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三百零九章 二科状元

    临近正午,酒楼越来越热闹,大堂的位置已经坐满,酒客之间高声阔论,一片纷扰嘈杂。

    贾鲁正在细听刘福通的消息,忽听到有人在骂董抟霄。

    “嘿嘿,董抟霄那狗贼总觉得自己有多厉害,结果还不是连一个毛贵都对付不了,我看山东败局已定了!”

    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两名中年男子。

    贾鲁隐隐觉得二人有些眼熟,朝他们招呼一声。

    “两位朋友,可要过来喝一杯?”

    那两人转头朝他看来。

    其中一人吃了一惊,惊呼:“贾鲁!你怎么在这!”

    贾鲁听这声音极其耳熟,脑中轰的一闪,失声道:“你是西宁王殿下?”

    那两人正是孛罗不花和西宁王,只因两人改成了汉装,绺子头也高高束起,贾鲁竟一时没有认出来。

    孛罗不花和西宁王对视一眼,一起走到贾鲁桌前。

    “贾鲁,你怎么会来江都?莫不是董抟霄派你来的?”孛罗不花质问。

    贾鲁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沉默了一会,低声道:“我已经辞官归隐,和元廷没有关系了!”

    孛罗不花面色一缓,笑道:“那就好。”

    在他旁边坐下,道:“念在大家相识一场,你以后在江都有什么难处,可以来找我们哥俩。”

    贾鲁打量了两人一眼,道:“两位这是……”

    西宁王接口道:“我们都在江都军入仕了,目下在鸿胪寺上衙。”

    贾鲁点点头。

    孛罗不花转头盯着刘聚,忽然道:“你怎么瞧着有些面熟,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刘聚赔笑道:“刘某人曾在张明鉴身边当过副千户,与殿下有过数面之缘!”

    孛罗不花平生最恨张明鉴,哼了一声,道:“原来你是张明鉴的人,他现在在哪?死了没有?”

    刘聚道:“已被方国珍所杀!”

    孛罗不花拍手笑道:“死的好!”

    贾鲁迟疑了一下,道:“两位殿下,我刚才听你们提到毛贵和董大……董抟霄,能否详细和我说明一下情况?”

    孛罗不花狐疑道:“你不知道?”

    贾鲁低声道:“我归隐的地方很偏僻,很难打听到这些消息!”

    孛罗不花点点头,说道:“毛贵奉刘福通的命令,领兵攻打山东。谁都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厉害,在山东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贾鲁忙道:“他们既然占据山东,最大的目标应该是济南吧?”

    西宁王笑道:“不愧是贾公,眼光果然独到,听说毛贵攻打过一次济南,董抟霄当时恰好坐镇济南!”

    贾鲁忙问:“战况如何?”

    西宁王道:“势均力敌吧,毛贵没有打下来,但董抟霄也不敢出城正面作战。后来毛贵见打不下来,率军退走了!”

    贾鲁怔怔不语。

    毛贵竟能将董抟霄压在城中,还令他不敢出城追击,这天下格局,变化得这么快吗?

    孛罗不花笑道:“毛贵一战成名,山东许多豪杰纷纷起义响应,一个叫田丰的人攻占了济宁路,一个叫余宝的义兵千户杀了朝廷的知枢密院事,打下了棣州。”

    在孛罗不花和西宁王看来,元朝现在就像一艘四处漏水的大船。

    而他们刚刚逃出大船,上了一艘更大更稳的船,所以都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态。

    相比之下,贾鲁得知朝廷一败至此,心情反而比他们更加沉重。

    过了半晌,贾鲁又问道:“察罕帖木儿现在何处?”

    孛罗不花面色微微有些不自然。

    “他在陕西镇压另一路宋军,那路宋军的主将叫李武,没什么本事,被察罕帖木儿打败了好几次,逃到了兴元(汉中)。”

    贾鲁默默点头,只要察罕帖木儿没有被击败,元廷就还有希望。

    双方又闲聊了几句,刘聚故意提到倭国之战。

    孛罗不花撇嘴道:“倭国啊,蕞尔小国罢了,竟然还敢扣咱们的人,被常遇春和耿三将军打的屁滚尿流!”

