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正好秋水微凉

第二十三章

    素娥站在荷塘边静静的一个人不说话,顾相源走了过去道:“不要想得太多了,还是去看看绣娘吧,我知道你这一程是为了她才来,算了一下这个时间,彦青也快到了小镇,他会来的。”素娥点点头,走出了顾家中药铺,前往去找绣娘。

    此时的绣娘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自家院中佛堂里点着香读着经,完全沉浸在一种祥和与空灵的世界中,不知素娥的到来,素娥推开小院的门,缓缓走进佛堂的前面,也同样安静的等待绣娘读完经书抬头看她,素娥实在是太了解绣娘了,她活在一个自我的世界中,这个世界不会被人发现与打扰,这个世界与外物的一切是隔绝的,身隔绝而意隔绝,念亦是隔绝,绣娘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岁月不曾带走她的容颜。虽然命运已经带走她的一切,也许世界一切的原委都在最后可以找到那个一直以为缺失的平衡点,现在的绣娘是内心与外界最平衡的时刻,素娥又有些不忍了,她要打破这些平衡吗?还是本以为的平衡其实已经被打破。

    绣娘终于抬起了头,一眼就看见了站在她眼前的素娥,她站起身走到素娥的跟前,二人四目相对泪湿眼底,无言胜万语,此时二人都激动的拥抱,绣娘拉着素娥去屋内坐,倒上一杯茶后首先说:“我知你今日为何而来,我知这些前尘与往事要一一找到原委,我也知彦青与绣文已在李宅安身了下来。”素娥听后点点头道:“我知你冰雪一般的聪明,万事万物都逃不过你的眼,因为你是用心去看。”

    “昨天我经过李宅听到墙内一片人语声,就知道绣文回来了,她去年走时是回到建业,如今他们不在建业安身,反而来临川,他们是来寻我的,一算时间也过了大半年,估计其中也是出了些差错,现在他们已来,想必万事已去了罢。”绣娘抬头看着天,手里盘着玉珠道。

    “你没有推门而入去问个究竟?”素娥问。

    “没有,他们会来的,因为当日我看到那道墙,它所围住的不紧是往事,也是前生与今世了,他们一年才回,这一年一定发生了许多事,如今他们执意要来,看来征儿在我离开汴京那日就已经知晓一切,这孩子天生聪慧,如今彦青带着绣文一起来临川不去安阳成婚,那是贾良已认出牡丹钗的故人了,绣文遇着了彦青也见到了频莹,征儿也许要给个究竟了,所以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他们。”

    “终究是李沁芸有大智慧!”素娥放下茶杯,起身拉起绣娘的手继续说:“那日你托我帮你细心保管的牡丹钗终是将你的绣文寻回。”

    “我又知你今日为何而来,不是为了防止我不同意绣文与彦青的婚事,而是担心我的心里承受不住这些往事的积累,担心绣文承受不住这些尘年的堆积。”绣娘再次道。

    素娥含泪点头道:“沁芸你是知所有人的心啊!”

    二人继续话说往事,不觉天色将晓。

    李宅里异常地热闹,倩儿与玉桦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饮食,莞儿天真地在众人周围开心地跑来跑去,大家围坐在一起酒食完毕,绣文终于按捺不住问起了贾征:“哥哥,你在这条街上要找寻怎样的故人呢?彦青说这条街上的铺子和人们早已搬到湖边而居,你来的时候没看到四面空空如也吗?还要寻哪一位故人呢?”

    “还有彦青,你应是知道答案的,为何这一路你不与我说?现在你们可以告诉我了,走这般远就是为了寻这个故人,可见这位故人非常的重要,快说吧否则今天我是夜不能寐了。”

    彦青抬头看了看贾征,众人也被绣文的这句话起了疑惑,玉桦接着说:“我想这位故人定是非常的重要,否则你也不会让我们举家从建业前来此地汇合。”

    贾征点了点头,看着绣文认真地说:“文儿,无论哥哥今天说了什么,希望你知道一件事情,往后哥哥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彦青亦是。”

    彦青也扶着绣文的肩膀点了点头。

    “今日是时候将那些尘年往事浮出水面了,文儿你可知道那日彦青带你去做一身梨花儿罗裙?”绣文点点头。

    “那位给你做罗裙的女子你是否眼熟?”倩儿听了贾征的话拼命地去回忆自己是否见过这位女子。

    “我见她非常的熟悉与亲切,仿若故人一般,不知为何,我见着彦青也是这般感觉,他好像母亲,这故人好像出现过我的梦中一般,非常不真实,有时候我亦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或是现实中的梦境?梦境中的现实?如梦如幻的存在一般。”绣文将手扶住头道。

    “文儿,你并没有做梦,如若我告之与你,你可要心安接受,你可能心安接受?”贾征问。

    绣文不语看着彦青,又转向贾征点点头。

    “文儿,那女子就是李沁芸,是娘,咱们的娘!”

