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三百三十章 刘伯温的西征方略

    酒过三巡,众人都吃的差不多了。

    张阳泉这才道明来意,将梁荣受杭州商人贿赂、违法提拔那些商人子弟的事说了。

    刘伯温捻须沉吟了一会,道:“杭州是商业大城,那里的商人手眼通天,臣就在杭州处理过好几起贪污的案子。”

    张阳泉皱眉道:“杭州同知是谁?”

    刘伯温道:“名叫王琦,此人倒并未与那些商人同流合污,不过性格软弱,镇不住杭州那帮商人!”

    王琦这个名字张阳泉颇有印象,他刚到山寨时,王琦就是寨中仅有的几个读书人,和郭欢一样,一直在郭念生身边做事。

    张阳泉想了想,道:“让王琦去嘉兴路当同知吧,换个人管理杭州。刘先生可有推荐之人?”

    刘伯温微笑道:“臣去台州微服时,发现台州宁海县县令精明强干,台州所有州县之中,只有宁海县恢复最快!”

    “哦?那县令叫什么?”

    “杨宪!”

    张阳泉愣了一下,道:“你说杨宪?”

    刘伯温点点头,笑道:“此人本是集庆一名文吏,第二科科举考了四十九名,这才被任命为宁海县令。”

    张阳泉暗自沉吟了一会,心想杨宪后来掌权时虽然欺上瞒下,但毕竟与胡惟庸不同,便道:“也好,那就让他试试吧!”

    刘伯温接着道:“至于处理这次涉案的杭州商人,臣以为应该先缓一缓!”

    张阳泉眼皮一跳:“为何?”

    宋濂接口道:“大王,咱们江都军的律法大部分用的还是元律,至元二年,伯颜改过一次元律,行贿罪可以花钱免罪,对那些行贿之人来说,几乎算不上惩罚!”

    张阳泉心中一凛,道:“我们也该制定律法才是,怎可再用元律?”

    宋濂正色道:“大王,制定新律需要耗时良久,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大臣负责,切不可急于求成,导致律法出现大量漏洞。”

    张阳泉心中一凛,沉吟了一会,道:“关于制定律法之人,两位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宋濂与刘伯温对视一眼,齐声道:“马寺卿精通律典,由他来修订最为合适。”

    张阳泉“嗯”了一声,道:“大概需要多久?”

    宋濂道:“需耗费数年之久。”

    张阳泉皱眉道:“那修订好之前,咱们就只能用元律吗?”

    刘伯温道:“可以先以唐律为基础,快速修订出一个律典暂用,然后再让马寺卿慢慢修订新律,一年更新一次,慢慢过渡!”

    张阳泉皱眉想了想,问道:“唐律之中,行贿是什么罪名?”

    宋濂道:“唐律所有涉及钱财的犯罪统称为‘六脏,分别是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和坐脏。”

    “前面两种是侵犯财物犯罪,后面四种,都是为官吏犯脏罪所设罪名。”

    “行贿属于坐脏范畴,为求曲法之事,行贿请求,按律杖一百,再根据行贿赃款数额,量加惩罚。”

    张阳泉微微颔首,道:“这样还行。”

    刘伯温迟疑了一下,道:“大王,军中那位梁将军……不知如何处置?”

    张阳泉摆手道:“梁荣已经按照军规处置了,他的行为影响很恶劣,必须尽快处置,不能拖延!”

    刘伯温点点头,没有再多言。

    张阳泉转移话题道:“刘先生,你觉得咱们内部是否已经稳定?”

    刘伯温听出他的意思,道:“大王是想出兵西征了吗?”

    “正是!”张阳泉道:“此事很多文臣武将都来找我提过意见,唯有先生始终没有发表意见,我想听听先生的看法!”

    刘伯温沉默了良久,道:“臣以为应该先打朱元璋!”

    张阳泉愣了愣,问道:“为何?”

    刘伯温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臣听说赵均用来了江都府,不知可有此事?”

    张阳泉点头:“确有其事。”

    刘伯温缓缓道:“大王觉得赵均用为何而来?”

    “应该是刘福通派他过来,警告朱元璋的吧!”

    刘伯温笑了笑,道:“大王觉得赵均用适合做这种事吗?”