    刘聚和贾鲁都不吭声。

    孛罗不花感觉与这两人话不投机,尿不到一个壶里,于是站起身道:“你们喝吧,我们回去了。”

    和西宁王一起返回自己的桌子,继续边喝酒,边破口大骂董抟霄。

    刘聚和贾鲁都有些食之无味,一起结了帐,朝着王府而去。

    来到王府通报后,却得知张阳泉去了国子监,正在主持鹿鸣宴。

    两人只好在外面候着。

    在常遇春攻打倭国期间,江都第二次科举也顺利召开。

    参加这次科举的士子比上次多了两倍。

    这固然因江都军地盘扩大了很多,也因这次科举提前一个月放出消息,一些住的远的士子也有时间赶过来。

    宋濂举荐的叶堔也参加了科举,不过只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就连刘伯温和宋濂也不禁感叹,如果他们俩参加此次科举,很可能也进不了前三。

    这次科举的状元名叫朱升。

    他和李善长的经历很像,至正八年参加元廷乡试时,被刷了下来,只得了个乡贡进士的称号。

    不过他比李善长有门路,在池州路得了个儒学教授的文职。

    后来池州兵祸连连,他便辞官躲在家中著书。

    池州路归了江都军后,他感觉元廷气数已尽,以前的功名没用了。

    又听说江都府要开科举,这才来参加,不想竟考中了状元。

    朱升精通算学和策论,尤其是策论,得了满分,正是凭借这一点,才取得了今科第一名。

    除朱升外,榜眼名叫李仲牧,探花名叫孙显,都是精通算学之人。

    不少士子都有种感觉,以后要想在楚国考取功名,就不得不钻研算学了。

    鹿鸣宴结束之后,张阳泉坐马车回到了王府,刚进书房,杨三枪上前来报,说刘聚和贾鲁一起求见。

    张阳泉摆手道:“让他们进来吧,另外去把贾监丞也喊过来。”

    杨三枪答应一声,退下。

    没过多久,贾鲁和刘聚跟着杨三枪进入书房。

    两人齐齐下拜见礼。

    张阳泉抬了抬手,笑道:“两位不必多礼,你们既然来了,那就不再是我的敌人了,坐下说话吧。”

    两人齐齐道了声谢,在书案前的椅子上坐下。

    张阳泉目光在两人身上打了个转,笑道:“久闻贾公之名,今日总算得见!”

    贾鲁沙哑着声音道:“贾鲁昔日身为元臣,不得已与大王作对,还望大王海涵!”

    张阳泉笑道:“各为其主嘛,我怎会怪你?话说回来,你能让刘将军成为倭国守护,连我都被你们当做刀来用,佩服佩服!”

    贾鲁赶忙起身,告罪道:“我二人也是为了在异乡求存,才不得不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请楚王殿下治罪!”

    张阳泉伸手压了压,道:“我并没有怪你的意思,坐下吧。”

    贾鲁答应一声,又坐了回去。

    张阳泉笑道:“刘将军的事我倒是清楚一点,就不知贾公如何也流落到了倭国?”

    贾鲁不敢隐瞒,将当初奉命去江南、结果因消息延误而误入常熟的事说了。

    张阳泉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你们的计划我大致了然,不过有一点不清楚,你们是怎么说服后醍醐册封的?”

    刘聚支吾了片刻,低声道:“我们以火炮为筹码,后醍醐天皇为了得到火炮,这才应允。”

    张阳泉目光一亮,看向贾鲁,道:“差点忘了,贾公也会制造火炮!”

    贾鲁低声道:“老朽的手艺远不如贾班,听说贵军又研制出新的火炮,想必是贾班制出来的吧?”

    张阳泉正要开口,一名亲卫来报,贾班到了。

    “请监丞进来!”

    未己,贾班大步走了进来,正要朝张阳泉见礼,忽然瞥见了贾鲁,大吃一惊,叫道:“兄长!”

    贾鲁眼眶一热,笑道:“经年不见,想不到你我兄弟也有重逢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