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汉堕

第三十四章千年蜚语

    李季的话虽然尖锐,但夏元却并没有羞于启齿的想法,照实说道:

    “可是当年苏武安不是说韩弩能射六百步,而秦亡韩后按理也应继承韩之劲弩才对。”

    夏元的话终于解开众人的疑惑,早在一旁等候许久的王代闻言,先是一笑,尔后出言替夏元解释道:

    “家主误解矣,苏武安乃是纵横辨士,端以卖弄口舌,虚张声势,黑白颠倒而闻名于世。

    苏武安说韩弩射六百步是夸大其词吓唬人的说词,家主怎可信此等荒谬不经之言?

    当年苏武安还说韩剑可斩断牛马、劈开铁盾,韩兵个个以一当百,连箭百失而箭箭穿心,楚国更是带甲百万,此话可信?

    世人皆知,苏武安合纵,必言过其实褒扬为主。

    而张武信连横,必恰如其分贬抑为主,”

    沉默,死寂一般的沉默。

    王代话音落下,夏元只觉脑海中咔嚓一声,犹如迷雾散去,对未知一切豁然开朗,心中恨骂一句:“该死的营销号!”

    除去心中暗骂前世误导他多深的营销号外,夏元随之又自嘲一笑。

    这种事情能怪谁,到底是他自己的问题,以往看史书古籍只觉繁杂脑晕,囫囵吞枣一般只看个大概,被人骗也是活该。

    现在仔细想来,还真说王代说说,秦箭阵的流言出自后世《战国策》苏秦为楚合说韩一篇中。

    可苏秦是什么人,是辨士,以口才横行于世,从苏秦口中说出来的话有几分可信。

    况且苏秦的风格是以吹捧为主,而张仪是以贬低为主,同一件事上,苏秦与张仪说出的结论也恰然相反。

    以韩国地理为例,苏秦简直将韩国地理吹上了天,好似韩国有此地理优势必将无人可撼万年无忧。

    而张仪却在这件事上将韩国地理贬的一塌糊涂,就差说韩国那旮旯险恶之地送他他都不要。

    这两人不同的外交说词,约等于九假一真的套话,当做参考可以,当真实事迹,只会如现今的夏元一般徒惹众人笑。

    王代说完,发现夏元愣在当场不发一言,这才发现自己似乎说错了话,没有照顾到家主的颜面,有些踌躇不安的立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挽回。

    “哈哈哈哈!”

    明白过来的夏元忽然放声大笑,看着满脸拘谨的王代大笑不止道:“是矣!是矣!

    哈哈哈哈!我被这个不知死了多少年的辨士给骗了整整一辈子。

    若不是今日你等点醒我,我还犹入迷雾而不自知!

    哈哈哈哈!好一个苏武安,好一个苏武安!

    不愧是佩戴六国相印之人,一张巧舌不知骗了多少愚人!哈哈哈哈!”

    王代及众门客看到夏元无事大笑,顿时松一口气。

    对一众门客来说,家主无事就好,最怕家主年轻气盛,自尊太傲,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自己见识粗浅,被书籍愚弄的情况。

    至于家主口不择言“一辈子”的误说,众人反倒没怎么在意。

    在搞清楚自己以往的误知后,夏元心情愉悦,带领众人走进第六间隔库。

    第六间隔库内摆放的都是弓弩等物。

    弩的材料大部分是由枣木,棠梨木,竹木以及部分青铜制造而成。

    在后世明代的《武备志》中有记载:“弩身用枣木红赤者为上,棠梨木红赤者次之。”

    弩的材料尤以枣木最佳,而枣树在燕国恰恰是最多的果树,所以库房中的弩大部分皆是以枣木制成。

    夏元随手抄起一张臂张弩,左右端详,王代恰合时宜的替夏元解说道:“家主且看,此弩分别由弩臂、弩弓、弩弦组成。

    将弩弦拉伸,勾挂于弩牙上,然后将箭置于弩槽,再以望山校准,扣动悬刀,便可射出箭矢。

    从此弩大小力度来看,应有一石弩力,仅靠臂力便可上弦,所以此等弩也被称为臂张弩。”

    “这就是臂张弩?”夏元看着手中的弩机,好奇道:“刚才你们说,秦军也有臂张弩,且不知燕弩与秦弩如何?”

