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之野望

第二十七章 会投资的女孩

    “我叫宋晨怡,谢谢你。”

    一只芊芊玉手伸了过来,宋晨怡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虽然这次事情的结局不是她所设想的那种,可能逼退两个昧着良心的骗子还是让她非常高兴的。

    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我叫金野!”

    “客气个啥,这又不是荒郊野岭,他们也不是持刀歹徒,就是可惜被骗的钱没要得回来。”

    金野不扭捏,握上那只纤细的小手,暖暖的,很柔软。

    原本他也只算看不惯,挺一下那仗义直言的老摊主。

    但当宋晨怡毫不犹豫的挡在他身前之后,他力挺的对象就换了目标。

    活了两辈子,落魄也好,富贵也罢,这是第一个站出来保护他的女人。

    这份情他记下了。

    两姐弟轮流上阵,宋晨怡义正言辞,一口古文不带半个脏字,说得人羞愧难当。金野则拿出江湖小痞子的架势,借了老摊主标记邮票名的小黑板,擦掉字后写上八个大字:无良商家,专骗学生。

    同时送上一句话:我有兄弟十三人,书读得不咋样时间却是大把,咱要不要试试谁赚谁亏?

    面对这一文一武的两个小孩,修笔匠那是打也不是骂也骂不赢,奸商遇到了痞子和秀才。

    他只能恶狠狠的丢下几句场面话,夹着东西与和事佬一起冲入暴雨之中。

    ”没事的,我也理亏,能有这种结果已经让我很满意了。“宋晨怡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递到金野面前:”该多少就多少,我也不能眼看着你亏钱。“

    ”亏钱?“金野笑呵呵的拿了老摊主一个护邮袋,边装票边说:”别看这票浸水了,留个一两年翻几倍好玩一样,算上去我还赚大便宜了。“

    老摊主点点头插进话来:“小野这话没说错,康申猴这几年走势很强劲,84年才3块钱,今年已经一百一了。”

    “是啊,我也是很看好这票,不然哪舍得花这么多钱去买。”宋晨怡拢了拢秀发,表达出和两人一样的看法。

    金野从她的语气中听出并非因为喜爱而收票,倒像是为了升值转手去收的票。

    于是他伸手指了指宋晨怡拿出来的集邮册说道:“能让我欣赏一下你的票吗?”

    在集邮爱好者之间,互赏邮票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宋晨怡自然没有拒绝,很爽快的就将手中那本红色的集邮册递了过来。

    金野接过之后翻开第一页,全是苏国的邮票,三角形、正方形、长条形……形状多样,主题丰富,很精致。

    根据邮票上印戳标记的时间去计算,收信人很可能是第一批留苏的高材生。

    再往后翻了两页,满眼红色,全是文票。

    赫然,他眼皮迅速跳了几下。

    有摊主凑了过来,就像饿狼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可金野仿佛脑后长了眼睛,直接跳过翻去了后面,似乎对文票不感兴趣。

    “晨怡姐,你的眼光真的挺不错。”

    看着最后几页出现的邮票,金野由衷的发出了感慨。

    这些票都是近些年来发行的票,整套价格也不算高,几块十几块撑顶。

    但若是以投资的眼光去看,恰好是这些票在90年那波狂潮中大放异彩。

    83年出的西厢记,84年的仕女图加峨眉风光,还有吴昌硕的画,85年的梅花,86年的濒危木兰,87年的水浒和猛禽。

    除此之外还有小型张,仕女图、故宫六十周年、曾侯乙编钟、牡丹亭等等。

    得到金野的夸奖,宋晨怡心里很是高兴:“呵呵,我喜欢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其余的都是凭感觉收的,山水、植物,看上去漂亮枚数又多我就喜欢。”

    “原本这些我都存了很多套的,为了买那个方联猴基本全卖了。”

    金野默然,买一套只能说喜好,很多套的话那就属于投资。

    宋晨怡的投资眼光非常好。

    “去边上。”金野拿着邮册到了角落里。

    宋晨怡跟了上来,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这枚票别带着到处跑,放家里,一定要好好保存,不要让任何人看见。”金野翻开邮册迅速指向一张票,随即又将本子合上。

    见到金野慎重的样子,宋晨怡不由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压低声音问道:“很值钱?”

    “嗯,当年有很多发行下来又收回去的票,比如全国红,胜利、题词等,都非常值钱。但和你这枚比根本不算什么,有钱都买不到。”

    能让金野吃惊的票自然不一般,他真没想到宋晨怡竟然拥有一枚创建。

    你知道这枚票稀少到什么程度不?

    也许不能用稀少来形容,是根本就没人见过,只知道有这么一枚票。

    价格没法估量,有市无价。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详细情况只能稍稍带过,见谅。)

    听着听着,宋晨怡也开始紧张起来,全国红她可是知道的,而自己这枚票竟然比全国红还牛。

    金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讨论,把手中邮册还了回去,同时赠送了一句话:“你后面的票都很好,有钱还是得多收点,特别是西厢记的小型张,发行量少。”

    “嗯,你的想法和我一样。西厢记的小型张只发行了91万张,虽然目前比牡丹亭的小型张贵,但恰巧证明它的价值。”

    和宋晨怡这种天生具有投资眼光的人说话真不费劲,尤其她还有着非常高的审美观。

    西厢记和牡丹亭风格类似,色彩上一明一暗,前者细腻后者豪放,加上发行量的因素,谁的未来会更好已经不明而喻了。

    两人又聊了会天,外面的暴雨也终于进入尾声,各自留下了书信联络的方式后就此告别。

    临别前,宋晨怡从邮册里拿出一枚已经盖销的苏国票递给他。

    “等姐姐高考完,咱们一起玩邮票。”

    金野伸手将票接了过来,笑着点头道:“行,一起把那修笔匠给挤出去。”

    这是两枚一套的票,纪念苏国火箭首次到达月球轨道,发行于59年。

    一人一枚。

    礼轻情谊重。

    宋晨怡走后,金野去柜台买了本集邮册,将那猴票四方联和苏国票都放了进去。

    然后他蹲到老摊主面前,问道:“张爷爷,您这还有脱胶或者发霉变色的文票不?我想要?”

    “你要那些票干什么?品相不好,升值空间有限,还不如玩新票。”老张头挺喜欢金野这孩子的,不怕事。

    “嘿嘿,收着玩,有纪念意义。”

    金野打了个哈哈,他可没打算将自己要做的事说出来,会非常的不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