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明被你们玩坏了

第二十四章 过卡(上)

    等到谢安之二人随着王大富走到前院,即使离大门还有点距离。

    远远就能看到一辆长达十数米的符车停在门外。

    除此之外,还能见到府上众人虽是兵荒马乱,但又算是井井有条的进进出出。

    有搬运东西的。

    有准备物什的。

    还有整理车内空间的。

    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而能够让一切都如此秩序井然,靠得不是别人,正是站在门边,指挥若定的那位女主人了。

    看到谢安之几人走了归来。

    她也是轻轻弯了弯腰,行了礼,告罪了两句就与自己的丈夫交谈起来。

    “父亲大人那边已经派人去请了。”

    “这段时间我们出门,府上大小事宜,特别是女儿的照顾,也要多麻烦岳丈大人了。”

    李君莲听了王大富这番话语,也是翻了个白眼。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自家女儿的骨肉,怎么叫麻烦。倒是那边赶到这里还有点路程,不知道我们出发前能不能过来。”

    王大富听了却没有顺着她的意思说下去,只是在那边感慨道。

    “无论如何,这段时间都要麻烦他老人家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这做女婿的没有用,没有能力,无法让你过上富足生活。只能为了生计,冒此风险,一路奔波。”

    李君莲听了,也是默然。

    其实他们两人都有些话没有说出口。

    若是这次生意顺利,自然也是并无所谓。

    若是两人真遭了什么不测,这才要辛苦老爷子了。

    但是念及此处,李君莲却也捏住了王大富的手,轻笑道。

    “这话何必再说。今日这趟生意,也是我们二人定下来的,这一路走去,也是说好了要一同前往。”

    “更何况今日也算是运道来了,正好人秦氏也要出一趟货,我们借着东风,必会有惊无险。”

    听了李君莲如此言语,王大富也把自己想劝她不要同去的话语给咽了回去。

    他明白自己妻子的脾气,话语既然说到这里了,也不必多费口舌。

    只是还来不及说些什么,李君莲就把脑袋转到谢安之这边,问起二人需要些什么物件。

    “有什么东西要带上,尽管说。另外二位这段时日要辛苦点了,因为我们这符车大小不够,侍女仆人也安排不下,只能劳烦二位......”

    听到这里,谢安之与林会然也是连连摇手。

    他们二人也算是长在新时代下,基本上自我生活能力还是有的。

    更别提谢安之在这大明国也算是好好学习了一番基本求生技能。

    别说只是在车上熬几个日夜。

    哪怕是破庙桥洞。

    这些年来,他也是睡过了不少。

    倒是林会然扭扭捏捏,提了一个要求。

    想带上点零嘴。

    李君莲听了,也是大手一挥,立马让家中侍女去隔壁几家铺子采购一番。

    待到诸事完毕后,李君莲与王大富深深看了一眼抱在侍女手中,还懵懂无知的女儿,头也不回的驾车离去了。

    坐到车上。

    谢安之也是仔细打量了起来。

    与绝大多数运送货物的符车差不多类似。

    这车子的居住空间也算是逼仄。

    一张可以合拢打开的桌子。

    一个简单的洗漱房间。

    几个高低伸缩床铺。

    再加上几个简易木凳。

    就已经是全部构成了。

    甚至因为李君莲的斤斤较量,就在一些本可以好好伸展拳脚处的地方,也摆满了采购而来的各种物什。

    这也让王大富对着谢安之二人,多使了好几次抱歉的眼神。

    不过还好。

    谢安之与林会然也不是他们所想象来体验生活的大户儿女。

    再是简陋的环境,他们也呆过。

    林会然一坐在凳子上就打开天仪,玩起了《南柯梦》,谢安之却对那能够自动驾驶的符车操作台挺感兴趣,在王大富的引路之下,直接呆在那狭小的观察室里去了。

    一路疾驰。

    两边从合院变到了高楼,再从高楼变成了高耸入云的,似乎都见不到太阳的楼丛,再从那等楼丛赶到了慢慢稀疏的地方。

    谢安之知道,这也是他们已经从府城的中心位置,来到了边缘地方。

    王大富与李君莲所坐的符车,自然也算是精挑细选。但或是心中有事,到城外的一路也总感觉颠沛起来。

    只是还没有到达关口,符车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待到可以看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铁栏杆处,符车已经寸步难移起来。

    谢安之看着满地平铺的各式符车。

    哪怕是上辈子经历过数次节假日上高速公路的他,也不由得目瞪口呆起来。

    “这些车子......都是这次要出去的吗?”

    王大富也是第一次见到这般壮观景象,哪怕心中有了预料,已经打了多次预防针。饶是如此,依然有些受了惊吓。

    “想来今日秦氏出行,城内大多数商队,都赶来了吧。”

    还不等谢安之问上其他。

    嘎吱!

    嘎吱!

    随着一阵栏杆由那铁铰链重重拉起的声音,几处关卡的两扇厚重大门被缓缓推开,外面的电子显示屏上也开始滚动起大字来。

    “按序排队,违者坐牢。”

    话语简单。

    只是配合着鱼贯而出,荷甲实弹的锐士,倒是颇有说服力。

    这也让原本在有几个打量着是空隙处能否塞下他们车辆的商队主事人停歇了想让自己符车空降那次的冲动。

    而在关卡处外面还算是平整的土地上的那伙人。

    他们一看到显示屏跳出字符,就立刻喧腾起来。

    还不等关卡的站点里走出人来。

    那些伙计们就一个个懂事的,将符车敞开打开,点数货箱,呼唤同伴,男女老少的叫嚷声此起彼伏。

    等到差不多时候到了,那些卡点上班的东关口关吏们一手持簿,一手持笔,站在关口入口的两侧,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

    在大明帝国建国伊始,见过前朝大乱的洪武大帝就吸取了相关教训,在他的规定之下,人员的往来与流动,是经过严格的限制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淌,那本《太祖宝训》除了能够在各地的书馆中能看到,大多数人也开始熟视无睹起来。

    像是这等规矩,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地方治理能力塌方式的下降,也慢慢的成为了一种形式。

    毕竟对于一地长官来说,人口,其实慢慢成已然为了负担。

    过多的人口对于地方官府来说,既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也意味着保证大量的救济食,在朝廷需要徭役之时,还得按照人口提供相应的力夫与银两。

    所以对于人口的流出,一些地方官府反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导致帝国贫瘠之地,数里之内难见人烟。而像松江府吴中府这等地方,连天桥桥洞内,夜晚都无立锥之地。

    但是这些商户,又完全不同了。

    他们拥有财物,是地方官府重要的收入来源。

    也正是如此,他们出关进关之时,会有专门的胥吏点检。

    今天日子特殊,接到消息后,一些胥吏脸都绿了,没有办法,后面来头太大,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开关,甚至为了按时下班,关卡比平时提前半个时辰开启。

    只是在怎么加快速度,点检必要的时间还是需要的。

    等到林会然都从《南柯梦》里醒来之时。

    这条队伍负责的老吏才堪堪能够一眼看见。

    这位老吏飞快地为一队来自元洞区某位客商做完登记,看了一眼排在后面的车辆,只是刚刚望见车子上的标记,就轻笑了一下。

    便直接从符车台阶上走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