    张阳泉心中一动,道:“先生的意思是?”

    刘伯温微笑道:“赵均用本来就与朱元璋不合,刘福通派他过来提醒朱元璋,只会起到反效果!”

    张阳泉露出思索之色,目光闪了闪,道:“不错,刘福通看来另有用意!”

    刘伯温又道:“朱元璋现在看起来兵锋猛锐,实则根基不稳,危机重重,这也是他来投靠我军的原因!”

    张阳泉眯着眼道:“刘先生觉得朱元璋真的想投靠我军吗?”

    刘伯温道:“应该有三成可能吧!”

    宋濂皱眉道:“我不这么看。朱元璋此人极善带兵,又刚刚打下几场胜仗,怎么可能在这时候臣服别人?”

    刘伯温瞥了他一眼,道:“我刚才说了,朱元璋的处境看起来很好,实则凶险万分。朱元璋是个有远见的人,他应该看得到这一点,所以归附求存,并非没有可能!”

    张阳泉不置可否,道:“刘先生,你既然觉得朱元璋有可能归附,为何还要提议先攻打他?”

    刘伯温笑道:“以我之见,刘福通也看出朱元璋可能投降我军,所以派赵均用过来。表面是警告他,实则是有意逼朱元璋投靠我们!”

    宋濂错愕道:“逼他投靠我们?这是为何”

    张阳泉也更加困惑,目视着刘伯温,等候他的解释。

    刘伯温缓缓道:“其实很好解释,刘福通只是想要一个借口!”

    宋濂追问:“什么借口?”

    刘伯温道:“一个插手江南的借口!”

    张阳泉目光一闪,隐隐把握到了刘伯温话中的意思。

    宋濂继续问:“刘福通不是在北伐吗?怎会有功夫管江南的事?”

    刘伯温悠悠道:“眼下可能确实顾不到,但只要毛贵过了河,引得元兵撤回河北,刘福通就能插手江南之事了!”

    张阳泉点点头,表示赞同。

    对刘福通来说,北伐自然重要,但江南他也不敢大意。

    倘若在他北伐的过程中,某支起义军一统江南,在背后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他怎么还能安心北伐?

    所以刘福通必须破坏这种情况发生。

    然而他身为天下起义军魁首,没有正当理由下,根本无法插手江南之事。

    江都军和天完军都不买他帐,只有朱元璋与韩宋有一层臣属关系。

    朱元璋当初就没有去汴梁朝拜,如今羽翼已丰,更不会听他调令。

    所以他干脆逼朱元璋投靠己方,到时候就可以利用此事为借口,找江都军要人。

    张阳泉自然不可能服软,到时候,刘福通就有正当理由介入江南战局,阻止他或者陈友谅统一江南。

    不得不说,张阳泉确实有些忽略刘福通了。

    可能因为刘福通将来北伐的失败,他一直没有太把刘福通放在心上,又过于看重朱元璋。

    然而在刘伯温的眼中,刘福通的威胁显然比朱元璋大的多。

    他想立刻消灭朱元璋,也不是忌惮朱元璋的原因,只是为了让刘福通没有再插手江南的借口。

    虽然他和张阳泉原因不同,但对付朱元璋的策略却是一致。

    张阳泉仔细考虑了片刻,问道:“不知打下朱元璋后,先生以为下一步该怎么做?”

    刘伯温笑道:“消灭朱元璋后,不必管左君弼,直接对天完军开战!”

    此言正合张阳泉的心思。

    左君弼为人狂傲,但野心却并不大,而且他的地盘都在江北,并不影响统一江南的大业。

    “先生觉得与天完军交战的话,当以何种策略为佳?”他又问。

    “攻心为上!”刘伯温显然早有考虑,很快做出回答。

    “如何攻心?”张阳泉又问。

    刘伯温微微笑道:“陈友谅此人凶残暴戾,不得人心,兼生性多疑。”

    “对付这样的人,只需正面挡住他的强攻,再从内部入手,或拉拢分化、或谣言反间、或金钱策反,必能让天完军内部分裂!”

    “到时候,我军再派出大军,分三路进攻,旬月之内,便可一举击破天完军,夺下江西和湖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