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两百九十六章 王府的新主人

    张阳泉转过头,正要让秦苓思出去时,忽听咯吱一声,木柜的门被拉上了,秦苓思人又不见了。

    张阳泉赶忙走了过去,道:“你又躲在里面干嘛?”

    “姐夫,你和耿四说话吧,就当我不存在!”柜子里传来声音。

    张阳泉还要再开口,后面响起脚步声,却是耿四走了进来,拱手道:“臣耿四拜见大王!”

    张阳泉只好转过身,走回桌案后坐下,道:“耿将军,有什么事吗?”

    耿四脸色极为凝重,道:“大王,刚刚池州传来消息,天完军突袭我军池州!”

    张阳泉腾的站起身,变色道:“他们不宣而战?”

    耿四赶忙道:“大王不必着急,傅将军已经将他们击退!”

    张阳泉脸上阴晴不定,沉默良久后,问道:“攻打池州的可是赵普胜?”

    耿四道:“正是此人!”

    “多少人马攻打?”

    “三万人!”

    “可有出兵说辞?”

    耿四脸上露出忿忿之色,道:“这一点最令人气愤,赵普胜说什么彭莹玉托梦给他,说池州路归天完军,让咱们撤走!

    张阳泉沉声道:“这件事绝没有那么简单,你先退下,我要好好想一下。”

    耿四退下了。

    “咯吱”一声,秦苓思拉开木柜的门。

    她知道出了大事,便不去打扰张阳泉,轻手轻脚的就要离开书房。

    张阳泉忽然喊住了她。

    “小妹,这件事你怎么看?”

    秦苓思目光一亮,快步走了过来,眼珠子转了两圈,笑道:“天完军如果真想跟咱们全面开战,绝不会如此冒冒失失打一仗,这背后一定有古怪!”

    张阳泉道:“有理!”

    秦苓思受到夸奖,更加振奋,忙道:“姐夫,你不是总说徐寿辉与倪文俊要内斗一次吗?你说这次会不会与此事有关?”

    张阳泉目光闪了闪,道:“你提醒的很对,天完军这种古怪举动,很可能就是与内部的争斗有关!”

    秦苓思笑道:“多的我就说不出来啦!姐夫,我不打扰你了!”转身离开了书房。

    张阳泉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忽然,他走到那间木柜前,将木门拉了开。

    里面非常空旷,竟然还摆了两张小凳子。

    张阳泉钻了进去,坐在一张凳子上,再将木门拉上,周围顿时陷入一片漆黑。

    微弱的光芒从柜门的两个小孔射了进来,眼睛透过小孔,能将书房看得一清二楚。

    也不知为何,这种黑暗狭窄的环境,竟然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心感。

    张阳泉笑着摇了摇头,站起身,拉开门离开了木柜,慢慢走出了书房。

    “大王,要不要将木柜搬出去?”杨三枪问。

    张阳泉摆手道:“留下来吧。”

    现在已过了酉时,后堂已经做好了饭菜,秦苓君派人过来请他去用膳。

    来到后堂时,沈千千竟然也在。

    虽然沈千千经常来王府,但秦苓君似乎和她有某种默契一样,只让她留下吃过午膳,却从不邀请她留下用晚膳。

    王府的晚膳和午膳也确实有区别,午膳大家各吃各的,只有晚膳才会一起吃。

    今天是她第一次出现在王府晚膳的饭桌上。

    张阳泉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沈千千低头垂目,面目红润,似乎也明白这顿饭的意思。

    张阳泉没有多说什么。

    他一向很尊重秦苓君,把王府后宅上的事情,完全交给她来打理。

    于是默默走到饭桌正北面坐下。

    王府的饭桌是长方形,南北两面很短,只能坐一人,东西两面很长,坐上三人也不会拥挤。

    以前张阳泉坐在北面时,秦家姐妹分别坐在他左右,如今多了一人,氛围忽然变得有些奇怪。

    每天吃饭时都很多话的秦苓思今天格外的安静,默默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秦苓思其实并不讨厌沈千千,甚至一直以来对她印象都不错。

    然而也不知为什么,想到沈千千以后也会成为家中一员,她心中就会有种奇异的别扭感,总觉得无法再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

    秦苓君注意到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朝张阳泉猛打眼色,让他来缓解眼前的尴尬局面。

    张阳泉只好咳了一声,笑道:“你们知道马腊格吗?”

    秦苓思和沈千千立刻都看了过去。

    张阳泉笑道:“那个地方位于西域,以前曾经有一个强盛的王朝,叫波斯帝国,如今分裂成很多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是一个姓陈的汉人!”

    秦苓思惊奇道:“他怎会跑到那种地方当异族的首领?”

