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末种粮食

第三百五十章 军营蹴鞠大赛

    张阳泉暗暗点头,山猪虽然平日总是板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其实却是外冷内热的性子,比谁都爱惜将士。

    沈千千早已把山猪与方国珍的恩怨说了,若是旁人有他这种经历,早就不顾一切找方国珍拼命去了。

    山猪却能始终克制心中仇恨,这一点殊为不易。

    这时,俞延玉突然开口道:“大王,今年可能会有南洋番邦来找咱们朝贡。”

    众将皆是一愣,随即齐齐大喜。

    王大哈哈笑道:“这些南蛮小国,倒是有些眼力,知道咱们江都军迟早会夺取天下!”

    张阳泉却皱起了眉头。

    “他们怎会突然找咱们朝贡,论地盘大小,咱们还不如陈友谅!论声势,也比不上刘福通!”

    俞延玉笑道:“南洋之国并不太了解咱们中原情况,他们判断中原统治者,往往通过商人数量!”

    “目下只有咱们江都军的商人大量去南蛮通番,再加上那些商人为咱们说话,所以南洋统治者以为咱们是中原新的统治者!”

    秦苓君忽然道:“他们朝贡应该有条件吧?”

    山猪接口道:“咱们很多商品极受南洋诸国欢迎,然而很多商品都损于海盗之手,他们是希望我们能打击海盗!”

    张阳泉摆摆手,道:“那就不必管他们,眼下咱们最重要的对手是陈友谅,等统一江南,再剿灭海盗不迟!”

    秦苓思忽然道:“对了,他们上供的都有什么东西?有没有千里良驹之类的?”

    俞延玉笑道:“没有马,不过有大象,狮子,孔雀等野兽!”

    秦苓思呆愣愣:“大象?怎么没听过?”

    俞延玉连比带划,向众人描述那些野兽的奇形怪状和生活习性,众人听完后,都不仅啧啧称奇。

    夜已深,气温越来越冷,众人话题渐渐转到闲话上,越谈越是尽兴。

    张阳泉命人取来一只全羊,烤在火堆上,又取了几大坛酒,众人吃肉煮酒,畅快至极。

    酒酣之际,傅友德忽然道:“大王,我觉得可以在军中推行蹴鞠,既能提高军士们的身体素质,也能让士兵们舒缓压力!”

    张阳泉心中一动,道:“你说的蹴鞠,是不是球不能落地那种?”

    傅友德愣道:“对啊。”

    张阳泉又道:“有没有允许球落地的蹴鞠?”

    傅友德微微一笑,道:“那是古蹴鞠的玩法,当时的球弹不起来,双方各六人,一边一个球门,进球多者为胜。”

    张阳泉道:“现在呢?”

    傅友德沉吟道:“现在用的都是弹性鞠球,球门在中间,设风流眼,双方各十二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散立等。球员们相互传球,球不可落地!”

    众人俱是第一次详细了解蹴鞠,不由都认真倾听。

    张阳泉皱眉道:“只有一个球门,如何判定胜负?”

    傅友德道:“一般由球头开球,传给跷球,然后在正挟、头挟、竿网之间传球,最后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射过“风流眼”,算得一分。得分多者为胜!”

    张阳泉听得直摇头。

    “这未免难度太大,不宜推广。依我之见,古代蹴鞠更合适一些,一边一个球门,球可以落地,增加身体对抗!”

    傅友德想了想,道:“也对,在军中推广,难度越低越好!”

    秦苓君忽然道:“这种简单规则的话,民间也可推广。夫君,何不在岁末之日,来场蹴鞠比赛,定能兴起蹴鞠之风!”

    张阳泉目光一亮,拍手道:“主意是不错,哪来的球队呢?”

    秦苓君目光看向众将。

    “就让将军们组建两支球队,获胜者有赏,你觉得如何?”

    张阳泉看向众将,见每个人都一副兴致勃勃的表情,笑道:“那好,今年岁末,咱们就来一场蹴鞠大赛!”

