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锤奇兵

第三十六章 关于帝国部分行省民族分布情况及认同感的简要报告

    恶魔十字监狱囚室大楼二层的医务室内,墙面上的电灯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亮光,明亮地照在狱医凯莲娜身上。

    凯莲娜坐在书桌旁边,手中握着名叫《旧泰拉地理》的百科书,抓住页面一角翻开到下一页,为杰伊继续讲述帝国建立后的历史。

    “自建国起,从帝国历IC1年至IC50年,西格玛作为凡人皇帝,统治了帝国长达五十年的时间。”

    在这五十年内,掌控日耳曼尼亚的帝国发生了许多事。

    首先是民族意识到行省认同的演变,组建帝国的十二初创民族经历两三代人的时间,慢慢地褪去古老的部族理念,改为以行省自居的身份认同。新生代不会特意强调自己来自哪个民族,转而表示自己是哪一个行省的公民,相对于民族,他们更以省份为荣。

    这种情况类似于地球上的城市化,当非城镇地区的平民搬到大城市内生活工作,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之后,他们的下一代很有可能态度上更偏向于大城市,认为自己就是新城市人,而不是非城镇地区来的异乡人,从此对老家失去归属感,建立起新的城市文化认同。

    一些组成帝国的初始民族因此在之后逐步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些在人民中失去认同的民族本来就是以部落形式建立起来的,比起那些已经建立王国的日耳曼民族,比如说条顿王国的条顿人,以部落为基础的初创民族文化相对较为稀缺,民族认同感很低,一旦行省城镇化,他们很快便抛弃古老的部落文化,转而迎接新奇丰富的行省城市文化。

    在行省人民构建新的自我认同这一过程中,汪达尔人是最先消失的民族之一,他们同东方来的哥特人融合为霍克领人,抛弃掉汪达尔人的身份认同,只有一小部分汪达尔的上层首领会强调汪达尔的部落血统,大部分汪达尔后裔更推崇霍克行省和帝国的文化认同。

    不过汪达尔人部落的火器锻造技术十分出色,早在黑火隘口之战以前,汪达尔人便和矮人列邦的商队与移民学习到枪支的制造方法,钻研制作出日耳曼尼亚的早期火门枪,由此他们的火枪制造工艺传承给了霍克领的下一代,以至于霍克领后期成为帝国北方的枪支生产中心,让汪达尔这个名字深深烙印进枪支制造行业里。

    虽然汪达尔民族消失了,但帝国的不少火器还会以汪达尔进行命名,纪念汪达尔人对火枪技术发展的贡献。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便是法兰克人,他们是与条顿人齐名的,对帝国最重要的两大民族之一,人口众多领土广大。

    在帝国建立之前,法兰克人便四处出征,建功立业最多的一支法兰克人越过灰色山脉,来到帝国西面的高卢平原,征服当地拉丁帝国覆灭遗留下来的拉丁遗民,建立了巴托尼亚骑士王国,他们的后代驾驭着混血精灵马,驰骋于高卢平原大杀四方。

    可没走留在老家的法兰克人就不那么好运了,他们的老家是位于日耳曼尼亚南部的法兰克尼亚,日后斯提尔行省的雏形。

    这里如同绿色地狱一般,森林茂盛,水系发达,但土地却十分贫瘠,大地里的养分都被树木和河流吸收了,剩下的只能维持一年两熟的耕作种植制度。

    对比其他南方行省一年多熟的高产量,法兰克尼亚只能回报农夫们一点点可怜的产出,让信仰丰饶女神莱雅而生育率旺盛的斯提尔人难以养活那么多后代,只能不停地迁移到养分未完全流失的地方,砍伐焚烧森林开垦种植新的田地,等到土地变得贫瘠后又再进行新一轮的毁林开荒,抑或者放弃种田直接到大城市里的贫民区寻找生计,但成为城市里的底层后极难打破阶级壁垒,斯提尔贫民生活十分困苦,挣扎在贫困线上勉强度日。

    这些恶性循环造成斯提尔人日益物质贫困,缺衣少食,没有多余精力发展文化造诣,精盛也变得贫瘠起来,他们在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打击下,忘记了法兰克民族的荣耀历史,日渐变得封闭古板,迷信愚昧,成为了其他行省茶余饭后用来消遣说笑的谈资。

