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限薪令的想法
“《人民的名义》单集收视率达到5.288!”
“4月2号,在侯亮平赴鸿门宴相关剧集播出时,《人民的名义》单集收视率达到5.288,市场份额达到17.251%,超越范双冰主演大剧《武媚娘传奇》保持的单集最高收视纪录……”
“《人民的名义》基本锁定16年的收视冠军,收视率堪比春晚。”
自从3月份开播以来,电视剧的市场基本就是《人民的名义》独霸。
那些个小鲜肉的流量剧,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敌,电视剧里的演员也都在挨个上热搜。
#侯泳:我是农民的孩子,穷怕了#、#祁同伟惊天一跪#、#李达康表情包#、#高育良: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电视剧还没播完,后面那些“野狗当警犬”、“高育良为明史追求爱情”、“权利的一次小小任性”估计也都要上热搜。
《人民的名义》大火,同样也让电视剧里的老戏骨火了一把。
李达康、欧阳菁的扮演者,吴钢夫妻俩参加了《非常静距离》;赵瑞龙公子冯镭去了《你看谁来了》;胡镜去了《天天向上》。
原本都快被观众遗忘的演员,一下子通告都排不过来了。
其中演员兼制片人的高亚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凡尔赛的和记者大倒苦水,细数了自己当初筹备电视剧的“凄惨经历”。
“找投资可太遭罪了,上午谈好,下午签合同,一个月之后没打钱,第二个月就把合同撕毁了,筹备了几个月也才弄来了2000万资金,还都是我的钱。”
嘴上说的是遭罪,可高亚林脸上却是掩盖不住的笑意。
《人民的名义》播放权几轮交易下来,他那2000万的投资,早已翻了两三倍,可谓是名利双收。
采访的记者也是个会来事的,听到他这样说,也紧跟着问道:“那最后资金是怎么找来的呢?”
“当时我把能找的公司都找了个遍,最后去了枢纽。”
谈到这里的时候,高亚林还稍微停顿了一下,“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所以在递交完计划书后,我就把李路、周眉森约到一起喝酒,跟他们说,实在不行我就把房子卖了筹钱。”
“结果我刚说完这句话,枢纽的回信就来了,他们直接给剧组投资了1个亿。可以说,没有枢纽,就不会有《人民的名义》。”
记者听他这么说,脸上立刻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话题这不就有了嘛!
就这样,借着《人民的名义》这波流量,林纾和枢纽再次上了一回热搜。
伴随着热搜而来的,便是网友关于流量明星的讨论,亦或者说质疑,他们质疑这些年流量当道的情况。
《人民的名义》里面的老戏骨用一部精细打磨的电视剧,向市场证明了,没有流量、没有炒作,也可以拍出高收视率的好片子。
既然如此,那些不敬业、片酬高、演技烂的小鲜肉,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
“《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的意见》?”
林纾看着韩三枰给他递来的文件封面,不解道:“三爷,这种机密文件给我看,是不是不太好呀?”
“没什么不好的,这个文件不算是机密,目前还只是个尚在讨论中的想法,拿来给你看,也只是想让你给点想法。”
韩三枰抿了口茶水,无奈的瞥了一眼林纾,他觉得这小子啥都好,就是做起事来太谨小慎微了。
听了韩三枰的话,林纾也安静的翻开了文件,默默的看了起来。
这份《成本配置的意见》,简单可以概括为,对演员的片酬进行限制,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成本的40%。
其中,主要演员的片酬又不能超过总片酬的70%。
说白了,这就是影视行业的限薪令!没想到出来的这么快。
林纾心里暗自嘀咕着,嘴上却又开始了装糊涂,“三爷,我是导演,这个想法,怕是给不出来呀。”
韩三枰对林纾的说辞是一点都不买账,“你是导演没错,但你也是国内排名第一的演员啊!”
“咳咳,三爷,能说一下,这份意见书的具体情况吗?”林纾尴尬道。
既然装不了糊涂,那就只能认真给点想法了,但开口之前,还得把情况了解清楚才行。
韩三枰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这几年,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缺乏有效监控,导致乱象横生。这次《人民的名义》热播,也算是给狂热追求流量、资本的市场降了降温。”
“《人民的名义》总投资是1.2亿,其中演员的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占比不到总投资的四成,借着这个情况,就有人提出这个意见书来了。”
林纾明白的点了点头,搞了半天,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想法就可以说了。
“其实限制片酬,咱们也是有作业可以抄的。比如隔壁棒子国,在09年1月的时候,就发布了主要演员出演电视剧的片酬不能超过1500万韩元的规定,这个价格,折合RB不到10万。”
“在漂亮国那边,电影演员公会现有成员12万人,其中片酬能超过1500万美刀的,大约有30人。在好莱坞,下一部电影的片酬有上一部电影的票房决定,如果连续出现几部烂片,那身价肯定是要下跌的。”
“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相似的标准,那就是除续集之外,演员的片酬不能占到制片成本的30%。”
将海外两地的情况,一口气说下来,林纾都不带喘气的。
等他全说完了,韩三枰戏谑的评价道:“你这不是挺有想法的嘛?”
“呵,不瞒三爷,其实限薪的事,我去年就想过,各种资料也了解了一遍。但是考虑到市场自由选择的问题,所以就没去实施了。”
林纾这话说的并无愧疚之色,毕竟他就是个开公司的,哪能公然去跟市场作对。
真有什么意见,那也该上面开始提倡,就像此时此刻韩三枰拿来的这份意见书,虽然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实施,但好歹有这个意识了。
林纾的解释,韩三枰也理解的点了点头,“这事想要办成,还缺少一个恰当的契机,《人民的名义》竖了一个正面的例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