    次日一大清早,张阳泉便在城北军营划出一个足球场。

    球门都用木头和渔网所制,再用油漆涂好禁区、中场和边线,一个球场就弄好了。

    傅友德并未见过这种球场,一开始还想向张阳泉说明,古代蹴鞠并不是这么玩的。

    结果一交流,傅友德发现张阳泉竟然知道一套完整的规则,虽然和他熟悉的所有规则不同,但听起来更加完善。

    于是不再有异议。

    原本只打算组两支球队,谁知将领人数太多,结果组成了四支。

    一队由王大、猴子、耿三、耿四、孙虎外加许多龙潭寨老寨兵组成。

    一队由徐百升、卞元亨、傅友德等将领组成。

    第三队是山猪、俞延玉、俞通海等水军将领组成。

    最后一队是常遇春、赵德胜、张彪等几名将领,还缺了几人,正在组建之中。

    规则说明后,第一队和第二队直接在军营中开始了热身赛。

    张阳泉只看了一分钟不到,赶紧叫停,严厉训斥了几名在球场上打成一团的将领。

    “谁再敢打架,直接红牌罚下,取消参赛资格!”

    警告之后,比赛才总算好了一些,不过众人之间的身体对抗依然激烈异常,简直就像打橄榄球一样。

    军士们也都暂停了训练,在一旁观战。

    他们听说以后军营会有球赛,一个个兴奋的在旁边加油助威,显然很喜欢这种比赛。

    只不过他们喜欢的地方似乎有些特别。

    当有人进球时,士兵们毫无反应,然而当有人铲球或者冲撞别人时,一个个兴奋的大呼小叫。

    张阳泉手扶额头,顿时有些无语。

    秦苓君看了他一眼,笑道:“夫君,我觉得这样挺好,若是按你说的撞一下都不行,就起不到强化体魄的作用了!”

    张阳泉摸了摸鼻子,只好接受了。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过来汇报,说陈基求见,正在书房等候。

    张阳泉离开军营,返回王府。

    刚回到书房,陈基便迎了上来,说道:“大王,南洋国使节到了。”

    ……

    清晨,运河上晨雾缭绕,一艘战船破水而来,停靠在何园码头。

    一块木板架在岸边,船上下来一名魁梧将领,正是李二。

    在他身后,朱元璋携带着妻儿也跟着走了下来。

    李二叉着腰,笑道:“朱将军,你是想与郭先生住一起,还是要另寻住处?先说一声,你已被册封为忠武将军,可以分间一进院子。如有需要,我可以帮你安排!”

    朱元璋与马秀英对视一眼,道:“我夫妻和义父住一起。”

    李二点点头,道:“那好,你先回家里等着吧,大王应该会尽快给你安排实职!”

    朱元璋拱手道:“多谢李元帅一路关照。”

    李二笑道:“如今大家都是同僚,不必客气。我先走了,如果遇到什么麻烦,可以随时来找我。”

    翻身上马,策马离去。

    现在是十二月二十七,距离岁末只剩三天。

    明湖街上一片欢欣热闹,到处可以看到摆摊的小贩,一群孩子闹哄哄的跑来跑去,围着卖零食的小贩打转。

    朱元璋带着家人,慢慢行走在大街上,心情出乎意料的平和。

    马秀英和他深谈过一番,将江都军种种善待百姓的举措说了。

    朱元璋平生最恨官员,二恨商人,起兵造反的一个目的,也是希望让穷苦百姓翻身做主。

    如今得知江都军善待百姓,心中那最后一丝抵触也渐渐消散。

    沐英、李文忠和朱文正都是少年心性,见江都府如此繁华,都不住的四顾张望。

    一行人沿着繁华的大街拐入一条窄街,又前行了一会,郭子兴那间清幽的小院出现在视野中。

    李文忠上前敲了敲门,开门的竟是位年老仆从。

    朱元璋和马秀英都吃了一惊。

    “黄伯,您怎么在这?”

    原来这老仆人正是郭子兴以前的管家,当初郭子兴在泗州兵变失败后,与他走散,便再无消息。

    黄伯笑呵呵道:“老汉听人说老爷在江都府,这才历经艰难,寻了过来。”

    几人进入院中,郭子兴早已听到动静,走了出来。

    “好,咱们一家人总算又团聚了。”他劝降朱元璋时,父子两人心结已去,此刻重逢,只有欣喜。

    郭子兴当即命黄伯备了一顿丰富的午膳,替朱元璋一家接风洗尘。

    饭后,朱元璋和马秀英给孩子们安排房间,忽听有人在敲院门。

    黄伯开门后,高声道:“朱爷,李先生来了!”

    朱元璋微微一愣,拍了拍马秀英肩膀,道:“我出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