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袭袭

一百九十七 分歧

    从蔡彤彤那边一共来了十个技术人员,都是二十多岁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其中有三个女的;带队的叫胡兆庆。

    顾全赶到现场时,正是这个胡兆庆在和李长奎在争吵,两个人谁也不听谁的,都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个是江南口音,一个是北方土话,声音都很大,却没能让对方明白他们各自说的啥。

    顾全赶紧制止他们,然后询问情况,原来是这些技术员嫌弃这里的条件太差,不愿意留下了。

    因为这本就是村里,还是新建的厂区,所以顾全和李长奎把这些人安排在了一栋简易板房内居住,并和他们说这是临时的住所,等办公区建好之后,他们就搬到那边去住。

    开始的时候,胡兆庆他们是同意了的,也把行李物品都搬过去了;但是等李长奎过来安排他们去吃饭的时候,他们却变卦了。

    “我和他们说,今晚上我请他们去饭店吃饭,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自己做着吃了;还告诉他们厨房也给他们准备好了,厨具、餐具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却说不想自己做饭,而且又说这个地方住不了,不想住这。”李长奎告诉顾全说。

    “开始不是说好了吗?这里安了空调、也建了浴室,为啥还住不了了呢?”顾全问。

    “他们说这里太寒酸了,房子都不隔音,还三四个人一间,条件太差,要求换更好的居住条件;另外,还要餐补,不给就都不干了,所以我才生气。”李长奎带着火气说。

    “你们这里就是条件差啊,我们可没住过这样的房子;我们也都不会做饭,需要找人帮我们做呀;还有,刚刚看到的那些工人,都是阿姨、伯伯,哪里能学得会做板材呢,我们教的会他们吗?”胡兆庆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

    顾全听后立刻明白了,这些人是要坐地起价,因为这些人的工钱是蔡彤彤和他们谈的,都是按照计件工资确定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工资是要看他们带出来的徒弟的生产量决定的,他们每个人带十个人,那十个人每天生产出多少合格的产品,按照数量来计算工资。

    现在他们可能觉得开始带新手不会有较高的产量,所以也拿不到高工资,于是开始挑毛拣刺的提要求了,为的就是想多拿点钱。

    这些技术员是嫌弃顾全他们招的工人年龄大了,怕到时候笨手笨脚的不出产量。

    “我们这里只能招到这样的工人了,年轻的都去外地打工了;嗯、如果你们觉得住的条件差了,那我就给你们换个地方住;如果你们觉得那些工人不好教,怕影响你们的工钱,那我们可以谈谈,我可以适当的给你们一些补助。”顾全也没办法,因为厂子都建了,不能还没生产就黄了吧?所以只能妥协,给他们这些技术员增加福利。

    胡兆庆一听顾全这样说,立刻就不说话了,而是回头看向其他的技术员,他们在用眼神交流。

    很快,胡兆庆又转过来和顾全说:“那我们谈谈条件吧,我们想第一个月不按计件工资,按固定工资,每人一万块,等第二个月看看工人的熟练程度,再说按哪种工资算法。”

    “想啥呢?都可你们满意啊?你们不干拉倒,我们在找别人。”李长奎不满的说。

    “长奎叔,不能这样说,他们提出的问题其实也合理,我们不能意气用事。”顾全劝道。

    “不行,他们这就是欺负我们不懂技术,想要抬高他们的工资;我去和李想说一下这事,看看他们怎么说。”李长奎说罢就去给他儿子打电话去了。

    “顾老板、我们也是赚钱吃饭,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呀,你要理解我们啊。”胡兆庆看着李长奎的背影,然后对顾全说。

    顾全没说话,他在衡量这件事怎么办,李长奎也是股东,他要是不同意自己的处理方法,那还真就不好办了,自己不能独断专行啊;另外,蔡彤彤那边和技术员也应该只是雇佣关系,他们是什么意见呢?

    这事闹的,还没开始生产就闹别扭了,真是开局不利啊。

    “胡主管,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先去和李老板商量一下;你和大家先整理一下床铺,今晚先在这里将就一宿,我们有了结果,会立刻过来和你们协商的;哦,晚饭你们就去村里的饭店去吃,我已经订好了。”顾全说道,他在程少壮那边订了桌,要给这些技术员接风的,现在却闹得怕是不能一起吃了。

    “好的,顾老板请便,我们也去吃饭了。”胡兆庆说道。

    顾全赶紧去找李长奎,看看他和李想沟通的咋样了;等见到李长奎时,他还在和那边打电话呢。

    “我觉得真的不能惯着他们,这还没开工呢,他们就要涨工资,那等到真的生产了,他们再给你撂挑子,那不更麻烦吗?”李长奎对手机大声说道。

    也不知道那边说了啥,气的李长奎差点把手机扔了,但是看到顾全后,他还是忍住了,但却挂断了通话。

    “叔,你们是什么意见啊?李想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顾全问。

    李长奎看了看顾全,脸色很是难看,不过他还是实话实说了:“李想的意思是让你决定这件事怎么办;小蔡没说话;不过我觉得这几个技术员就是故意为难我们,想拿捏我们,我们要是妥协了,那就会被他们一直要挟着,不多给钱就不会出力做工的。”

    “小蔡没说话”这句是李长奎加上去的,蔡彤彤也没接电话,哪能说话呢;他就是强调蔡彤彤没表态,想让顾全重视,意思是李想说的不能成为主要的意见,还要尊重蔡彤彤。

    但是,顾全立刻就明白了,李想和蔡彤彤是让他来处理这件事,但是又不想让李长奎难堪。

    “叔,我和李想说几句。”说罢顾全拿出手机给李想打过去了。

    李想和蔡彤彤的意思绝对是和顾全所想是一致的,因为他们觉得多支付一些工资、就能让技术人员正常工作,那也是值得的,不能把生产这个大局耽搁了,至于赚不赚钱、少赚多少钱,那都是小事,以后技术完全掌握了,那就能把这笔钱赚回来。

    但是李长奎不这样想啊,他觉得这些技术员就是欺负他不懂生产技术,所以才坐地起价,强硬的让他们吃亏。

    年龄差和阅历差、理念的不同,让顾全和李长奎有了管理上的分歧;顾全也立刻体会到了合作办厂的难点了,往往想法不同,就会让合作的双方产生分歧,然后就会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