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鉴一:九鼎

    言

    这是一段不存在历史书中的时代,这是一段所谓人类万年历史上的空白,他们习惯将其称之为物种进化的时期,但显然,这并不是进化,而是一种退步,亦或者说,是一种轮回,从新生到毁灭,又从毁灭到新生,一切都如同车轮一般,滚滚向前。

    幸运的是,我在所谓古人留下来的典籍中寻到了那些碎片,将那些零碎的拼起,恍惚间,我回到了那个时代。

    过往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好似梦一般,但又好似我亲身经历了这些,无比真实。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论,那是很长的一段历史,他发生在距离上一次灭世之后很久,距离下一次灭世也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

    我听到一些人在讲,这是大动乱之后最为安居乐业的时代,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虽然其中夹杂着一些动乱,但这毫不影响。

    也有一些人说,这是太阳的余晖,他散发出了最后的一丝光芒和热量,从此便陷入了沉寂和无边的黑暗。

    今日,我将这段从来不为人知的历史讲给你们,因为篇幅比较长,所以我先跟你们讲,那大动乱的最后几年,也就是,那个时代的开端。

    说到这里,也就得说说这所谓的大动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根据记载,当今大陆的名字为盘古大陆,原本是一块,但是万年以前,大陆之上发生了一次毁灭性的大洪水,洪水连带着持续许久的大地动,将盘古大陆分为了五块,其中中间那一块,面积最大。

    滔天水患,让百姓民不聊生,上天有好生之德,遂命圣人降世,治理水患,不出三年,水患平息。

    之后,圣人根据山川河流走势,划分九州,九州之中,以冀州为首。

    圣人恐水患再来或九州之中再起大灾,乃收集九州之铁器,铸成一座大鼎,后又用神器将一鼎分为九鼎,分别镇守九州。

    此后九州安稳,圣人也便离开人间,回天界复命。

    十年后,圣人指派的统治者正式立国,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家天下时代。

    因为各种原因,那个朝代离得实在太过久远,所以并没有任何的记录被发现,从距离他最近的那个朝代的记载来看,中间那块大陆有了名字。

    因为其位于大陆之中,又因为五行之中土在中央,故而古人将其称之为,中土。

    而又因为周围其余四块大陆并没有完全的开化,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故而古人在书中将其分别称之为:东夷,南蛮,北狄和西胡。

    万年后,由于中土的王朝固步自封,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停止了一些有必要的发展,从上到下无人居安思危,皇帝带头夜夜笙歌,从不早朝,使得当时的国力,变成了整个中土史上最低。

    内忧未除,外患又来。

    一个本该沉寂的势力打起了中土的主意,他们有个名字,魔。

    当时圣人带来文明,安置九州之后,同时带来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修行。

    以前不知,现在修行总体为三大境界,每一大境界中包含三个小境界,总共九个小境界。

    分别为,元合,守知,少清,御明,灵隐,神凝,洞渊,玄灵,罗天。

    当然这是上一次灭世之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修行境界的版本,过去的事情基本都伴随着灭世一同消失,人们便沿用了这个。

    同时流传的,还有以八卦为基础的功法,只是这八卦也不全,少了天地两卦。

    随着之前朝代的开放,修行也传入了其他几个地方,为了适应他们自身的条件,所谓祖师对其进行了修改,变成了方便他们修炼的东西。

    中土典籍之中,世界分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为神仙之居所,也是修行者渴求之地。

    地界其次,为诸人死鬼之去处,主轮回刑罚,并设有法官一职,掌地界律法以罚诸种罪过。

    人界最次,为盘古大陆,其中修行者以天界至高三虚为祖师,其下各神各司其职,各有其所信仰之人。

    人界修士,诸多以为道法自然,故而又被称之为,道人,亦或者是道士。

    南蛮因为紧挨中土,且没有天险阻隔,所以理所应当成为了第一个被中土武力合并的地方,修行方式自然也被改了过来,但少部分躲在深山的南蛮人,还是用着他们祖师流传下来的方式修行。

    修行之人,难免犯法,除了秋后问斩,更多的其实是流放。

    而在北狄西胡和中土交界处,有一个三山环绕一面临水,且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的地方,此地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何,这地方常年被瘴气笼罩,其中据猜测可能会有凶兽,所以自然而然就被当成了流放的好地方。

    为了不让他们跑出来,中土西胡北狄还难得联手将这里封印,只进不出。

    久而久之,这里不知道被流放了多少修行者,而人们也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名字,遗弃之地。

    的确很符合。

    但是人们却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是一个群体、有社会性的动物,当人多了起来,慢慢地自然会形成他们的那一套规则和体系。

    所以自然,在遗弃之地这种地方,那些被流放且活下来的人,抱团取暖。

    他们痛恨那些所谓的正派,痛恨外边的一切,甚至痛恨天界的至高,他们走向了极端,进入了阴暗,他们觉得,那记载中所谓的天魔,才是他们该信仰的至高。

    所以一个信奉所谓天魔,并坚信终有一天天魔会再度降临人间,带领他们占据世界的组织就诞生了,他们自称为魔,并说自己是天魔的后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加入这个组织,而那些没有加入进去的,自然也要抱团取暖,于是一个低于魔的东西,四大部族,在魔这个组织诞生百年之后,也逐渐成型。

    所谓四大部族,分别是斯尼戈尔人,遮盘,因迪亚还有克瑞亚人。

    相较于魔的不同,他们似乎更加的生性残暴,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基本丧失了关于人性的一切,在他们的认知中,似乎只有杀戮和繁衍。