    法兰克民族逐渐融入成为其他民族的一分子,不复存在了。

    不过法兰克人是黑森人和伦巴第人等帝国南方族裔的父系亲族,也曾经通过精良的武器盔甲征服过帝国以外的多个地区。

    法兰克的武器盔甲文化深刻影响到了帝国亲族与被征服的外族,其出色的武器盔甲锻造技术流传到后两者的社会中,启发了这些民族武器盔甲锻造的发展思路。

    因此旧世界许多民族对法兰克的盔甲与武器进行研究和效仿,将法兰克武器盔甲的特色融入到自身中,进而使得法兰克一词脱离原本的民族范畴,融入到旧世界的盔甲武器发展史中,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来。

    哥特人的情况与斯提尔领的法兰克人类似,他们生活的奥斯特马克行省在帝国成立前后都遭受过外敌的侵略,绵延的战火导致人口大规模移民,许多哥特人迁到帝国的其他行省,被当地社群同化,也有不少哥特人离开帝国到国外寻求生路,从而产生许多哥特民族的分支。

    最出名的哥特人分支是西哥特人,他们入侵到旧世界最西端的西班牙半岛,和半岛上剩余的拉丁人联姻缔结盟约,以太阳、正义与战术的女神米尔米迪亚作为共同信仰联络人心,合邦建立起横跨西班牙半岛的埃斯塔利亚王国。

    与西哥特人相对应的是留在奥斯特马克领的东哥特人,这些留在故土不愿离开的哥特人不到原先人口的百分之十,人数非常少,难以形成稳定的民族意识传承,在后续的斯拉夫人、乌果尔人、诺斯卡人等外来民族入侵下,东哥特人独木难支,无力抵抗异族的汪洋大海,日趋衰败,族群被其他民族同化或者消灭。

    之后突然在帝国历某一年后,关于东哥特人的记载便全部消失,这个民族悄无声息地灭亡了。

    至于突然消失的具体原因,《旧泰拉地理》上面也没写,大概年代久远,作者也不太了解了,不过估计是量变引起质变,在长期异族的冲击下,本地主体民族人口陷入衰退,直到某一个时期东哥特人的现有人口不足以维持一个民族的存在,东哥特人也就没了。

    至此,哥特人的家乡奥斯特马克行省再也见不到哥特民族,失去了统一的民族意识认同,成为了帝国民族意识最为薄弱的省份,当地居民不会说自己是奥斯特马克人,而是说自己是哪里迁移过来的外来族群。

    这些外来族群占据了奥斯特马克行省,他们通常互相敌对,常常为了利益大打出手,导致整个行省陷入了无穷无尽,争夺土地等资源的族裔械斗中。

    奥斯特马克领因此经常性地出现动荡和混乱,引来域外大国充满恶意与贪婪的介入,成为日耳曼尼亚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虽然哥特人从帝国的历史消失不见了,但作为一个精通建筑技巧的民族,他们善于建造高耸独特的尖顶式房屋,通过对外移民,哥特人得以将他们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传播到帝国乃至旧世界各地。

    在帝国结束黑火隘口之战后,哥特人的建筑工匠和工程大师在日耳曼尼亚百废待兴的土地上修筑起各型各色的哥特式建筑,使得哥特一词被帝国人用来特指哥特人的建筑风格,让哥特人这个民族换了一种形式传承下来。

    至于帝国建立后,由行省部族混居而形成的新兴混血民族,比如条顿人和法兰克人混血形成的昂布罗根,以及由朱特人和弗里斯人融合而来的朱托内人,这些不同民族通婚所产生的后裔,并不会刻意地表明自己混血民族的身份。

    他们不常用混血民族的称呼来指代自己的族群,反而更喜欢用省份代表自己所属的群体,比如瑞克领的居民自豪地称自己为瑞克人,用瑞克领表示自己的身份,甚少呼喊昂布罗根之名,后者通常只会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和军团战吼之中。

    这就像是地球上拥有很多民系的省份,在这个省份生活的居民只会说自己是什么省份的人,而不会说自己是哪个民系的人。

    总而言之,帝国的初创民族随着行省的划分而多有消散,从民族认同逐渐变化为行省认同,但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全日耳曼尼亚的国家集体认同感,从而造就如今表面统一,实则松散的政治联盟式封建国度。

    只能说勉强比地球上某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非法组织强上那么几分,至少西格玛的帝国并不是徒有国家之名的。

    这些关于人类帝国的历史杰伊知道一二,或者说他是略懂略懂,懂点皮毛,因为他在玩游戏的时候,粗略地扫过几眼介绍剧情背景的弹出框,眼下狱医凯莲娜用《旧泰拉地理》介绍的帝国历史跟游戏里大差不差。

    但是仔细回忆下,杰伊又觉得好像哪里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