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十一章 改编的逻辑(新书求追读)

    对于前世的华夏电影发展,每一个热爱它的人,都会感到失望与痛心,愤恨与不平,同时又隐隐还对它抱有那么一丝丝期待。

    王皓就是这其中之一。

    所以重活一世,并且还是穿越到了2005年这个华夏电影刚刚展翅,“大片时代”正式来临的年代,身为京影学院导演系大四学生的他,总感觉自己是有那么一股扭转华夏电影大势的天命在身上的。

    这或许有些属于中二大叔的不自量力,但哪个大叔心中没有住着一个中二少年呢。

    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导演系大四学生,他又该怎么做呢?

    拍电影,当大导演引领潮流?

    还是搞投资赚大钱,自己当资本?

    王皓知道,这件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正如他连自己的小市民心态都难以改变一样,影视这种行业针对的是意识,是认知。

    心学圣人王阳明就曾经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皓曾看过的许多文娱作品中也总有这样的观点:

    我故事剧情精彩纷呈,商业性元素拉满,工业化大制作,特效逼真,然后我的电影就能够横扫华夏电影市场。

    然后我就这样一部一部的电影拍过去,凭硬实力躺平,用良币驱逐劣币。

    可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劣币在驱逐良币,《流浪2》的成绩就足以给这种幻想来个迎头痛击。

    王皓他即便是再能拍,质量又能比《流浪2》强到哪里去?那已经是世界科幻电影史中的上乘之作了。

    你质量好,票房高,我几十天拍完的剧本杀类型粉丝流量电影,排片比你更多,票房比你更高,这又能改变华夏电影市场多少呢?

    你说你投资大,我一个没有特效,仅仅只是都市宅女减肥励志的电影,投资也和你差不多高。

    所以很明显,华夏电影的工业化进程,就不是他王皓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许改变华夏电影未来的状况很难,可他王皓穿越过来,也是能够出一份力的。

    而且他相信,只要有更多像他这样热爱华夏电影的人多出一份力,未来也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看着自己的剧本,决定尽自己的所有能力,为华夏电影工业的发展,打响第一枪。

    这一枪就是“科幻电影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心迷宫——活埋》。

    也正是抱着这个念想,王皓前两天殚精竭虑的对原作的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为其注入了新的故事内核,将其改编成了一部披着悬疑惊悚片外皮的软科幻电影。

    之所以能够改编得这么顺利,还要多亏了他前世曾看过的另一部十分有趣的东瀛短剧——《世界奇妙物语25周年秋季篇之箱子》。

    这两部电影的结构和剧情十分相似,都是讲述了一个人被困密闭的狭小空间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然而其根本的立意,却是有所不同。

    王皓取长补短,从这两部电影中汲取精华,同时也结合着当前的社会情况,对自己的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本土化修改。

    这种修改,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光是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就有很大的不同。

    《活埋》的故事背景是异国战争,其故事内核也是反战,控诉的是美丽国政府的不作为,是老板的无耻……

    它在狭小的空间里,映射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展现的是令人崩溃和窒息的人生。

    而《箱子》却恰恰相反,它聚焦的并非是战争、人生这种宏大的立意,反而是关注到了独立的个人,展现的是植物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

    所以王皓想要拍摄同类型电影,就得弄清楚这些,知道其中哪些内容是可以采用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对于《活埋》剧本的打磨,王皓可以说是投入了全部的身心。

    之前他所交给黄垒和舅舅的剧本,严格点说,其实更像是一个大纲,或者说是一部小说。

    虽然讲明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但想要将其从文字转变成可供人理解并欣赏的画面,却还是有着不少的工作需要进行。

    好在前身虽然写剧本的水平不咋地,但其对于电影的热爱却是不虚的,至少这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其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依照标准格式改写一个剧本而已,完全没有问题。

    S1,场景:狭小空间,黑暗中。

    人物:张伟。

    张伟躺在黑暗的狭小空间中,手脚被捆缚,口被破布堵住,挣扎蠕动。

    △黑暗中火光闪烁,一张面孔时隐时现,眼神惊恐【特写】。

    火光逐渐清晰,张伟发出短促的喘息声。

    ……

    “哒哒哒”的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在寂静的宿舍中格外清晰。

    王皓食指运转如飞,电脑屏幕上一行行文字也是迅速增长,仿佛一块块积木一样,慢慢搭建起一个虚拟的世界。

    或许是因为转世重生的原因,他也有了许多文娱小说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记忆回溯。

    当然,这种能力也并没有传说中的超忆症那么神奇,顶多只是能够让他清楚地回忆起前世所看过的不少画面,远远还达不到变身学霸,研究出黑科技的地步。

    但这也已经够用了。

    写个剧本而已,能有多难,关键是改编之后的剧情要符合逻辑,具有可信度,能够给人一种代入感。

    同时还要注意一条红线,以防最后连审核那一关都过不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文化产业当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一直都是每个有着完整主权的国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华夏,更是格外重视。

    多少电视、电影,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栽了个大跟头,王皓可不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所以他将《活埋》中控诉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控诉当局的不作为这两点,都进行了剔除。

    反正这部电影他也不打算走艺术片拿奖路线,没有了“批判”也无关紧要。

    当然,没有了这两个核心点,整个故事的内容也就会变得空洞许多,但这也难不住他。

    既然缺少内核,那就再找一个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