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登月计划

第三十三章 南门大街晚会(五)

    这时,全场一片漆黑。

    舞台四周响起“啾啾”的尖亮声,一颗颗光点直冲夜空。

    随着一声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它们四散开去。

    南门大街上的夜幕,被划出一道道光线,有红有紫,有黄有绿,色彩缤纷,络绎不绝。

    人们仰头而望,欢呼雷动,气氛被推向最高潮。

    就连人群中的数十只狗狗们,也都按捺不住,欢快追逐。

    焰火持续了将近一刻钟,人们无不满怀激动,欣赏着这场绝无仅有的烟花盛会。

    眼睛里的五彩斑斓,正如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原想。

    ……

    凉爽的晚风飘来,将空气中弥散的火药味逐渐吹散。

    不久,场中灯光大亮。

    卢飞站在舞台上,身着一件黑色直掇,头戴宝蓝四方平定巾,神情庄肃。

    唇边若有若无的胡须,更是给这位不到弱冠的英俊少年,增添了一丝成熟魅力。

    只听他开口宣讲到:

    “二百年前,我们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他带领我们赶走了蒙古人,重新建立了华夏王朝。”

    “今夜,我们正站在这位伟人曾经站过的地方。”

    “二百年前,我们被称之为贱命,连名字都不配拥有,敌人肆意侵占我们的劳动成果,百姓们饥荒不断。”

    “今夜,我们正围聚在此,载歌载舞,一齐庆贺今秋丰收之喜!”

    卢飞喉咙蠕动。

    “但是!我们能满足于安居现状吗?”

    “难道,你们忘记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带兵攻占古北口,兵临北京城下?”

    “难道,你们忘记了嘉靖三十四年,于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登陆的一百多号寇贼?他们横行浙、皖、苏三省,八十余日,一度直逼南京?”

    “不!”

    “我们从未忘却!”

    “但是,同胞们,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做官?从军?除此之外呢?”

    “不,这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何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算现在有人对我这些话不敢苟同,但你就不想让自己,让妻儿父母过上更富足、更自由的生活嘛?”

    “你们难道就没有梦想吗?”

    “告诉我!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卢飞心怀澎湃地与场下众人推心置腹。

    这时,有七名少男少女跑上舞台,对着话筒回答了他刚刚问的问题。

    “天气快要转凉了,我梦想有一件轻便的防寒衣裳,这样,在冬天,我也能和伙伴们愉快地玩耍了!”

    一位约摸十一岁的小女孩脆生生到。

    “我梦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我喜欢吃的食物!”

    一位少年接上话头。

    “我梦想有一个冬暖夏凉的屋子,火烧不毁,水冲不烂!”

    “我梦想能在几个时辰时间,从南京到北京,这样,我就能随时随地去找我的堂兄妹们聚聚了!”

    “我身为一个女孩子,但也希望和哥哥们一样,将来做一番大事业!”

    “我梦想自己不用下地干活,也不用做官行商,就能和家人们一起过上轻松而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既考不上武举,也考不上科举,但我梦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

    ……

    听着他们几人说出的梦想,台下三万观众反应不一。

    有人嗤之以鼻。

    有人一笑了之。

    当然,也有人静心思考,亦或是心向往之。

    舞台上,卢飞听完他们几人的梦想,接口到:

    “很好!你们七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

    “你们七人的梦想,更是我南翔技校的梦想!”

    卢飞声调不断提高,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随后扫视全场。

    “之前,很多人问我,你什么时候才会满足?”

    “我是这样回答他们的。”

    “只要我用心种稻种桑,辛勤耕作,却仍会面临饥饿和寒冷,我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诚信经商,走南闯北,却仍会面临敲诈、抢劫,随时破产,我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努力打工,起早贪黑,忠诚无二,却仍会面临克扣、拖欠,我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身居高位,治理一方,秉公持正,却仍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我就绝不会满足!”

    一番铿锵有力,见微知著的演说,此刻,已然深深感染了所有的观众。

    随即,就有人开始提问:

    “卢校长,敢问你如何实现你的梦想?南翔技校又如何实现它的梦想?”

    闻言,卢飞从容不迫到:

    “我卢飞,卢杰伦,自小拜业于恩师,跟随他老人家学习天文,地理,算术,医术,炼金,水利,地质等诸多学问。”

    “要论起四书五经,我卢飞自知不如场上诸位学子甚多。但论此道,某还是深得其中三味。”

    卢飞趁此大好时机,开始推销他的学问。

    “师父将这些格物之学,称之为科学。”

    “他将格物阐述为对外间万物本身的观察、研究以及推理,而并非单指对某一件事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例如,你们现在头顶上的灯,为什么会发光?为什么我能隔着很远距离,就能随时将它们点亮和熄灭?”

    “这些就是科学中的一门学问,物理。”

    “大家都见过打雷和闪电吧!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而后才会听到雷声?”

    卢飞顿了顿,凝视众人。

    “卢先生,您倒是说呐!”

