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秘境,我能提前知道剧情

第六十章:雁北十三鹰

    “这下,围观的众人也反应过来不对味了,纷纷对着那俩明教之人围了上去。推搡之下,才发现什么狗屁的神明附体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儿,那俩平日里吃不饱饭的劣货挨了两个比斗顿时老老实实的。”

    “不过众人也诧异,这油锅明明是他们眼睁睁看着烧开的,为何油却不烫人?寻常人家做饭时,那油稍微崩上一点,便让人疼的一缩,藏山先生这才为我们娓娓道来,原来这油,只要混合了醋以后一块煮,便能让那个什么劳什子沸点降低,藏山先生说的很专业,但我们围观的都没听太懂,他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一遍,大概就是,这油看着开了,其实他没开,那冒泡的样子只是假象!”

    听到这,唐文亮老脸一红。

    他刚才心中暗自惊惧,天门镇就坐落在这崆峒山脚,绝对是他们崆峒山的势力范围。平日里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收到消息,所以来这的明教中人,断然不会是什么重要人物。

    最多来点试探性的棋子,就这么些小喽啰,如果都能油锅取物,这武学修为也未免太可怕了。

    他们崆峒二老,要是不运起内功护体,也断然不敢讲手放入油锅之内,他们崆峒山上的弟子,十个里面,要真凭本事做到这点,怕是做到之人不过一二。

    没想到却是江湖把戏。

    如果仅仅是揭露了这点把戏,那这藏山先生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可小贩接下来的话语让他便有些惊疑不定。

    “当时我们这些围观的,都啧啧称奇,先生却只是摆摆手,说了句都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戏,便拎着他那些吃的走了。”

    “周围的人也以为这藏山先生不过是见多识广,有些阅历的年轻人,揭穿了个江湖骗局而已,都没多想”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这之后的第二天!”

    “我还记得那天天朗气清,晴空万里,藏山先生照常来集市转悠,昨天一事过后,我们这些商贩都主动跟他示好,不过他也不占我们的便宜,一应吃食,该多少还是多少”

    “可奇就奇在,明明是正午艳阳天,这藏山先生看了看天空,却对我们说到,快下雨了,都收摊回去吧!”

    “我们看着那悬在空中的大太阳,纷纷笑道,有跟他熟悉的还开了个玩笑,问他昨日是不是吃酒吃多了,这会儿还没醒酒”

    “结果藏山先生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自顾自的拿着吃食回家了”

    “他走后,没一时三刻,天空就突然乌云密布,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

    “我们这些不听劝的商贩,纷纷淋成了落汤鸡,我当时也没听藏山先生的劝告,好好的原材料糟蹋了不少,哎”

    “自此之后,藏山先生便在这集市有了名气!有些人家遇到困惑不解的事情时,都会来集市向他求助,藏山先生也一一解答,况且他好像未卜先知,这些人不用开口,姓甚名谁,家里几口人地里几亩地他都能了如指掌,求教的人都纷纷赞不绝口,只觉得遇到那谪仙人下凡了!”

    “而藏山先生的声明达到顶点的关键性事件,是来自于咱们天门镇县令的一通悬赏!”

    “前些日子,武林中号称雁北十三鹰的老六秃鹰来到了附近,据说他们雁北十三鹰起了内讧,这秃鹰席卷了十三鹰的财宝跑路,这人狠辣多疑,一旦发现有被发现的苗头就会将周围人残忍杀害,在周边县城都犯下了不少血案!”

    “不过可能他作孽太多。老天都看不过眼要收他,好死不死,前些日子,他恰好跟那崆峒派的高手起了冲突!”

    “雁北十三鹰名号虽响,大多是因为其作案手法残忍,武功水平放在江湖上,那就是小鱼小虾,崆峒派可是江湖六大派之一,崆峒五老的名声更是威震武林,能人出高徒,他们碰上的又正好是崆峒派的精英弟子,还一次碰到了三位!”

    “于是秃鹰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栽了,本来这崆峒派的三位少侠就算当时给他剐了,那也是他咎由自取,可秃鹰犯案太多,早被六扇门挂到了悬赏之上,其中一位少侠似乎认出了这位,于是提议拿他去衙门换点酒钱。”

    听着小贩连连夸赞,唐文亮和关能都十分欣慰,看来他们崆峒派平日里在周边口碑还是不错的。

    “人是送到了衙门,不几日县令便发出了悬赏,如果有人能将秃鹰招供所藏财宝之位置,便可获得财宝的两成!”

    “悬赏一连发出三日,所去之人却寥寥无几”

    唐文亮眉头微皱。他觉得事有不对。

    按理说,这等六扇门通缉的要按,被逮捕归案之后,要是尸体也就罢了,可要是活口,应该送交六扇门总部,届时自有专业的刑讯之人审问。

    看来是这县令听说财宝众多起了贪念,想要分一杯羹,追还的财宝没人看到,倒时多少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六扇门的要犯,他自然不敢审死,这畏手畏脚的就让那秃鹰多了几分拒不招供的底气。

    秃鹰也在等,雁北十三鹰的财宝,总不会是他一人卷走的,但宝藏的位置可只有他一人知道。

    他笃定,他的“好兄弟”们在得知了他被捕的消息后,一定会想尽办法劫狱的。

    “正当众人都以为撬不开秃鹰的嘴时,藏山先生去了,短短不到半日,这秃鹰便招供了”

    “谁也不知道那日里藏山先生究竟在县衙里做了些什么,只是自那日之后,藏山先生的名字就成了一块金子招牌,不管是市井的贩夫走卒,还是乡绅豪商,遇到问题了,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去请藏山先生。”

    “藏山先生虽乐于助人,但名声响了之后,找他的实在络绎不绝,于是乎他便定了规矩。就是所谓的见三不见!”

    唐文亮关能对视一眼,关能有些好笑。

    这小贩此时此刻说话的语气,还真跟唐文亮那日在山上所说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