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灵气复苏

019,天下形势

    弯月初升,鸟兽归巢,乡民安睡,苦学书生掌灯夜读。

    大秦山脉北麓官道上,一男一女快马加鞭的往西走,女子一身洁白如雪的轻衫在月光的笼罩下仿若仙子。

    “吕老四是不是有些吝啬?八十两银子,我从未见过如此少的钱!”

    英俊男子御马之术熟练不少,在快奔的时候还能分出精力与前方的秀美女子闲谈一二,官道上行人极少。

    二人正是赵俊与杨念慈。

    很多江湖人士喜欢走夜路,特别是行踪不便为人知晓的黑道魔教之人。

    杨念慈本不愿搭理,闻言讥讽道:“那么你的挣钱本事一定很好。别人赠予的八十两你都看不上,天下穷人很多,你可曾给过乞丐一文钱?”

    吕大临不比他的三位哥哥有俸禄,又为了搞学问花很多钱,因而囊中羞涩。

    赵俊坦然道:“我确实没见过一文钱,甚至一两银子也没见过,从小到大一切花销都不花钱,家中长辈的赏赐,用的是5两重的纹银。”

    白银易于和其它金属混在一起,因而官方的标准货币是纹银,1块5两。

    这里的“两”也不是普通重量的两、1斤10两,是金银两、1斤16两,换算一下一两大概37.5克(1金银斤约600克)。

    “你是吕俊!少说别人的事!”杨念慈提醒。

    “所以啊,我根本不知道吕俊的生活是怎样的,我没有经验!这样我很容易被人拆穿的,杨姑娘,辛苦您指教一二?”

    没有花过钱的人怎么知道钱的价值?

    杨念慈想着确实如此。

    “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是10两,我们身上的这衣服是上等的一套大致是1两,你身上的精品佩剑一把20两!”

    “大宋禁军普通士兵一年的军饷是6两、每月5百文钱!大明江南的水田一亩地的价值是10两到20两!”

    杨念慈说赵俊听,一路上并不无聊。

    杨念慈生于辽州、辽水之东,四十年前二岁时,因金军攻占辽州而失去家人,被杨铁心也就是杨康的生父所救,成为杨铁心的养女。

    杨铁心带着杨念慈入关在燕州生活。

    二十八年前,金军入关寇掠燕州,北汉十几万生民死伤,大批燕州地区的汉人南迁大宋,杨念慈和义父为躲避追杀南下。

    二十四年前,杨念慈认识从蒙古归来的郭靖、随着养父出使大宋的杨康,然而杨康却不认生父杨铁心、甘愿当“胡虏”金人的儿子。

    二十年前,杨康身死,杨念慈心如死灰,却得知秦南琴刚生下一子、正是杨康的骨肉,便带着杨过隐居吴州。郭靖给这个孩子取名“杨过”,希望这个孩子长大之后“知错能改”,不要像他生父一样为荣华富贵而当汉奸。

    世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

    杨康“认贼作父”的完颜洪烈家族,是多尔衮的姻亲,后来随着多尔衮死去顺治帝掌权而衰落,被屠戮大半。

    “胡虏就是胡虏,残忍无情!”

    赵俊嘴上骂着,心中却想,如此残酷的“生存竞争”,怪不得北方的这些“野蛮部落”战力强盛。

    大金核心的“八旗”,虽然只有十万,战力相当大宋四十万禁军!

    “都怪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听着浪漫,其代价却是几十万汉人的死亡、上百万汉人流离失所!”

    二十年前,本来闯王义军已经占了燕京,正要继承北汉的朝廷,却被大金和阵前倒戈的吴三桂“关宁军”夹击而大败。

    随后,金军入关,在吴三桂等“藩王”军队的相助下击败“黄雀在后”的宋军,占领燕州全境和并州雁门关以北的地区。

    “呵!你也认为是陈圆圆的错了?”杨念慈冷笑。

    赵俊马上否认:“怎么可能,吴三桂贪生怕死罢了!就是没有陈圆圆,也有李师师柳飘飘,只是一个借口!”

    吴三桂的关宁军被大金八旗军打怕了也打累了。当时的闯王部队大都是吃饱肚子没多久的流民,战力很低、精兵很小。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宋太弱,当初没能消灭被大辽保护的北汉。杨姑娘和燕辽民众的苦难,都是大宋的错!”

    一百四十年前大宋建朝时,天下更加分裂!

    宋太祖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想趁着朱棣“靖难”不久大明国力大减的机会统一南方,结果宋明两军在淮河一线大战多年损耗极大却还是僵持。

    宋太祖和明成祖朱棣相继去世之后,两国和谈罢兵。

    随之即位的宋太宗,虽然也是个颇有建树的君主,毕竟不如宋太祖,亲率大军北上灭北汉,两次都败于北汉和大辽联军。

    于是为了皇位稳固,宋太宗只得放弃燕州,转而向西攻取凉州。

    宋太宗之后,宋帝更加不行,以至于“澶渊之盟”向大辽称兄纳贡之约都算不小的“功绩”,为大明人耻笑!