    底下有人高声催促到。

    “因为光和声音都有他们各自传播的速度。光在一眨间,就能传到五十万里远处。而声音还不到半里。”

    “是以,闪电的发光比其声音,前者先传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就是先看见,而后才能听见了。”

    话说到这里,大家也都明悟了。就连人群中一位正在抠脚的大汉,都在连连点头。

    “闪电是一种光,也是一种能量。你们头顶的灯,就是因为连接上了这种能量,所以才会发光。”

    “至于具体的原理,今日之后,我会在各府州县的各大书铺低价出售我们南翔技校的教本,你们一看便知。”

    卢飞说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一脸痛惜到:

    “有一件事,大家或许不知道。”

    台下众人又开始静心倾听。

    “我们平时口中的奇淫巧技,被传到了离我们很远的地方。”

    “如火药,被他们利用起来,造出了弗朗基大炮,威力无匹。而我们却只能向他们购买。”

    “如指南针司仪,被他们运用到了船只上,在大海上东征西讨。”

    “再如印刷术,被他们运用到治学上。他们创办学校,广泛地印刷教本,收录大批学生,培养了不少各方各面的人才精英。”

    “比如意大利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格兰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这些大学,就如同我大明的四大书院一般。”

    “但是,他们注重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学问研究和文化知识。”

    “他们的教育,不单是为了选拔官吏,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术繁荣,和咱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而如今,我卢杰伦,也要向他们一样床创立南翔技校。效仿他们,为我大明培养出各种能人异士,格物以致用,给咱们大伙建设更加强大、更加富足、更加安定的美好家园!”

    卢飞卖力鼓吹着西学。虽然他不完全认同他们的做法,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吧?

    “卢校长,不知贵校学费几何呀?肄业后如何营生?”

    徐维志适时问到。

    “凡通过我校入门考试,成为正式学生者,皆可免费进学。”

    “同时,我们还会免除学生在校的一应花销,免费提供食宿,而且每人每月还可以获得学习津贴三两银子!”

    此话一出,台下哗然。

    前座的戴着黄金战盔的徐邦瑞,此刻双脸抽搐,心胀紧缩。

    另一边的狗头公子郭大诚,也是瞳孔放大,难以置信。心说这人是傻子吗?还是他有钱没处花?

    而更远一些的,戴着福童面具的吕调阳,也被卢飞提到的前景深深吸引。

    当他听到还能每月白拿三两时,不禁感慨万分,这都快赶上我这位部级高官的俸银了!

    然而,卢飞并没有住嘴:

    “凡在我校顺利肄业的者,学校会根据每个人的长项,安排不同的活计,劳动轻松,每月酬劳不低于十两!”

    嘶!

    老百姓们听说十两,不由倒吸凉气。掏了掏耳朵,确定自己没有听错。

    这时,台上那名小女孩开口问向卢飞:

    “卢校长,我能进学吗?”

    卢飞闻言笑呵呵答到:

    “不限男女老少,只要能通过学校的入门考试,咱通通录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在大明老百姓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呆在家中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宿命。

    所以,各地书院都是清一色的男学生。

    但有些思想通明的,有条件的人家,也是会聘请一位先生来教自家的女娃娃,只不过极少。

    现在,这所叫什么南翔技校的,竟然开了先例,公开讲明会招收女学生。

    这可真是史无前例了!

    至此,有人就疑惑了:你这学校倒贴钱办学,还不限男女?真有如此高尚之人吗?

    想着想着,他们也就不想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时候去瞧瞧,不就真想大明了么?

    这时候,台上有人又问出了一个部分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那入门考试都考些啥啊?”

    “我这里正好有三千套书册,一套四本,分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

    “有志向入我南翔技巧者,可前来领走一套,回去后自行研读。”

    “入门考试就考上面的内容,于十月初一,在江宁县东花园以南,武宁桥以北的魏公南园,即现在的南翔技校里举办入门考试。”

    话毕,家丁们帮忙搬来一摞摞书册,堆叠整齐。

    出于好奇,很多人一拥而上,场面一度变得混乱不堪。

    这些人,包括老人,小孩,还有……

    “铁娃哟,别站起来,娘给你拿纸,马上过来!”

    一位大婶挤进了上来,胡抓了几本,就退了出去。

    我!!!

    卢飞没来得及制止这种辱没圣贤的卑劣行迹,人已然远去。

    罢了,罢了,人有三急,权当行善事罢了。

    他在这边感叹着,殊不知自己在现代读小学那会儿,也是这种德行。

    那些已经学过的课本呀,他会码放起来,每次急用,就撕下几张。

    等到期末备考,需要复习的时候,翻开一看,已成了被砍光枝叶的树干,这才开始惭悔,痛定思痛。

    在此,为那些经历过一场味道极重之旅的教科书们,默哀三分钟……

    话说人们都在争抢教本。

    不远处,一位书生正欲走近前来,不料,却被自己老爹拦下:

    “嘿!臭小子胆敢?读好你的四书五经,科举做官才是正办!休要起些旁门左道的歪心思!他们的书,再神奇,终究还是不入流……”

    ……

    很快,书册被哄抢而光。

    是拿去研究也好,擦屁股也罢,卢飞也不想深究了。

    自隋唐设立,并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的尊崇地位,早已根深蒂固。

    今天,就算是把那些鼎鼎大名的演讲天才请到这里,也是收效甚微的。

    至少不会一蹴而就。

    尽人事,听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