏天,水面上堆满了垃圾,俞家父子都皱起了眉头。

    这处地方正是方国珍大军停靠过的码头。

    他们刚下船不久,便听马蹄声响,远处过来一支马队,领头之人正是卞元亨。

    俞延玉赶忙迎了过去,笑道:“卞将军只凭三千人就打下常熟,着实令人佩服!”

    卞元亨自从军以来,就属这一仗打得最痛快,朗声笑道:“我能打下常熟,还得多亏了方国珍!”

    俞延玉忙问详细,卞元亨道:“此事待会再说,我手下人马不足,还请俞将军立刻将兵分派四门驻守,以防有变。”

    俞延玉答应一声,派出四个千人队,分别加强四门的防守,再派出两个千人队帮助卞元亨手下维持城中治安。

    一切部署妥当后,已到了晚上戌时,俞家父子和卞元亨一起来到常熟元帅府。

    卞元亨脱下头盔,命人打来些清水,一边洗脸一边笑着道:“方国珍自入驻常熟后,毫不约束士兵,百姓们对他深恶痛绝。所以我在进攻前派细作混入城中,传了一个谣言,城中顿时大乱!”

    俞通海忙问:“什么谣言?”

    卞元亨笑道:“我就说常熟军攻打通州失利,全军覆没,方国珍抛下战败的常熟军,正朝常熟而来。结果百姓们纷纷逃亡,城中一片混乱,守军压都压不住!”

    俞延玉笑道:“然后你趁机领兵攻城,一战便拿下了!”

    卞元亨笑道:“杨通贯把主力精锐都带走了,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所以这一战很容易。”

    几人正说话间,又有传令兵到来,说道:“大王有令,让俞将军驾空船返回通州,协助山大帅将通州主力运送到常熟!卞将军暂时担任常熟守将!”

    俞通海赶忙领命,点了一千士卒回到港口,控制船队朝通州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