    绣文听完贾征的话一时没有坐稳,整个人快要倒了下来,幸亏旁边的彦青手急眼快立刻扶住了绣文,将她扶到桌旁的宽椅上,倩儿与玉桦被贾征的话彻底惊呆了,一动也不动的定在了桌旁,莞儿叫着“娘!娘!”玉桦呆了半天才有了反应,周全一听李沁芸还活着,眼眶全红了。众人的反应全在贾征与彦青的意料之中,只是绣文可以接收与消化这么多的消息吗?

    贾征蹲在绣文的身边轻声道:“文儿,你可接受这些消息吗?”绣文流着泪,用力地点点头。

    贾征接着道:“我为何当初一定坚持守于汴京?不仅为了保家乡,也想让母亲归来之日还能找到我们,这些年来我与各州、镇的望火楼的兄弟们一直保持着联络,不要小瞧望火楼,它可不单单是一方防火之要务,它更是朝中各要员的耳目,各路风声与消息都会经他们传递出去,我不仅打探你的行踪还要寻找母亲的下落,直到你那日信中提及一女子的熟悉感与她的特征,这些年来隐约也打听到的消息是有一女子从汴京回到镇上,这条古街早已人去楼空,彦青留守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他要等战争结束了去赶考,而这名女子为何这个时候前来古街,又经常去李宅门外徘徊呢?她一定是与李宅有关,后来遇到彦青,他虽没表明但是我深知他是了解些原委的,那位你提及到的绣娘应该就是李沁芸,咱们的娘!”

    贾征一口气道出这些年的疑虑完全没有顾及到听后目光呆滞全身发抖的绣文,彦青看着绣文顿时慌了神连忙说:“绣文!如若你现在感受欠佳,不如回房先休息,咱们明日再细说经过如何?”

    “不!我不要等太久!现在咱们就去绣庄,去问绣娘!我想明白一件事情,原原本本的都想知道它的由来!无论它是好还是坏,都要知道为何这些年娘还活着,而爹和你们都编了一个慌来说与我听!”绣文站起身流着泪说。

    “彦青!你且说你还有什么事瞒着我?”绣文转回头问彦青。

    彦青轻声说:“我知道母亲与绣娘关系甚好,我此去建业也是母亲催促我去接你而归,她告之与我要将你安顿好,我自幼就认识绣娘,记得母亲回忆是我刚出生还是几个月孩童时绣娘就搬到小镇,后来小街上的人都搬走了,家人们也要去安阳,因为母亲与绣娘如同姐妹,也曾问过她要不要一起去安阳,绣娘拒绝了,我后来留守在临川现在细想也许是母亲有意安排,想让我也可以照顾一下绣娘,我自幼叫她姨娘,她待我也如同亲生一般,我知她一个人来到此地无亲无故,所以我想她是将所有对儿女的爱给了我,小时她每年都会给我做一身新衣裳,有时候口中念着她也应这般高了,现在回想绣娘念着的那个她就是你,绣文!我想她一定是有苦衷,否则怎会千里迢迢不顾一切来到临川?绣文不要着急!咱们现在起身就去绣庄,去问问这些事情的原委,我想绣娘没有搬走,也许也是为了等你们的到来。”

    “夫人没有离开!没有离开!现在咱们就去绣庄吧!”周全着急地说,起身马上想走。

    一众人决定前往绣庄见绣娘,贾征走在最前面转回头对彦青说:“我只管向前走了,你一会儿要带路才行。”彦青扶起绣文对贾征点点头。

    小街并不长,街角的杂花儿与杂草开始为今年的春天绽放,它们见证过太多的人间悲欢,然而并不会因为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停止今年的盛开,它都会好好地开放,然后在一个暮春里凋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无常与有常的存在。