    张阳泉道:“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一本叫岛夷志略的书上记载的事……”将岛夷志略上的趣闻讲了几个。

    饭桌上的氛围顿时舒缓开来,秦苓思不断的提问,沈千千也会偶尔出声。

    当张阳泉将澳洲的情况说完后,沈千千忽然道:“大王,您还记得刘聚吗?”

    张阳泉道:“当然记得,常遇春以前就是他的手下嘛!”

    秦苓思哼道:“这混球以前还想过来打我们,后来又投靠了张明鉴,如今张明鉴都死了,他还没死吗?”

    沈千千掩嘴一笑,道:“他不仅没死,还在倭国混的风生水起呢!”

    秦苓思惊愕道:“他怎么跑倭国去了?”

    沈千千道:“听说他背叛方国珍后,在海上遇到倭国人的船,就跟着跑去倭国了!”

    秦苓思恍然道:“啊,我想起来了,常遇春也跟着他一起,在倭国待过!”

    秦苓君奇怪道:“他是汉人吧,常将军也不在他身边了,他还能在倭国待得下去?”

    沈千千道:“说来也奇怪,刘聚突然像开窍了一样,多次向肥前国守护献策,帮肥前国扩张了不少地盘。那位守护非常器重他,不仅封他为城主,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秦苓思哼道:“我才不信那个大光头能突然开窍,一定是身边有人帮他出主意!”

    沈千千附和道:“很有可能哩!”

    张阳泉突然道:“我听常兄说倭国现在分为南北朝,还有两位天皇,千千姑娘,你知道详细情况吗?”

    沈千千点了点下巴:“这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秦家姐妹都很感兴趣,同时放下筷子,专心听了起来。

    沈千千缓缓道:“当时倭国的大王叫‘后醍醐天皇,他原本也是位很有作为的天皇,一当上天皇,就想摆脱傀儡天皇的身份!”

    秦苓思奇道:“他莫非和韩青儿一样,继位时也是个小孩吗?”

    沈千千摇头道:“不,他继位时已经是成人。”

    “那他怎么会成为傀儡?”

    张阳泉接口道:“倭国现在是幕府执政,天皇都成了摆设,我没记错的话,现在是镰仓幕府时期吧?”

    沈千千看了他一眼,笑道:“大王竟连倭国的事也清楚!不过您记错了,镰仓幕府已经灭亡,现在是室町幕府时期。”

    秦苓思道:“你们说的幕府到底是什么啊,难道比君王的权利还大吗?”

    张阳泉道:“幕府就类似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合体,而且无论政事兵事,都可以独自决策,根本不用过问君主!”

    秦苓思咋舌道:“倭国的王怎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

    秦苓君淡淡道:“这很正常,君弱臣强时,君主想反抗也没用!”

    沈千千轻轻道:“所以幕府建立后,倭国大王都想扳倒幕府,收回权利,后醍醐天皇继位后,一共三次发动倒幕行动!”

    秦苓思忙问:“他成功了吗?”

    沈千千笑道:“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倒幕时,幕府一名叫‘足利高氏的大将背叛,幕府才终于被后醍醐天皇给消灭!”

    秦苓君疑惑道:“既然他成功了,怎么又出现一个室町幕府?”

    沈千千轻叹一声。

    “因为后醍醐掌握军权后,开始贪图享乐,赏罚不明,手下大臣都非常不满。结果有个叫足利尊氏的人背叛,又将他废黜,拥立一个傀儡天皇,建立了室町幕府!”

    秦苓思愣道:“这个足利尊氏和之前的足利高氏是兄弟吗?”

    沈千千笑道:“他们俩是同一人,建立室町幕府的人足利尊氏,就是当初背叛镰仓幕府的足利高氏!”

    秦苓思摸了摸下巴:“我看那个足利尊氏当初背叛,就是想自己当幕府老大!”

    沈千千笑道:“很有可能!”

    张阳泉忽然道:“既然如此,应该是室町幕府一统倭国才对,怎会出现南北朝?”

    沈千千道:“只因后醍醐天皇带着倭国的三神器,悄悄逃离了倭国的京都,在倭国南部的吉野城开了南朝,与北面的室町幕府和傀儡天皇对抗!”

    张阳泉点点头。

    他突然想了起来,正是因倭国南北朝对抗,才导致浪人激增,最终形成倭寇,侵扰江南沿海之地。

    倭人僻居海岛荒凉之地,只要力量强大,必生狼子野心,窥视中原。

    与其将来再为其忧心,不如先下手为强,扫灭倭国,以绝后患。

    当然,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还需以江南为重,等占据江南后,再灭倭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