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角色附身开始的悠闲生活

第9章 底层

    小儿夜惊这种病症,医学角度一般认为是孩子身体缺乏某种元素,才会造成这样的症状。

    在医院治疗短时间不能缓解的话,就是各种检查孩子体内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秦咏慧带着孩子拜过菩萨,张岚给施展了一次普度众生,大人和孩子都施展了一次。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受惊引起的,再加上挑食之类的引起的身体某种微量元素的缺乏。

    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不停的哭闹已经不是原来的补充维生素就能解决的了。

    随着莲花浮现,红色光芒垂落,秦咏慧抱着的孩子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没一会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把孩子送到客房里休息,秦咏慧的神色轻松了许多,说话之间一开始的郁气也少了许多。

    一旁的程立强神色也和缓了许多,有的时候,当孩子不停的哭闹的时候,就是再稳重的人,也会忍不住心里的情绪。

    静下心来的秦咏慧和秦咏君在闲聊,无意之中秦咏慧说起了带孩子的辛苦,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做女人太辛苦了,还是做男人好。

    顺便还讨论起了现在网络上掀起的风潮,张岚在旁边听了一会之后,就起身出了屋子。

    秦咏慧言语中的话语让张岚不能苟同,但是因为是客人的原故,张岚也不好反驳。

    虽然秦咏慧说的也有点道理,比如说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停滞,普通阶层的女性退路越来越少之类的。但实际中,张岚比秦咏慧更了解底层的农村家庭男女情况是什么样子。

    这种事情和秦咏慧这样的人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因为没有退路这个概念永远只是下层阶级的泛式悲哀。

    普通女性的确是没有退路的,相比起同样普通的男性来说,一个女性所能够得到家庭资源的倾斜是要更少的。

    这种现象并不稀奇,相反它很常见。因为我们很少会目睹一个家庭愿意拼尽全力去推动下一代女性往上攀爬,特别是在多子女的情况下。

    在当今的婚姻制度中,由于婆家和娘家这个机制的存在,绝大多数普通女性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所谓的可流通物品,她们会在固定的年龄,固定的身体发育阶段,像河水一样穿过原生家庭的地下隧道,然后流向其他的家庭。

    这一切都是沉默无声,且习以为常的。由于这样的机制,导致了女儿这个角色并不能承担原生家庭全部的赡养责任,因为嫁到哪儿去就成了哪家的人,这是个普遍的民间认知。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怪诞的事实。当一个女孩伴随着啼哭诞生在产房里的时候,赋予她生命的父母便已经和她之间有了天然的防备与疏离。

    普通家庭对女儿的投资是谨慎的,相比起孤注一掷的付出,他们明显有着更好的其他选择。要么尝试二胎,三胎以博得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家庭的男婴,要么为女儿在将来找到一个足够合适且能帮衬的婆家。

    这两个选择在风险性上都远小于倾尽全力地培养独生女。因为养老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抛开那些关于亲情的赞歌不提,血缘关系在物质社会中本身也很现实。

    越是贫瘠的家庭,就越不可能赌上所有的资源去培养和扶持女儿,因为底层父母是被迫性精明,他们没有宽裕感情的从容条件,自然就会精打细算。

    于是窘迫的境地就在于此,普通家庭的女性能够得到来自于家庭的助力通常都是残缺的,是不完整的。这意味着她们的处境将更为孤立。

    而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学识的填补,这种处境并不会得到多大的改善,因为接下来就将要面对一个还要严峻的问题,婚姻与生育。

    民间俗定的婚姻年龄,通常情况下这个年龄会分布在二十二到二十八之间,男人可以靠后一些,女性则在生育因素的考量下会更靠前。

    这个婚姻年龄段决定了许多普通女性在刚刚迈入工作的时候,就必须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婚姻压力。

    而此时要么选择对抗原生家庭,要么选择妥协。从理想化的角度上来说,在这个年纪缔结婚姻,它的好处是女性可以在身体素质较强的时候生育子女,两个家庭的结合也可以为事业的初期提供助力,双方并不多么年迈的父母还可以帮衬着照料孙辈。

    但现实情况是什么。不幸福的婚姻是多数,满地鸡毛的婆家是多数,精明不想沾事的娘家是多数,夫妻结合共同负债的是多数。

    张岚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离婚的农村女人,她的户口没有地方接收,前夫那里不接收,想迁回老家却困难重重,一是父母嫌丢人,二是村里人也不接受。

    她本身是社会底层女性,靠自己买房落户也不现实。因为多年来她一直在家带孩子,在婚姻里消耗,耽误了通过工作换取保障的机会。

    在那个视频的评论中,很多人建议这个女人再找个男人嫁了,把户口迁到这个男人家里。很多基层女性就是这样做的,在现实压力下,不停地离婚再结婚。

    很多基层女性虽然不明白导致这种境遇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模糊地发出女孩子长大了没有家的感慨。

    现代社会普通女性和男性一样,摆在眼面前且将伴随一生的问题,就是试错空间太窄了。

    窄的就像是一个高高的陈年门槛儿。跨过去的女人笑的娇媚又动人,披着白袄坐在院子里烧着茶,享受着更高层的精神供应,跨不过去的女人则大多披头散发一头撞在门槛儿上,既垂头丧气流了血破了相,又一辈子留在这个坎儿里哀怨连天。

    生错了家庭,选错了专业,遇到了错的人,接纳了错误的婚姻,诞下了不应该诞下的孩子。这万般种种,能走错一步吗,敢走错一步吗。走错了,又能退回哪里呢。

    一个贫瘠家庭的女性最应该先萌发的不是母性,而是危机感,因为倘若她心窍通透,环顾四周便会察觉到自己所面对的束缚和敌人。

    然而在实际中,遭遇了这种情况的一部分普通女性,目光转向了身边的普通男性,她们选择了让自己变成另外一种的剥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