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袭袭

一百五十八 忙起来了

    冯梓琳确实感到惊讶,因为这边还没生产呢,那边人家都卖掉了,这可是没风险的买卖啊。

    “这主要是蔡家有很深厚的营销底蕴,他们是把即将生产出来的秸秆板材卖给了几个渔村,那里要重建海上养殖场,每家每户都定制了由秸秆板材制造的板房、以及养殖场上的一些设施,所以我们要争取尽快投产,不能耽误人家使用。”顾全解释道。

    “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办好,那就尽快审批这个项目,并用最快的速度建厂、投产;我们镇里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冯梓琳承诺道。

    “可不能只支持这个项目,其他的项目我要同时开工的。”顾全带着笑强调说。

    “当然是全部都支持了,我不会因为其他项目投资少就厚此薄彼的,那都是我们太和镇的成绩。”冯梓琳也掩饰不住喜悦的神色了,说真的,她确实感到顾全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绩了,心里也充满感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顾全都是在忙着跑审批、跑证照的申办,同时还联系建筑工程商,为即将开工建设打好基础。

    而燃料加工厂这边他都交给了马海龙在管理;这边的生产任务也没有之前繁重了,因为取暖季还有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之前他们还有一些存货,加上现在生产的,估计月底就可以停产了。

    而堆肥场那边也基本整理出来了,等这边停产后,那边就立刻开工,因为那边也不需要建厂房,所以可以无缝对接生产。

    堆肥需要的材料简单,工艺也不复杂,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说白了就是把秸秆粉碎,然后掺拌上一定比例的农家肥、腐熟催化剂、壤土等物质,再堆成大堆、盖上增温膜,剩下的就靠时间去完成了。

    当然,顾全还要在堆肥生产的同时,再生产菌类肥料,也就是利用秸秆培育微生物菌类,把秸秆变成微生物菌肥;这是一种高附加值的肥料,可以给果树、花草、瓜果等果蔬植物施用,肥效很好。

    为了这个肥料的生产,顾全还专门到省城农科院去找了专家,和农科院微生物所达成了协议,菌种都是微生物所提供的,顾全这边就负责菌康制作和加入菌种、发酵、烘干,再包装出售。

    而销售菌肥的事情,邹东升也答应帮着开拓市场,这让顾全有了底气;邹东升他们的市场可是很大的,他们每年的肥料生产超过二十万吨呢,这让顾全羡慕不已。

    就在顾全这边忙的脚打后脑勺的时候,他又接到了陶佳唯的电话了,这也是从春节开始的第三次通话了,前两次都是拜年、问候,也就是春节和元宵节时的通话。

    “和你说一下啊,我妈那边说等五一的时候,她会带着我小姥爷回来,会去你们村见我姑姥姥,你最好和我姑姥姥提前说下,别到时候等两位老人见了面后激动的出问题。”陶佳唯通报后又叮嘱道。

    “你小姥爷就是杨奶奶的弟弟吧?是移居到国外的华侨吧?”顾全问。

    “对,是她最小的弟弟,也就是我妈妈的叔叔,一直在国外生活。”

    “哦,好,我一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奶奶;嗯、佳唯,到时候你是不也跟着回来了啊?”顾全问。

    “废话,我能不回去吗?这可是难得的见证时刻,我当然要参加了;呵呵……。”陶佳唯笑着说。

    “哎呀,你这一走就是几个月,可算是快回来了。”

    “咋的、你想我、我们啦?”陶佳唯感觉直说自己似乎不好,急忙加了个‘们’字。

    “是、想你们了,回来时给你们好好的接风。”顾全也觉得话越说越暧昧呢,也忙改换了口气。

    “行,那等见面再好好聊。”说罢、陶佳唯赶紧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顾全琢磨这件事是不是该和冯梓琳说一声呢,毕竟有外宾要过来,需不需要通知一下政府方面呢?

    想了想,他决定还和冯梓琳说一声,万一因为没提前告知,再被埋怨就不好了;于是又拿起手机打给冯梓琳。

    “怎么啦、又有什么事啊,顾大厂长?”冯梓琳带着戏谑的口吻问道。

    “冯书记,我想告诉你陶佳唯要回来了。”顾全说道。

    “啥?她回来就回来呗,和我说这事干什么?你闲得慌啊?”冯梓琳听了顾全的话之后,明显的不高兴了。

    “哎呀,不是、不是,我想说的是陶佳唯要和她妈妈一起回来了,而且还要带着从国外回来的亲属一起回来,所以我想提前告诉您一声有外宾要过来了。”顾全赶紧解释道。

    “哦、什么时候来?具体多少人?”这回冯梓琳的态度好了许多。

    “大概在五一前后,具体多少人我也不清楚。”

    “那你就把具体情况摸清,然后再和我说一声;等都落实了,我好安排接待。”冯梓琳嘱咐道。

    “好、好,我再问问。”顾全答应道。

    随后他又把这件事跟父母和杨老太太也说了;这下杨老太太可高兴了,拉着顾全妈的手,就一直在说她小时候和弟弟的事情,反反复复的好几遍,把梁玉琴逗得笑个不停。

    冯梓琳这边也确实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要来外宾了,这也是件大事,所以她也打算重点接待。

    不过这事现在她还不打算告诉其他人,因为顾全那边也没完全落实呢,万一再有变化,那现在说了,不就让人看笑话了吗?

    另外她现在也确实很忙,今年太和镇迎来了小型企业爆发,每个村都有新建项目,很多项目都需要审批,她现在每天都在加班忙着看项目的材料。

    茂林村除了顾全家的几个项目之外,还有几个项目也报上来了,冯梓琳都重点关注了;这其中有谢震的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就是制作鱼干、风干鸡鸭、腊猪肉等等食品的作坊。

    还有一个是市里来的老板,要在茂林村建一家塑窗厂;冯梓琳都不清楚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为啥跑到村里去建厂,难道茂林村的门窗都需要更换了?不然这个厂子生产出来的门窗卖给谁啊?

    不过她也管不了这个,人家要来建厂,那就是投资商,是要以礼相待和热情支持的。

    另外,县里今年给几个乡镇拨款扩建敬老院,这其中就有太和镇,冯梓琳也为建筑商的事情闹心呢,因为好多人找她想要承建呢;而且镇长高乐宁也想插手这件事,所以就这么一个小工程,也让她不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