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间之河拯救你,我爱的人

第五章 寺?先吃顿饱饭

    S市周边有几座不高不矮的山,因为S市的文化昌盛,所以虽然山不高,却都很有名,过去很多隐士都爱找个旮旯藏起来,暂也不知道是真藏还是假藏。有学问是一件好事,著书立说也是件好事,但是说白了自己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就为了当个隐士,从哪里看都有些说不过去。

    阿智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虚伪,他也管不到这些,现在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这些人真他……闲,过去爬山得有个好的身子骨,就算它不高,有个缆车的啥的也就算将就了,但是可怕的是,有些山去的人多,自然就有水泥石板路,有些山来的人少,连路都是踩出来的。看看自己缺乏锻炼二百斤左右的身躯,他后悔了,后悔当初吃的太多!

    远远的看到破烂的山门的时候,大哥马上就要跪了,先不说脚底板疼的要命,哎呦,膝盖那里钻了心的感觉极度酸爽,不过大哥还是沾沾自喜了,好赖有些人未必能爬上来,自己还是坚持到了,这就是信念~想到这里的时候大哥的肚子叫出了声音,这时看到一个小和尚拿着笤帚出门来,不得不说,山门是破烂了些,但周围的卫生缺失做的不差。

    “那位师父,有礼了!”阿智远远的喊道,毕竟胜利在望,自己好像又有了些动力,先喊了人再说。可是那小和尚一看大哥锃光马亮的脑袋,吓得噌一下,就跑进门里去了,啪的一下把门关上了,只留下大哥一人在风中凌乱。

    大哥只是诧异,自己也并非长得三头六臂,怎么就把人吓成这样?走到跟前,看着大门,无语。倒不是说因为进不去,而是除了大门进不去,两边的墙都塌得不成样子,随便跨一步也就进去了。但是大哥很讲礼貌,没有随便乱进,只是装模作样的敲了敲门,随口说道:“小师父,我从外地来的,就是想拜一拜佛~”瞎话张口就来,也没办法,难不成就是来蹭饭的?目标也太明确了,有的时候目的性太强确实会给人不好的感觉。至于拜一拜?如果真的佛祖赐了饭,拜一拜又何妨?

    “施主,哦不不,师兄,咱们这是非接待寺,不接待行脚的僧人……”小和尚从墙的那边,露出了怯怯的脑袋。

    “我不是行脚的僧人~”大哥咽了咽唾沫:“我是看到山上有寺,似有所感,昨夜佛祖说,如果遇到今天的第一个寺院,就要进去见一见,拜一拜。”

    “这个……”小和尚有点懵,大概率是第一次遇见这样说话的,以往对于寺庙僧人,谈不上欺骗或者夸大,都是直来直去的,毕竟一个小庙,也就有点宗教协会或者管理机构的人来的次数多,别的人,拜佛就是拜佛,烧香就是烧香,干完以后拍怕屁股走人,哪像这个人这么多戏的。不过小和尚还是定了定神:“我找师父问一问,师兄稍待。”

    既然是来做事情的,就得以礼相待,没有硬闯的道理,而且看这庙的形势,即使闯进去,有什么都不好讲,也许就是席卷了,价值够不够判个抢劫都难讲。说白了阿智就是想来蹭顿饱饭,然后借个衣服,来小庙也是怕人多眼杂,避开大多数,回去也好交代。虽然身份证就在口袋里,可是虽然都是二代证,但是拿出来一看,二十多的年龄四十多的脸,怎么解释?万一弄到所里去,连累了二十年前的自己,就不好了。有些东西,都是隐藏起来的,你没发现可以说它没有,但是如果发现了,有些事瞒不住了,世界会乱。他不是来毁灭世界的……

    等了一会,小便都去了两次,还是没人来,天气还是有些冷的,大哥有些遭不住了,考虑到僧人不会说谎,多等等也没关系,可是这个规模的小庙,从大门到后堂估计也就是百十来米的样子,他是上哪去请师父了?

    这时,远远的听到里面有一个苍老的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我说你这个犟种,他就是来拜拜佛的,你自己看着办,开了门让他拜了就得了,何必来找我,咱们饭不多,将将吃饱,坐着节省一些能量才是正理,你知道我从方丈室走到外面需要耗费多少吗?”“师父,人家毕竟虔诚而来,我觉得还是您老人家接待比较妥当……”脚步声由远而近,就看见一个老年和尚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被小和尚拽着袖子,脸上胡子花白而且不整齐,一身僧袍不说破破烂烂补丁也不少,表情上没有多少庄严之意,可是一双眼睛,眼神却很深邃。

    待到近处,两个人隔着墙,对上了一眼。老和尚看向小和尚,先多了几分埋怨之意,但是却面向着阿智说道:“这位施主,不知道来我寺何干?我倒是听了我这小徒弟说的话,可是施主说的,怕是也不尽不实吧,若要拜佛,这里名山大川,有名气的寺庙多了去了,我这小庙,一天到晚也不会来几位香客,大多是我和小徒弟静修罢了。”

    瞒一瞒小和尚还好,但是老和尚显然见的更多,这种就有个光头,衣服却穿着风衣长裤的,从哪看也不像是佛门弟子。虽说佛门弟子也有入世修行的,但之前修行都是怕别人看见自己是个佛门弟子,穿着更像个在家之人,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出门修行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佛门弟子,哪有穿这样衣服的。

    大哥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实话,毕竟这个老油条~哦不老和尚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瞒过去的,倒不如实事求是一点。“师父,我遭了难了……”说罢,倒是眼泪从眼睛里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毕竟人生不得意,如今依然前途未卜,虽然说遭难夸张了一点,但有些东西倒也是事实:“好几天没吃饭了,乞求大师收留一下,吃顿饱饭,再顺便借件僧袍。”

    “你在哪里出过家?可有皈依之证?饭么,出家人慈悲为怀倒是可以管上一管,只要你不嫌小寺饭菜简陋,至于僧袍,那是我等身份之象征,轻易不好外借。”老和尚倒是说的痛快,虽然寺里饭菜不多,但多一双筷子,勉力也还能做到,不管什么寺庙,也不能遇见别人遭了难而不闻不问的。至于遭了什么难,也没有必要问,问出来也是麻烦。老和尚见机的紧,人生百态也见得多了,如果你真是只要一顿饭,那就便吃一顿饭罢了,这等小寺也没有什么可图的。

    大哥倒是面上一喜,至少能吃个饱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