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五六六:朱厚照的遗产

第二章

    在自家大哥的严厉注视下,李青浦不得不冷静下来,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等到稍微恢复了一些理性后,他对传令兵说到:

    “刚才的命令取消,不用去传达了......从现在开始,你服从大......服从李贶生教员的命令。”

    他索性直接将自己的指挥权交了出去。

    李贶生对此毫不在意,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了,作为教员,他在军中的地位本来就不小,多数情况下,他都是交接指挥权的第一序列人员。

    军队文化普及及思想教导员,这是他正式的职务称呼,理论上,他负责军队当中所有士兵的文化普及,例如识字,数学,简单的军事战术讲解和地理知识等,但实际上,他的权利极大,上到各级的军官,下到最普遍的底层士兵,他都有着一定的管理权利。

    这并非他的特权,而是作为教员这一职务,在军队里普遍拥有的地位,放在别的部队也是一样。所谓的将军,旅帅什么的往往不是一支部队的真正掌控者,反倒是他们这些听起来似乎更像是什么监军文臣或者太监一样的角色,才是部队的真正掌控者。

    当然,作为行使这一权利的代价,李贶生也必须相当谨慎,因为教员对于部队的权利基础本质上有两个,其一,是来自于皇帝的分享,其二,则是来自于国人对于知识的尊崇传统。

    姜太公,诸葛孔明......这一类军师型文人无所不知,于千里之外取胜的形象已经深入了国人的思想之中,本质上,教员的存在就是借用了这一形象,加上其在军队之中负责的教育工作,让大多数中底层军官和士兵都相信,教员就是如同那些传奇军师一样,无所不知的存在。

    教员能够通过这份智慧,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这是教员们能够在必要时刻取得部队指挥权的根基之一,而反过来说,一旦在教员的指挥下失败,那么教员的权利就会在顷刻之间瓦解。

    因此,教员们必须十分谨慎的使用自己这一权利,他们在平时绝不会轻易插手部队的指挥,因为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而对于大部队,大战役的指挥则相对安全的多,因为在天朝军队的基本素质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下,无论伤亡如何,绝大多数时候他们至少也能保证胜利——哪怕是伤亡惨重的胜利。

    李贶生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掌握到他现在所处的这支部队的指挥权的,凭借着几次高层军官的失败和指挥错误,自己出面带领部队获取胜利后,那些军官就很难限制他了。

    从方面来说,他还挺招人厌恶的,毕竟谁喜欢一个靠着自己的错误上位的家伙呢?

    所以,那些高层军官们其实或多或少都期待着李贶生也失败一次。

    “......就让他们做梦去吧,一群在军校里只学会了吹牛和吃饭的家伙,只要他们还抱着书本上的老旧知识不肯放弃,他们就注定只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绝没有第二种可能。

    青浦,我不想多说什么,说多了你也听不进去,所以,好好看,好好学。战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春秋时代国人还在用战车的数量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现在呢?秦汉时期怎么打仗的,隋唐时期怎么打仗的,和现在又是一样的吗?

    我知道你们还想着二十年前的那一套,对,那一套的确有用,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大炮轰,骑兵冲,步兵上前压制。靠着武器装备的优势,打谁都能赢。但时代不一样了,看看这些瀛洲人,他们以前还要求武士精通弓术,可现在呢?那些跟我们的散兵作战的武士,他们身上的火枪比谁都多,他们已经学会了改变传统,于是铳道取代了他们的弓道。

    如果你们还抱着二十年前的所谓辉煌和传统不放,迟早有一天,天朝会变成瀛洲,而瀛洲会成为新的天朝。”

    下意识的,李贶生采取了天子曾经的说法,虽然他仍然对一个岛国能够战胜天朝这样的庞然大物感到困惑,不过天子那理所应当的语气和说法仍然影响到了他,让他下意识的夸大了瀛洲的力量。

    李青浦似乎在听着李贶生的劝告,又似乎没有听的样子。他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从树林和山坡另一面撤回来的散兵们,发现那些瀛洲武士已经停止了追击。

    更要命的是,他发现一支瀛洲的骑兵部队出现在了步兵阵列的右侧。

    如果之前他下令让部队前进去接应散兵的话,那么此时,那些瀛洲骑兵大概就会冲上来对阵列混乱的步兵进行冲击和砍杀了吧。

    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多大的伤害,但右翼步兵的混乱扩大几乎是肯定的,到时候,如果敌人再开始冲击的话......

    李青浦吓出了一身冷汗,虽然这样不至于让整个部队都崩溃,但就算事后他能取得胜利,部队的伤亡也会抵消这份胜利,甚至让胜利变成失败。

    “军人必须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打仗的,特别当你是一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的时候,你不能仅仅只是看着眼前的战场。

    天朝的海外投射能力并不强,支撑两万人的部队在瀛洲连续作战五年已经是极限了,这种情况下,瀛洲人只需要尽可能消灭我方的有生力量,就足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因为我方不可能源源不断的将部队投送到瀛洲来。

    因此,我方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保存有生力量,打击瀛洲人的统治核心,而瀛洲人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歼灭我方的有生力量。建立在这两点上,你应该再多考虑考虑如何去作战。”

    天朝征讨瀛洲的理由是什么?说的好听一点,是推行王化,是要求四海臣服,是讨伐自封为天皇的贼子。而说的难听一些,是为了钱。

    天朝需要钱,当一个被征服地区的回报和投入不成正比时,天朝就会放弃对其的直接统治,这就是南洋大批大批朝贡国的由来。当一个被征服地区的反抗力量过强,剿灭的投入超过该地区能够获得的利益时,天朝也会放弃直接统治,这就是西域,蒙古,满洲等地天朝至今仍然通过当地合作力量进行间接统治的原因。

    因此,想要征服瀛洲,对于天朝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杀死多少个瀛洲人,真要把瀛洲人都杀光,瀛洲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到时候天朝除了在一片废墟之上宣布这里已经被天朝统治这种滑稽可笑的行为以外,就做不到任何事情了。

    摧毁敢于反抗天朝的地方统治核心,瓦解其反抗力量的团结,使当地的反抗力量无法组织在一个秩序之下,减少治理成本。如此,等到天朝在瀛洲建立的新制度开始蔓延到下一代人身上之后,这里才会真正的变成天朝的固有领土。

    如同朝鲜一样。

    军事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东西,它和政治,社会,经济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