    对夏元的问题,一旁的李季出言答道:“回家主,天下的弓弩基本都是相同的,略有区别,但也相差不多,不会分出太大的差别。

    秦器有利者,其他诸国会学习制造,诸国有利者,秦国亦会学习。

    弓弩剑戟盾矛戈这等战争利器,根本无法密藏,只要上了战场,终归会有遗失,毁坏,缴获,或利益熏心之人贩卖谋利。

    所以天下诸国武器都是相通的,不相同之处,在于各国特产不同,故制造原料或有所不同。

    或各国贫富有别,地势不并,天时不和,军制有差,故诸国视自身国情装备适合自己的军械罢了。

    像此等臂张弩,燕国枣木最多,故燕弩多用枣木造,秦国棠梨多,故秦弩多用棠梨制造。

    两者在同等弩力下,威力相差仿佛。

    所以秦国有的,诸国有,诸国有的,秦国亦有。

    便是今日燕国出一大匠,造作出家主刚才所说六百步的弩,若只是君王一人藏用,自然不会泄露。

    可若将此弩遍布三军而征战,与赵战,自然会传扬于赵。

    赵与秦战,便传扬于秦,秦与楚战,便传扬于楚。

    楚与齐战,传扬于齐,齐与魏战,则传扬于魏,最后天下诸国谁家不知燕弩耶!

    这也是刚才我等肯定秦无六百步弩的另一番见迹。

    若秦有六百步的弩,早就传遍诸国了,怎会秦独有,而诸国愚蠢不习邪?”

    “不错,此言大善。”李季的一席话,令夏元茅塞顿开,夏元心知自己刚才确实又想当然了。

    夏元心想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万不可自误,逐对李季越加欣赏。

    “也就是说,天下诸国弓弩大体相同。”夏元放下臂张弩,又拿起一张硬弓,一边反向套上弓弦,一边与众人谈话道。

    “自是相同。”

    与李季对话间,夏元沉腰垂臂,手臂伸展,胸膛略微向弓身方向倾斜,借腰骨之力拉动弓弦,一直将弓弦拉至外侧耳后,尔后缓缓将弓弦归位。

    “家主好气力!”

    一众门客看到夏元将弓弦收放自如的神态,各自惊叹不已,不由出言赞叹。

    “哈哈。”见众人被自己这一手折服,夏元嘴角带笑,矜持道:“此弓满弦两石,我举重若轻,操之自如。

    纵是三石强弓我亦如清风拂面,十发七中!”

    “二石强弓?家主真力士也!”

    “家主神勇我不及也,一石六斗弓我之力尽。”

    “一石二斗弓已是寻常之人不能开,家主可挽二石弓,古之善射者也不过如此。”

    在众人一阵起此彼伏的惊叹与吹捧下,夏元并未迷失其中。

    毕竟自己一米八六的身高,从小吃的好喝的好,打小开始练习步射,车射,最后练习骑射。

    如此日积月累的练习下来,若还箭术平庸的话,那岂不是太废物了。

    “你们也勿吹捧,弓者,要勤练勤射,日积月累终究不弱于人,若自得自满就此荒废,最终也会稀疏平常,望诸位共勉之!”

    “彩!”

    “彩!”

    “家臣,此间弓几何,弩几何?”

    见夏元终于问起正事,早有准备的家臣立刻出言道:“回家主,此间臂张弩一千有二,蹶张弩五百有六,腰引弩二百,硬弓七百张,软弓千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