    大明于一百七十六年前建朝,继承后唐,明太祖也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以吴州扬州为根据地,沿江而上,灭陈楚政权得江州、荆州、湘州,灭后蜀政权得巴州、黔州、益州。

    一百六十四年前,明太祖派出四大名将,分兵两路北上,誓要攻灭后周,却连连遭遇一系列挫折,有的情况简直千年难得一遇!淮河流域暴雨三日,洪水冲垮堤坝,江淮地区赤地百里荒无人烟!

    明太祖感叹:“此非朕武事不行,是天不愿朕统一南北!逆天而行必遭天谴!百姓已如此困苦,朕不愿天谴再加之!”

    于是罢兵,专心内政,顺手灭了占据闽州的闽汉,进一步降服占据两广的南汉。

    赵俊抬头看了看弯月,莫非上天在干预这个世界?

    没有一个王朝能避免兴衰,大明亦然。

    明朝建立一百多年,在“一连串”的昏君折腾下,终于国力衰弱、军备松弛、地方贪腐严重、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好在这个时候的宋帝也一般,彼此半斤八两。

    六十多年前,荆州义军起义席卷大明半壁江山,相继建立了几个政权。大明平定荆湘,却无力西进剿灭与大宋结为联盟的西唐政权。

    至今西唐仍旧占据着益州、巴州、黔州,军队三十万,内有佛家支持,外有大宋大理作为盟友。

    这一时期,本来已经臣服的南汉叛乱,脱离大明而独立。大明也只好承认,并为了安全与之结成联盟。

    北边的大宋,此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一场席卷凉州、雍州的大旱之后,西北又乱了,北边的大辽则不断南下寇掠民众。

    凉州半汉化的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先是臣服于大宋,又反叛想趁大宋疲于应对大辽之时进占雍州。

    好在大宋撑住了,在让辽人付出惨重代价后维持了北方和平,平定雍州、收复凉州的陇南地区。

    然而却无法再进一步灭西夏了。

    三十年前,年仅二十岁的宋神宗即位,他年富力强、志向远大,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启用王安石变法——

    二十二年前,宋神宗见变法效果不错、大宋国力提高不少,不顾大臣反对,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想要灭亡西夏的战争。

    战争前期宋军占据上风,一路胜利,占领西夏三分之二土地。

    没想到,西夏爆发出惊人的战争潜力,两军大战于永乐城,双方死伤惨重,西夏军队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宋军劳师远征,在付出二十万的巨大伤亡后,无奈撤兵。

    宋神宗也因此战大怒,把失败归结为革新派无能,启用司马光废法——

    西夏本来国小人少,将近二十万人的死伤更难承受,由此国势一蹶不振,再次向大宋称臣以获得“岁赐”。

    此战也造成了陇南地区的权力真空,天下会等新兴势力在此扎根、无双城独孤家则成为一方诸侯。

    “大宋最大的威胁有三个!”

    “大明中兴并不可怕,张居正和万历帝的斗争不说,大明卫军制度已废,如果不是戚继光、李成梁等的私募军,连倭寇都对付不了!”

    “大明于大宋最大的威胁在于正统,对儒生们有不小号召力,也会让那些对大宋失望的人南润,比如郭靖郭大侠!”

    从历史经验来说,即便大宋灭亡了,大明也能保住南方。襄阳不破,本族军队不多的大金或蒙古,无法绕过襄阳去占领荆州。

    因而,大明不会积极的支援大宋应对北方威胁,还可能趁机偷袭!

    “大金是大宋最大的威胁!二十年来,大金不断吸收汉人的文明成果,又整合了燕州、辽州地区的汉人,已经积蓄足够的力量。”

    大金也有自己的问题。

    大金于一百八十年前建国,以上京为根据地,当时的君主是完颜氏。大金先臣服于大辽,后兴兵伐辽,南下占领辽州。

    一百年前,北汉强盛,出关东征,大金此时已经衰落。于是北汉占据辽州,大金退居辽河以北、并分裂为几个部族互相对立。

    在此期间,大量燕州、冀州、青州的汉人移居辽州,辽州再次繁荣起来。

    四十多年前,赫图氏统一大金各部,取代完颜氏而为金主,大金再次兴起,并一举攻占辽州。

    大金西进草原连败辽军,获得漠南草原东部,辽国势力大减。大金采取“金辽同盟”的战略,并没灭亡辽国。

    近三十年来,蒙古崛起统一漠北草原,不在臣服大金,大金和辽国的后方并不那么稳固。

    “天下棋盘,金角银边草肚皮!大宋就是这肚皮!人多物产丰富文明先进,可位置不好三面被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