    中土的衰弱是有目共睹,魔(还是称之为魔教更好一些,毕竟他们比真正的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有自己的算盘,作为跟中土斗了多年的西胡与北狄,自然也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

    当然了,西胡和北狄不是傻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土虽然积弱,但也不是轻易就会被人瓜分的,于是两家的使者,找上了魔教,美其名曰,合盟。

    也许是因为对复仇的渴望,魔教很快便答应了他们两家的条件,西胡和北狄也很开心的帮助他们将封印破坏,放魔教和四大部族离开了遗弃之地。

    在经过了缜密的策划之后,庚寅年元月十五那天晚上,中土的元宵节那一日,魔教带领着四大部族,共计八万人,趁着夜色,在内奸的配合下,里应外合,攻入了中土的西北门户函谷关,不到一晚的功夫,函谷关沦陷,守将陈楠自尽。

    魔教并没有在函谷关做过多的停留,而是长驱直入,从边境兖州一路到并州,聪明的他们并没有选择居庸关进入冀州,反而绕道,从并州到青州,再图冀州。

    那些守将那里见得过这些,纷纷是望风而逃,短短数月,魔教究竟到了青冀边界。

    朝廷在哪呢?

    当朝廷得到那份八百里加急的塘报后,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众人谁也没有解决的办法,理由很简单,京城外那些带兵势力壮大的人根本不想救,京城内此时剩下的,大多都是喜欢作乐的公子哥。

    京城剩下那些有点能力的,派出去也因为军队整体素质不佳而导致失败,最后要么战死,要么狼狈的逃了回来。

    现在轮到皇帝怨天尤人,暗自愤恨,但也已经是为时已晚,远处的军队根本调配不过来,近的也已经溃散的不成样子,眼瞅着魔教那些人兵临城下,也只有死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但我们这个皇帝有个不太好的毛病,正经修行者的话不听,就喜欢听那些没半点修为只会说好话的人讲话,很久以前他们有个名字,叫方士。

    后来被某位皇帝埋了一批,老实了不少年,当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貌似后来这事还被一些读书的拿过去盗用了。

    毕竟人嘛,总是不会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去犯同样的错误。

    可笑的是那个方士说自己有一种办法,能够驱散魔教和四大部族的部队,但前提是要皇帝亲自开门,带领文武百官出城做法。

    起先皇帝还是很害怕的,你想外边都是魔教的人,这要出去了不得被生吞活剥?

    但是那方士不死心,天天劝,说什么放心好了,皇上你是神仙下凡,有神将护身,那些东西近不了身之类的话,大概也就半个月的时间,眼瞅着援军迟迟不来,这皇帝终于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我试试吧。”

    于是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在皇帝的带领下,文武百官换上了奇形怪状的衣服,打开城门,站在城和魔教军队之前,跳起了大神......

    魔教傻了,守城将士们也傻了,这皇帝怕不是还没断奶?

    魔教也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大刀一挥,那八万人就嗷嗷叫着冲了过来,皇帝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按在了地上绑了起来,身后的文武百官也是一样。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城门也没来得及关,魔教就这样冲入了城中,经过了一日的激战后,京城彻底沦陷,成为了一座人间地狱。

    三日后,在满足了自己的一切目的后,魔教离开了这座已经可以称之为废墟的城池,向着其他的地方前进,而皇帝则是被带去了遗弃之地,可能他们觉得,这皇帝都不在京城,估计中土会不攻自破。

    但事实上,他们想错了。

    皇帝的离开,意味着束缚的解除,他们不再用听命于那狗屁不懂的皇帝,或者是受到某某某的掣肘,于是,各地的群雄,总共五方势力心照不宣的对冀州出兵,围剿魔教。

    大概介绍一下,这五方势力分别为雍州岭山丁元统领的白马军,幽州张掖明统领的铁甲军,扬州谢安晋统领的建安北府军,荆州赵啸统领的南明左晓军,青州杜明玉统领的青阳卫。

    虽然在人数上群雄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魔教这边整体基本上都是修行者组成,而且修为不低,所以战况十分惨烈。

    巨大的伤亡比,让战争持续了许久,在京城陷落的第二年的水官节,魔教才被五方势力合力驱逐出了中土,重新撵回了遗弃之地。

    而这次,为了以防万一,五方势力联合设立了一个更加坚固的封印阵法。

    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讨论过进入遗弃之地中将皇帝迎回复国,也是正常,毕竟人心各异,皇帝没了,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坐上去试试。

    在完成封印之后,五方势力难得坐下来谈了一次,目的很简单,讨论冀州最后的归属,也就是说,最后谁来做这个皇帝。

    丁元并没有表态,他心中知道自己的实力相对于其他几个来讲还是弱了不少,若是到时候闹得厉害,自己怕是做不了几天就得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所以坐了片刻便借口家中急事匆忙离开带兵回了岭山。

    剩下四个人吵了半天,最后也没吵出来个结果,不欢而散,各自带兵,准备抢冀州。

    可是半个月后,那荆州的赵啸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了一个所谓皇子,让他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而自己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宰相,继而又封了王。

    此时一出,除了岭山丁元之后,其余三人纷纷表示将发兵冀州,奉天靖难讨贼,还朝廷清明正气。

    不仅如此,西胡和北狄贼心不死,联合东夷,再度出兵发难,一时间,天下大乱,动荡不止。

    至此,一场长达百年的动乱时代,彻底开启。

    后世一般将其称之为百年之乱,又因为魔族入侵,皇帝北狩是在庚寅年,所以又称,庚寅之乱。

    古人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动荡至今已有百年,也到了合而为一的时候。

    而结束这百年之乱的因果,如今也已出现,就在那京城紫微周围,称得上京城四大门户之一的,东武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